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老皇帝和老和尚懵了!
我可去你大爷的吧。
自己这二叔还真TM是个王八蛋。
自己好心好意的给他出主意,到了他这儿,直接把自己给卖了!
让他朱瞻基去想办法.....
他去哪想办法?
银子你花了,还的时候他来想办法???
朝廷要是欠个几千万两银子,他去哪想办法?
这几千万两银子,光是那收益的一部分,他就还不起。
毕竟如今整个大明朝的财政一年也不过就是三千万两白银左右。
他想办法.....想什么办法?
直接把脑袋给你们不就成了吗?
不过朱瞻基也不能就这么让他这二叔去瞎搞,这浑不拎若是真不要脸,不顾以后怎么办的去发行国债,他监国的时候是爽了,老爷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俩人脑子一歪,去打仗了。
等到了他朱瞻基登基之后,这些钱可都是他朱瞻基要还的。
国债不等于理财产品,只是将朝廷未来的收益提前使用罢了。
随即,朱瞻基便对那二叔说道:“二叔,虽然老爷子让你搞的这些事情暂时解决了。可是你就没有想过,这件事情完了之后还会不会有其他的差事了呢?”
“若是爷爷他三番五次的要你做这种事情,就算这国债的办法再好,能支持你用几次?上次扩编神机营便是几十万两的白银,这次的军饷,又是整整200万两的白银。下次呢,500万两?1,000万两?等一年之后,朝廷该还这些国债的时候,你又拿什么去还呢?”
“难不成二叔你这监国的瘾,只做一年就够了?”
听着朱瞻基的‘谆谆教诲’,那二叔朱高煦也渐渐上了道。
心知以老爷子的为人,是非常有可能做出这种事情的,到时候,自己又该怎么办呢?
正如这大侄子所言,难不成,自己这监国的位子,就只坐一年?
到时候朝廷发行国债所欠下的银两,还不是得由自己还吗?如今花银子的时候有多开心,到了还钱的时候就有多伤心。
在想明白其中的道理后。朱高煦也觉得这件事情不能那么轻易的就去做了。
毕竟,这可是整整两百万两的白银啊!
整个朝廷一年财政的十几分之一。
几千万人的赋税。
虽然如今听起来好像来钱挺容易的,但这是以朝廷的信用为背书的。
一旦出了分毫的差错,整个朝廷的信用将荡然无存。
往后别说发行什么国债了,你就是跟人家借一两银子,人家都得考虑考虑没有了这一两银子之后自己能不能活。
不由的,朱高煦也从之前的激动中冷静下来。
“大侄子,那照你的意思,这件事接下来该怎么办?”
见二叔从最初的狂喜当中渐渐冷静下来,朱瞻基也缓缓开口说道:“既然我们都知道老爷子在搞定这件事情后,会变本加厉的要求做更多的事情,筹备更多的银子,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将这件事先拖延住,等到逼不得已的时候再办成。”
“亦或者,给老爷子展现出一副竭尽全力的模样,总之,一定要得到老爷子的承诺,不会再要求花更多的银子时,我们再去办。”
听着朱瞻基的话,一旁的朱高煦很认真的点了点头,对于朱瞻基的想法他也非常的认同,可是在想到具体该如何办的时候,朱高煦还是忍不住的问道:“大侄子你说的这个道理,二叔我也明白,可是我们该具体怎么做呢?怎么才能让老头子答应不花更多的钱了呢?”
“老头子这个人的脾气性格你也是清楚的,心眼比谁都多,他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做这种保证,除非逼不得已。”
在听到自己二叔朱高煦的这句话后,朱瞻基立马便指着自己二叔说道:“二叔,你这不是说到点子上了吗?以你我二人的身份想要逼迫老爷子有什么承诺,这基本上不可能。可这整个大明朝当中,什么人能让老爷子做出这样的承诺呢?”
顺着朱瞻基的话,朱高煦仔细的想了想。
最后突然说道:“每次老爷子想要打仗的时候,需要朝廷筹募军饷,不都是你爹带着百官去劝谏的吗?”
