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 > 第25章 人生就是一场戏,唯我入戏最彻底——表演型人格障碍(2)

第25章 人生就是一场戏,唯我入戏最彻底——表演型人格障碍(2)

【现象】

嗲嗲女,做作生活如演戏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节目,里面某女孩说话嗲声嗲气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受邀唱歌的时候倒是声音低沉、略带浑厚,有女中音的范。音乐一结束,马上又吊起嗓子说话,甜腻娇嗔到令人指。看得观众们恨不得大吼一声:“放开那些主持人,冲我来!”

事实上,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女孩子,身娇肉贵,嗲声嗲气,让人听了要么骨头酥要么头皮麻。我曾经很纳闷,为什么“嗲”字是“口”字加个“爹”字,后来恍然大悟,那意思是,要是嗲起来,只要你一开口,你爹就会满足你的要求!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喝”,那么会嗲的女孩子肯定最受欢迎咯!

嗲嗲女们除了声音嗲,表情也嗲。那一个个如洋娃娃般精致的面庞,一颦一笑都是嗲嗲的,分分钟抛个媚眼撒个娇,荷尔蒙爆棚让人猝不及防。

嗲嗲女们一般都走性感路线,秀一秀童颜巨乳大长腿,转身露个大美背,回眸一笑,电眼大开,立刻让男人们被电流直击,魂不守舍。那诱惑力着实惊人。

嗲嗲女们往往还天生自带一项技能,那就是强大的交际能力。毕竟没有谁能抵抗住如此娇嗔嗲的美少女。嗲嗲女们往往还很会看人眼色,对于想要讨好的人很懂得对症下药。当然,对于另外一些人就很难说了。

嗲嗲女们爱自己的容貌胜过一切,当然会精心打扮了。她们热爱视线都黏在自己身上的感觉,不管那目光是欣赏还是贪婪。如果能上新闻的话就最好,不管正面负面,有人在欣赏就是最好的。寻求注意对她们而言不光是虚荣心,更像是本能。

嗲嗲女们看似美丽性感爱嗲,不过却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享受她们的嗲声嗲气的。对于喜欢和需要的人,她们自然会一步三摇地散出全身的荷尔蒙来。对于那些试图高攀的人,我只能说:呵呵,自求多福。

越是嗲的女孩子越是脾气大,这是个真理。她们实际上很容易被激怒,会无缘无故地脾气,骂摔打砸,样样精通,分分钟刷新你的三观。这就好比是走红毯的明星,不乏外表迷人私下暴躁的。嗲嗲女们也是一样。她们对你脾气说明她们没把你当外人?你想太多了,她们只是没看上你。

说了这么多,我们可以现,嗲嗲女们拥有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很多要素。她们注重外貌,语气撩人,性感,擅长诱惑,交际能力强,懂得趋利避害,敏感易怒爱生气……

对她们而言,生活就是一场表演,自己就是主角,她们的任务就是吸引关注,给自己的人生制造一个大“票房”。她们往往表现矫揉造作,却又不自觉地陷入这种模式。她们的内心深处充满着被关注的渴望,还有深深隐藏的自卑。

【解答】

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可以自我调整

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相对来说比较幼稚,自我调节非常困难,因此,如果是自行调节,需要家人或者朋友的帮助和支持。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先,让他们描述对于自己的看法,然后向他们描述别人对于他们的客观看法,两者进行比较,引导他们从中找出自我认识的偏差之处,认识到自身性格中的浮夸、易怒、极度想要寻求关注等方面,并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比如,患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从来不吝啬于夸赞自己,即使是一般我们都是用在别人身上的客套话,他们拿来夸自己也从来不会觉得不好意思。什么“聪慧机敏”啊,“贤良淑德”啊,“美丽动人”啊,“时尚前卫”啊,“追求者众”啊等。你将他们描述自己的词汇总结起来,那就是一部如何夸人的百科全书啊。他们以此来进行自我表现,寻求更多的关注。这样的行为在其他人眼里则被视为表现欲过头、自我满足等等。

再如,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的举止极度浮夸做作,举手投足都好像是机位在拍他们,他们以吸引众人的目光为乐,享受成为焦点的感觉,自认为优雅、前卫或者迷人。但是在其他人看来是招摇过市、举止轻浮、装腔作势等。

患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很容易受到暗示,一点儿小事就会将他们的思绪打乱。他们会为此觉得十分困扰,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事实上,在别人看来,他们这是处事不成熟的表现,就像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

