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废物就是废物
最先对这句话做出反应的,是另外三个人。
尤其是汪婉茹的二姐,已经有点沉不住气了,直接用手指着许正阳,而后问那个人:“你找他买电视?”
那个人理所当然般地点头:“对啊,我一个同事告诉我的,说他这里的电视价格公道,而且还保修三年。”
听到这番话,汪母更加懵了,同时也想到了之前去自己家说要找许正阳买电视的人,她对那个人不太熟悉,还以为是许正阳雇的托。
可是他们这次杀过来,别说许正阳,就连自己的女儿汪婉茹都没告诉,许正阳怎么可能有机会雇托呢?
难道这个窝囊废真的在卖电视?这怎么可能?
许正阳先是对来买电视的那个人说:“这里的确是有电视在卖,不过货不在我这里,你想买的话需要跟着我到另一个地方去提货。”
对方立刻点头说没问题,同时从手里拿出三张老人头在许正阳的面前晃了晃:“钱我都准备好了,这次来就打算直接买回去了。”
说着他就把钱递给许正阳,即便是见过世面的二姐夫,此时看到这一幕也心里直痒。他还在想,像许正阳这种穷货,肯定得迫不及待地把钱抢过去。
没想到许正阳却对那个人说:“您先把钱收好,等拿到了电视再把钱给我也不迟。”
许正阳这个举动更是颠覆了在场其他人的认知。
那可是三张100元啊?像他这样的穷人居然能抵得住这样的诱惑?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许正阳这时把脸转向其他人,一脸笑意地说:“岳母大人,我这边要先忙一下,您说的条件我已经铭记在心,请放心吧。”
汪母这才从吃惊的情绪中缓过神来,先是出于本能地瞪了许正阳一眼,而后用训斥的口吻说道:“你记住了就好!”
说着她就招呼另外两个人上车。
他们三个在车里坐好后,二姐嘀咕道:“他居然还能卖电视?我怎么这么不信?”
一直都瞧不起许正阳的二姐夫此时也在心里画魂,没有轻易发表言论。
汪母这时对二姐夫说:“英超啊,你一会儿能不能偷偷开车跟着他们,看一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二姐夫连忙回应:“没问题,我正好也没什么事。”
他之所以答应的这么爽快,正是因为自己心里也十分好奇这件事。
两个月前他见到的许正阳还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物,现在居然就能卖上电视了?吹牛都没这么吹的,这件事他自然也不会相信,里面肯定有猫腻。
外面的许正阳又打开了自己那辆破自行车,和买电视的人不知说了几句什么,接着竟然驮着对方离开了。
看到这一幕,二姐立刻又有话说:“真那么有本事,还用骑自行车带着人过去?”
汪母一听就用嘲笑的口吻说:“他倒是想开车去,也要有那个实力才行啊!”
听到这句话,二姐夫感到十分受用,表情不由得意起来。
二姐接着又说:“要是来买电视的是个女的,他也这样的驮着人家?”
汪母听了以后撇嘴道:“我倒是希望他是这样的人,让婉茹知道,也赶快对他死心,早点脱离苦海。”
二姐忽然想到了什么一般说道:“对了,我和英超上次到他家的时候,是不是就有个女的来找他?说是什么合作伙伴?”
“真的么?”汪母的眼睛立刻就瞪了起来,把目光移向驾驶位上开车的二姐夫。
二姐夫连忙附和道:“对,是有这么回事,那个女的和婉梅是没法比,但也算有点姿色。”
他说完还看热闹不嫌事大似的加了一句:“那个女的身材也不错,许正阳眼光还行。”
汪母一听就悻悻地说道:“这么说,这个废物还在外面有情况?婉茹知道这件事不?”
二姐应道:“当然知道,那个女的找过来的时候,她就在家。”
汪母一听立马就用拳头捶胸口,还一边说道:“这孩子真是要把我气死!”
二姐噘嘴道:“她这么任性还不是你给惯的?”
汪母反击道:“你们三个我最惯着的那个就是你,英超也真是好脾气,你这么任性都能忍耐。”
听到这样的话,二姐夫笑了笑没说什么。
说话间,他们发现远处许正阳的自行车停了下来。
二姐夫这时说:“妈,这里一共也没几辆车,咱们继续往前的话,恐怕要被许正阳发现。”
汪母想了想后说:“就在这里停下来吧,我和婉梅偷偷下去看看是什么情况,英超你留在车上等我们。”
二姐夫爽快地答应。
汪家母女于是悄悄下车,蹑手蹑脚地靠近许正阳停自行车的位置,发现许正阳和那个人正在敲一户人家的门。
过了十几秒后,大门被打开,一个50岁左右的人从里面走了出来。
一看到这个人,汪母先是一阵吃惊,跟着小声道:“怎么是他?”
二姐连忙问:“妈你认识这个人?”
汪母说道:“他叫牛耕,是咱们家以前的邻居,我听说他儿子正在收破烂,而且我最近听人议论,说牛耕之前在外地和人一起打工,最近好像被辞了,在家没事干,估计他和自己儿子一起收破烂呢。”
二姐一听就来劲了:“许正阳不也是在收破烂么?真是啥人认识啥人。”
汪母这时一脸鄙夷地说:“没准许正阳通过什么法子,知道咱们要提前过来,继续找人在这演戏给咱们看呢,他整天不务正业,整没用的倒是一个顶两。”
二姐也跟着附和:“有些没本事的男人反而特别爱耍一些小手段,估计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这么废物,我妹妹还被他耍的团团转!”
听二女儿这么说,汪母恨得直咬牙。
母女俩等了一会,迟迟不见许正阳带着人出来,便离开了。
临走前,汪母还悻悻地扔下一句话:“废物永远都是废物,婉茹趁早和他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