“每次都把老头子气了个半死,却又偏偏不能不听。如果有他们这次去劝戒的话,或许老头子真的能承诺下什么话。”
而在说这句话的同时,朱高煦自己也在仔仔细细的审视着这个办法,在最后说完时,对这个法子愈发的认可了。
瞧着自己二叔朱高煦自己便慢慢的想到了办法,朱瞻基不由得一笑,说道:“二叔,你既然想到了办法,那就去办呗。”
小书亭
然而在听到朱瞻基这话后,朱高煦又仔仔细细的考虑了一番。
还是有些没想好的地方,说道:“可这办法是想到了,但具体该怎么做呢?”
听着自己二叔朱高煦的话,朱瞻基愁的是脑门疼。
这办法都想到了,该怎么去做,还需要自己去给他一步步安排好?
可是没办法,事已至此,哪怕是为了让自己日后少还些银子,早日能实现真正的躺平,他都不得不仔细的给二叔谋划起来。
随着朱瞻基小声的在二叔耳边交代着详细的实施办法。
二叔朱高煦的脸色也是不断变化,直到朱瞻基将整个办法交代完后,二叔朱高煦终于是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我说大侄子啊,你这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怎么什么办法都能想到。”
听自己二叔朱高煦到最后竟然还要夸奖自己一番,朱瞻基赶忙皱的眉头,挥了挥手说道:“行了行了,咱们叔侄俩之间就不要废话了,二叔你赶紧去办正事吧。”
其实不用朱瞻基说,在想到了如此绝妙的办法后,朱高煦的心思早不知道飘到哪里了。
“行行行,二叔不打扰你了,你小子还是好好休息吧,记得把自己的脑子养好了。”
刚刚还一口一个大侄子的叫着,如今事情办成了,就成‘你小子’了。
不过如今的朱瞻基也实在没有功夫和精力再跟他扯蛋了,赶忙捧出个假笑,将他给打发走了。
而在自己二叔朱高煦离开之后,朱瞻基也是整个人往那椅子后躺了下去。
累啊.....
平日里不管是跟朱瞻墉那小子还是跟自己老爹朱高炽说话,他朱瞻基从来都没有这么费劲过,什么话都得说得明明白白,一点儿都不能有差错。
生怕这脑子不好的二叔给办叉了。
此时正站在大堂门口拐角处偷听的太子妃,在探出脑袋后,瞧着自己儿子那满脸疲惫的模样,不由的生出些歉意。
有些不好意思的缓步走到朱瞻基的面前。
“儿子。”
正闭目养神的朱瞻基,乍一听到自己老娘的声音,赶忙便起身看了过去。
“怎么了,娘。”
瞧着自己儿子的太子妃,满脸歉意的问道:“娘是不是给你惹麻烦了?”
听到这话的朱瞻基先是一愣,但转念间便明白了自己老娘话中的意思。
随即便笑着说道:“娘你在说什么呢?有什么麻烦啊?这二叔来给儿子送了十几万两银子,这事儿怎么能叫麻烦呢?儿子高兴还来不及呢,这样的麻烦娘您可得多给儿子惹一些回来。”
在听到朱瞻基口中的这些话后,老娘太子妃顿时一脸惊讶的问道:“十几万两?!”
听到这话,朱瞻基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说错了什么话,赶忙说道:“其实也不是因为这是公事儿,落到儿子手里也没有十几万两,也就.....几千两银子吧。”
可老娘却说道:“几千两,还也就...?”
“儿子,你二叔可才给了娘不到五百两银子的东西,娘这么辛苦的操持这个太子府,你总得给娘补偿一点不是?”
瞧着刚刚还因为做错了事情而感到愧疚的老娘,此时便已经堂而皇之的跟他商量起怎么瓜分收益了。
一脸懵逼的同时,朱瞻基也是不由的笑了起来。
“行行行,都听娘您的。”
“明天儿子就让老三往府里送点银子回来,行了吧?”