凡此种种,都应该让他们了解。他们可能一时无法接受,甚至大脾气。可以将这些分析置身于情景之中,让他们知道自己和一般成熟的人处理事物的区别所在,逐渐引导他们深入剖析自我,接受自己有性格缺陷的事实,并且协助他们建立日趋成熟的个性。

在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愿意接受帮助的情况下,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调整。

他们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日常行为表现录下来,并在日后进行观看和分析,搞清楚自己的喜怒哀乐都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同时,可以让他们征求周围亲朋好友的意见,看看他人是怎样来评价的。对于这些意见,一定要虚心接受,并且整理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表现的不足之处,按照“适当”“过度表现”“行为偏差”三个维度进行整理。“适当”指的就是朋友们大体觉得可以接受的,“过度表现”就是让人觉得行为浮夸做作的,“行为偏差”就是让人觉得跟普通人的反应大相径庭的。在将行为进行整理之后,就可以按照朋友们的建议进行行为修正,同时深入分析这些表现是自己刻意为之还是无意识的。不管是哪一样,都要时时提醒自己。

不过,仅在行为上进行纠正只是治标不治本,更重要的是,要让患者在心智上成熟起来,让她们学会用成熟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感情。尤其是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不要马上就情绪激动、愤怒,而要学会理智地去分析。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在进行自我调整的时候不要全面地否定过去的自己。

【生存法则】

3种效应去除表演型人格障碍

1.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源于这么一个关于鸟笼的故事。詹姆森和卡尔森两人打赌。詹姆森说:“我不久之后就会让你养一只鸟的。”卡尔森则说:“不可能,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什么鸟。”之后,詹姆森买了一个很漂亮的鸟笼送给卡尔森。卡尔森觉得这鸟笼反正挺好看的,就挂在了家里。从此之后,只要有客人来,就会问:“你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呢?”卡尔森只好回答说:“我没养过鸟,我只是跟人打赌。”每次他解释得口干舌燥,可是客人们却满脸不解。时间一长,卡尔森自己也觉得很烦了,干脆买了一只鸟,放在鸟笼里。这回,挂在家里的鸟笼再也不会显得突兀了。

这就是所谓的“鸟笼效应”。人们在获得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之后,会继续不自觉地向里面添加一些自己本不需要的东西。

这一点商家们运用得最在行了。他们提供很多的打折券或者优惠券,这本来对我们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但是我们拿到了这些东西,就会想要把它们花掉,于是买来了很多有用的没用的东西。

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则在遇到一些无关紧要的情景的时候,不停地在其中添加一些可有可无的剧情,并且乐在其中,享受在那样的情境下魅力四射的感觉。

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可以列一个表格,将自己想做的事情分为“必要的”、“重要的”、“无关痛痒的”。这样的话,在做事的时候也就会分清楚主次,而不会偏离自己的重点,在无关的事物上浪费时间,一味施展自己的魅力,而耽误了要做的事情。

2.拍球效应

拍球效应指的是,当你拍球的时候,使用的力量越大,那么相应的球也就跳得越高。也可以说,当一个人承受的压力越大的时候,那么他们的潜能就挥得越多,所取得的成就也就越高。

对于人们而言,压力也就是动力。压力越大,就会现自己抗压的能力越强,自己能够开动脑筋想到的办法也就越多。有一句话叫作“你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就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而言,因其停留在青少年的某个时期——敏感、夸张、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受到压力的时候,他们会在压力中学会成长。因此可以说,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应当适当给自己一些压力,并且学会独立解决。

3.配套效应

18世纪的时候,有个叫作狄德罗的哲学家。有一天,有人送了他一件非常高级的睡袍,考究、高雅、名贵。狄德罗也非常喜欢这件华丽的睡袍,穿上之后非常惬意,感觉家里的东西都很别扭:家具都很落伍,床单、地毯、书桌……自己家里的一切居然都显得那么粗鄙。于是,为了跟这件睡袍相匹配,他对家里进行了一次大升级。终于,他觉得家具的水平上来了,配得上他的睡袍了。可是,狄德罗却意识到有什么东西不对劲。在没有这件睡袍之前,他原本过的生活非常好;可是当拥有了这件高级的睡袍之后,自己的生活居然被它“胁迫”了。

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高档物品后,会不断用同样高层次的物品来配制以达到心理平衡。这就叫作“配套效应”。

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更注重外表,虚荣,同时也更容易受到暗示,极易受到配套效应的影响。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想想,这样的配套是否必要,是否已经给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