在得到自己儿子的允诺后,老娘张妍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得,既然没事儿了,那娘就先回去了。”
“好嘞。”
在送走老娘后,不知道什么时候,胡善祥缓缓来到了朱瞻基的身后,一双玉手缓缓伸在了他的肩膀之上,为他轻轻的按捏着。
朱瞻基只是低头瞧了眼肩膀上的玉手,便知道了身后这人的身份。
任由她在自己的身上按捏。
第二天一大早。
原本清静的鸡鸣寺内,便迎来了一大群人。
他们一早便在那汉王朱高煦的率领下,跪在了老爷子朱棣的厢房门前。
这些人中不仅有朝廷内阁以及六部的官员,还有当朝的太子爷朱高炽。
随着那厢房门外的小太监回到厢房之中禀报了一声后,里面的老爷子朱棣也缓缓从其中走了出来。
似乎猜到了一些这群人来此的目的,老爷子朱棣的脸色不太好看。
来到他们这一群人的面前,朱棣沉着脸对那为首的太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说道:“太子爷?汉王爷?”
“怎么,看老头子我年纪大了,想造反了?”
显然老爷子朱棣并不吃他们这一套,当即便先发制人的说道。
面对老爷子的责难,那太子和汉王赶忙便朝着老爷子埋头一拜:“爹,我们怎么敢有这样的心思!”
“哦?不敢?那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带着朝廷的官员跪在门前,不是在逼宫?”
听到这个话,汉王和太子身后的官员们也纷纷向皇上磕了个头。
“微臣不敢...”
瞧着他们一个个恭恭敬敬的模样,朱棣也就没有再深究,而是沉声问道:“来做什么了?说吧。”
不过话刚一出口,老爷子朱棣便又说道:“如果是来劝朕放弃北征,那你们就可以回去了,若是不想回去就在这儿好好跪着。”
听到老爷子的话,为首的太子第一个说道:“爹,我们这次过来并不是为了要您放弃北征,既然爹您心意已决,我们要怎么敢违背。只是想去皇上能稍微的体谅一下天下的百姓,北征去也就去了,但能否不要将整个朝廷的未来都用在穷兵黩武上。”
“那神机营扩编也扩编了,火器研究衙门的火炮也做了。士兵的铠甲武器也都打造了。如今爹您要筹措200万两的军饷,以做北征之用,我们也无话可说。但还请皇上能适可而止.....”
太子朱高炽在看到自己亲爹将那些太子党的官员们都关进大牢后,便清楚老爷子的北征已是不可阻挡。
所以在那老二承诺不增加各地赋税,为北征筹措出两百万两白银的军饷后,朱高炽便也就对北征之事妥协了。
然而老爷子朱棣却在朱高炽的话中敏锐地听出了不对劲儿的地方。
“穷兵黩武?适可而止?朕只是要朝廷筹措200万两的军饷,此外再无其他要求。朕何时穷兵黩武?又何时不体谅天下百姓了?”
在听到朱棣的话后,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不由的,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一旁的汉王朱高煦。
而那汉王朱高煦也是一脸茫然的看向了自己老爹朱棣。
朱棣从这些人的目光中也瞧出了蹊跷,顿时便看向了自家老二,质问道:“汉王!”
“儿臣在!”
“你来说!”
汉王朱高煦一脸茫然的瞧着自己老爹,想了想后,赶忙一脸惊恐的跪在地上,说道:“父皇,是儿臣理解错了父皇的意思。”
“儿臣从旁处听闻爹除了那两百万两的军饷之外,还要再将整个神机营扩编一倍,一时心急,便与老大多说了两句,是儿臣误会了父皇,还请父皇责罚!”
说完,便径直跪在了地上,脑袋狠狠的磕在那地面之上。
随着朱高煦说完,在场的所有人这才反应过来,原来那神机营扩编一倍的事情并不是皇上的要求。
跪在朱高煦身边的朱高炽也是无奈的看向了自家老二,这等国家大事,怎么还能从旁处听说......
老皇帝朱棣对于老二朱高煦的莽撞虽然也有些恼火。
仅仅听从一个传闻,便带着这朝廷的官员和太子来劝谏,这老二,什么时候也有了这么大的胆子!
不过,在恼火之余,朱棣的心中也有些窃喜。
老二搞了这么一出,虽然是误会曲解了他的意思,可却歪打正着。
原本他还一直担忧,自己北征的事情是否能够得到朝堂上的支持,自己那200万两的军饷又该如何筹措?
毕竟在他看来,老二是绝对不可能筹措出这些军饷的。
如今被他这么一闹,这些官员等于是同意了他北征的事情。
尤其是那老大朱高炽。
平日里数他闹的最凶,现在却因为要扩编一倍的神机营而同意了北征之事。
要不是知道老二那脑子不可能想出如此办法,不然他都以为这老二是故意如此呢。
但又何止是他一个人这么想,就是那地上跪着的朱高炽,自己也有些疑惑起来。
老二这么搞,难不成就是为了让自己答应那北征之事?
可只要他们不去跟百姓增收赋税,那北不北征的,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只要朝廷不出钱,你们父子俩爱干嘛干嘛去。
可如果是这样,那老二叫他们来老头子这里,又是为了什么。
难不成,真的是因为他搞错了?
就在这时,那皇上朱棣也开口了。
“搞错了?听信一个传闻,就带着这太子,还有朝廷的官员们来朕面前劝谏?汉王,你好大的胆子啊.....”
听着老头子的话,朱高煦赶忙又在老头子的面前磕了几下,慌乱的说道:“父皇,此事全怪儿臣,是儿臣听信了传闻,请父皇责罚!”
老头子朱棣闻言,虽然隐隐觉得今天这老二有些不对劲,但却怎么也想不出这老二哪里不对劲。
最后也只能说道:“责罚是一定要责罚的,便罚你汉王府一万两白银充作军饷,你可愿意?”
听到老头子竟然只是要一万两银子做军费,朱高煦的心里头早乐开了花。
“儿臣甘愿受罚!”
得到那老二的答复后,朱棣也被他们搞的这么一出弄的莫名其妙。
不过好在结果都是好的。
多了一万两白银的军饷,还得到了朝中官员以及那太子在北征之事上的支持,这份惊喜还真不错。
什么都没做,事情就解决了。
可哪怕心里再想笑,这表面还是得忍着。
“行了,都滚吧,瞧着你们这些人就烦。”
听到老头子的驱赶,众人赶忙便起身朝着鸡鸣寺外离去。
当众人来到那鸡鸣寺外时,太子朱高炽第一个便疑惑的问道:“老二,你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
面对老大的质问,朱高煦顿时一脸无奈的说道:“大哥,你弟弟我能打什么主意,这好生生的还被罚了一万两白银,你说我打什么主意,是坑自己的?”
听着这老二的话,太子朱高炽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
这老二都答应了不从朝廷拿银子,也不给百姓增加赋税,自己对那北征自然没有什么意见。
他老二也不算是骗了自己。
想来想去,也只能将此事当作了老二莽撞之举,道听途说后的一时冲动。
毕竟以他平日里的举动和习惯,做出这样的事情倒也不是不可能。
见此,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正要跟那老二说什么,然后回自己的太子府时,却不曾想到,那老二比他还急,好像急着去办什么事情似的,急着跟他辞行后,便独自一个人骑着马跑了。
隐约间,太子朱高炽瞧着他的背影,感觉这背地里一定有什么是他不知道的事情。
可以他对自家老二的了解,是绝对不可能有这些心思的。
想来想去,也只能将此事归咎到了自家那小子的身上。
想到这里,太子朱高炽也待不住了,赶忙与身后的这些官员们告辞一声后,乘坐着马车朝自己府上返回了。
瞧着这太子和汉王爷一个个急匆匆的离开,这些官员们都是一脸的茫然之色。
到底是有什么事情,这么急。
就当在场的人一阵疑惑之时,此刻那鸡鸣寺内。
朱棣的厢房之中。
老头子终于还是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一旁坐在地上的老和尚姚广孝,此时看着正在大笑的皇上,脸上非但没有笑意,反而眉头凝重。
很快,老头子朱棣也瞧出了那老和尚姚广孝的不对劲,不由的皱眉问道:“老和尚,你这是什么表情?”
听到朱棣的询问,老和尚姚广孝也有些犹豫的说道:“刚刚皇上在外面与汉王之间说的话,贫僧也全部听到了。”
“可不知为何,贫僧总觉得此事颇有些蹊跷。”
闻言,朱棣也是想起自己刚刚那一瞬间的疑惑,说道:“我也觉得今天这老二有些反常,却想不出反常在什么地方。”
见朱棣也是如此,那姚广孝当即便用肯定的语气说道:“事出反常必有妖!”
看老和尚如此的肯定,朱棣心中的疑惑也越来越浓郁。
可偏偏又实在想不出,到底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在谨慎的考虑了片刻后,老头子朱棣还是将门外的锦衣卫与东厂的小太监叫了进来。
下令让他们各自谨慎的监视汉王府和太子府的动静。
既然想不清楚,那就看看他们到底在做什么,从他们的举动中获取想要的信息。
与此同时,当汉王朱高煦回到汉王府后,第一时间便将自家老三,赵王朱高燧给叫了过去。
而在那赵王朱高燧前往汉王府的同时,还顺带了好几名京城当中的宗亲贵族。
这些都是平日里,私下与汉王、赵王关系最好的宗亲。
汉王府的密室当中。
当汉王朱高煦将那国债的事项,仔仔细细的给他们讲解了一遍后。
这些人都显得蠢蠢欲动。
一年就是四分的利.....
在如今新政推行的大局势下,他们这些宗亲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往常只需要有钱就往那土地上堆,无论管理的好与不好,这每年的收益是绝不会少的。
可如今,却不行了。
尤其是那些平日里本就不善于打理这些事情的府上,那获得的收益更是少了非常多。
也不由的让他们担忧起未来的生计。
如今在听到有这么好的事情,不光利润不少,更关键的是简单还保本。
什么都不用做,将银子拿出来,就能获得不少的收益。
这样的好事,他们可从未听说过。
不过这种事情毕竟是头一次见,这心里头难免还是有些打鼓的。
尤其是对这位汉王爷,虽然平日里也算不错,可到了关键的时候,指不定还会出什么茬子。
到那个时候,这位汉王爷可就没有太子靠谱了。
虽说这事儿背靠朝廷,可这朝廷还不是他们老朱家的吗?
到时候要真的出了茬子,他们还真能去找不成?
就当在场的人都蠢蠢欲动,却又担心这件事是否靠谱的时候。
那汉王朱高煦却突然说道:“当然,我也知道诸位兄弟心中还有疑虑,不知道这件事到底靠谱不靠谱,但该说的,本王也都说了,一旦发生任何损失,都有朝廷来保证本金和利息。绝对不会少一分一厘。”
“但如果诸位真的不信,或许不需要的话,本王也不强求。不过,有件事还得请诸位帮个忙。”
听到朱高煦的这番话,众人不由的问道:“汉王请说,若能帮到,一定竭尽全力。”
闻言,朱高煦笑了笑,说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对于诸位而言或许还是好事。就是我这汉王府中还有些耕地的地契,本王想要按照正常的价格,卖给诸位,最近这手头上的银子有些不够使了。”
听着朱高煦的话,在场的众多宗亲们不由的疑惑起来:“汉王爷,到底出了什么事儿啊?竟让王爷您到了这卖地的地步?”
对此,朱高煦也没有隐瞒,直接说道:“此次国债一共发行了两百万两,如今土地在手中的收益越来越低,还得劳心劳神的去折腾,本王也不想麻烦,想以这些地契卖于诸位,我自己去买这国债。”
瞧着一脸轻松笑意的汉王朱高煦,其中一位宗亲不由的问道:“王爷,您这次准备买多少啊?”
朱高煦笑道:“那要看诸位能买走本王这名下多少的土地了....”
闻言,众人皆是一惊。
“王爷,那些土地,您要都卖了?”
朱瞻基笑着点点头:“有这么好的门道,本王还烦心那些土地耕种做什么,每年还得派人去查账,麻烦!”
“不过,咱们这话先说到前边,诸位可不能趁机会压低我手中土地的价格啊.....”
闻言,众人都知道汉王是打趣,不由的都笑了起来。
就在这时,那赵王朱高燧第一个站了出来,说道:“二哥,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弟弟我说什么也不能把这好机会让给别人,一共也就两百万两,眨巴眼儿的功夫怕就让人给买走了。”
“这样,我先买个五万两的国债!”
听到赵王朱高燧的话,在场之人又是一惊。
五万两!
他们这些人的身份和人脉可不能跟眼前这两位王爷比,他们的家底自然也远远不如。
五万两,对于他们其中一些人而言,基本上是全部的家当了。
见赵王如此的大手笔,这中间的一些人不由的动了心。
还不等汉王朱高煦再说什么,其中一人便沉声说道:“汉王,弟兄们都信你的,我也买一万两的!”
说话这人在他们这一群人当中家境并不算好的。
只能算是中间档次的。
如今见他都买了一万两的国债,众人不由的都被调动了起来。
“我也买!一万五千两!家里能动用的银子,就这么点了。”
“得!给汉王爷捧捧场,我也来五千两的吧!”
听到此人的话,那汉王朱高煦赶忙笑着说道:“诸位,都是弟兄,给本王捧场,我心里记得。但本王还是那句话,诸位看各自的情况,千万不强求,这稳赚不赔的买卖,要不是我自个手里没这么多银子,不然早都全部拿下了。”
“诸位平日里都是弟兄们,本王这才率先想到了你们,这好东西,总不能便宜了旁人吧?”
听到朱高煦的话,众人顿时纷纷改了口。
“对对对,咱们还得感谢汉王爷有好事能想到咱们呢!”
一时间,在场众人纷纷拍起了马屁。
毕竟,如今的汉王爷,可是朝廷的监国王爷。
这分量.....
短短一刻钟的时间。
就在这间密室当中,一群人你一言,我一嘴。
便足足领去了四十六万两的国债份额。
对此,朱高煦的心里头也是乐的高兴。
“得,诸位,今儿本王的事情不少,喊诸位过来就是这件事,我也不留诸位了,那国债的相应文书,本王给诸位留好了,什么时候银子送到户部,这文书就到诸位的手中。不管是几年限的,到了时间,便可以直接到户部取银。”
“若是有急事,需要用度,也可以提前取回,不过那红利,可就没有了。”
在朱高煦的再次嘱咐下,众人纷纷表示都知道了。
随着这些人离去,一旁的赵王朱高燧顿时对着身边的老二笑道:“老二,我发现你这当了监国,现在也学会老大那一套一套了。”
“不过,这次一共也就卖了四十六万两的份额,还差着不少呢,老二你打算怎么办?要不要我帮你在京圈里串透透风?”
可那朱高煦却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种事情,怎么能自己传呢,刚刚这些人离开后,这消息很快就会传的满京城都是,放心吧,这两百万的份额,一两银子都不会少,反而会供不应求。若是自己去传了,反而不美。”
听到这老二朱高煦的话,老三朱高燧惊讶的瞧着他,不知道他到底是哪里来的自信。
这可是整整两百万两的白银啊.....
然而,面对老三的质疑,朱高煦却丝毫不在乎。
在经过了早前的种种事情印证,他对自己那大侄子所说的话已经是有了绝对的信任。
既然这办法是他想出来的,那就绝对不可能出错。
不过就当这汉王与赵王站在一起闲聊之际,那汉王府的大门口,一名东厂的探子便紧紧的跟在了那些离开汉王府的宗亲身后。
而伴随着这些人的情报送往鸡鸣寺中后。
老皇帝朱棣在听到这些情报后,顿时便笑了起来。
“我就说这老二在背地里搞什么鬼,原来是跟那小子暗中商量好了对策,今日前来,为的不过就是堵朕的口。”
“这叔侄俩,倒是算计起朕来了!”
听着朱棣的笑声,一旁的姚广孝也是笑了起来。
不过,虽然他们都很认可朱瞻基这次的率先堵住嘴的计策。
可对于那国债之事,却并不觉得有什么。
四五分的利,对于那些官绅和权贵而言,并不算什么暴利。
他们不相信,这叔侄俩靠着这区区四五分的利,便能在京城当中筹措到整整200万两白银的巨款。
虽然靠着这些宗亲,在短时间内便筹措了四十六万两白银的款子。
可这些人都是那汉王与赵王平日里关系甚好的人。
这些人捧捧场子,还是会的。
但接下来呢?
那两百万两的军饷,可还差着整整一百五十四万两呢!
对于筹措军饷这种事情他们太熟悉了,这款子越到后面是越不好筹。
要是真这么容易,他老头子也不会为了每次打仗的军饷而发愁了。
.......
整整一夜的时间很快过去了。
就当那鸡鸣寺中的朱棣与老和尚姚广孝正在如往常一样,在那寺庙当中闲聊之际。
那汉王府的门口,已经是人满为患。
当昨日那些认领了份额的宗亲们一个个将银子送到户部领了那国债文书之后,便立马跟炫耀似的将这件事给传了出去。
一个个在与旁人讲述当中,简直比那朱高煦讲述的还要精彩。
就为了证明自己的眼光要强过旁人。
加上京城当中权贵的圈子本来就没有多大,这一家两家也就罢了,如今这十几家都认领了那国债的份额,一时之间顿时便在整个京圈贵族当中,引起了渲染大波。
不少的人都在吃着早饭时谈论着那国债的事情。
毕竟在新政推行下,土地收益不如以往并不是一家两家的情况,而是普遍的情况。
以往大手大脚惯了的宗亲贵族们。
如今却要因为新政推行而节衣缩食,这怎么能接受。
对于往后生计的担忧,也并不是一家两家的事情,而是整个京圈贵族的共识。
如果要他们这些人当第一波人,他们自然会因为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而担忧。
可在知道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领了份额,并且带着银子送到户部,领取了国债文书时。
这一个个都急了起来。
首先银子是送到户部的,也就是说,这件事的的确确是朝廷所正式发行的。
而不是那汉王爷自己搞出来的。
虽说朝廷说到底只是老朱家的朝廷。
但从以往的各种事情来看,朝廷无论是做什么,也都是遵照着朝廷法令来办事的。
不会真的出现那种,一句话便罔顾整个朝廷法度的情况。
第二,还给了那国债的文书。
约定的内容都在那文书之中有记录,并且还有朝廷户部的大印。
这更加给予了他们十足的信心。
最重要的是此次朝廷国债一共也就发行了200万两的数额,一旦这个数额全部被人认领。
那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当府里的下人丫鬟从各处得到消息,某某府上已经带着银子去认领国债时。
更是让这些人心中焦急。
尤其是那国债可以随时取出的条件,更是刺激着他们内心当中的贪欲。
这一大清早,不过用了一个时辰的时间。
此次朝廷所发行的200万两国债便全部被人认领,虽然还有一些人没有来得及将现银运到户部,但已经提前与汉王约定好。
又用了半个时辰的时间,汉王朱高煦一脸笑意的将后续的事情全部安排妥当后。
他压根没有丝毫的停留,便带着户部的折子,朝着那鸡鸣寺而去。
而那鸡鸣寺内,老爷子朱棣虽然也派了人在京城当中四处的探查监视,但因为事情发生和结束的太快了。
他们压根还没有来得及将获取到的情报送往鸡鸣寺内。
那完成老爷子交代筹措两百万两军饷差事的汉王朱高煦,便已经来到了那鸡鸣寺内。
靠着老爷子给的特权,不用禀报,汉王朱高煦便径直来到了老爷子的厢房之内。
在门口命人通报了一声后便走了进去。
瞧着这急匆匆赶来的老二,朱棣正疑惑他来做什么的时候。
却看到那汉王朱高煦从怀中掏出一份折子,然后将其献给老爷子的同时,说道:“爹,你叫儿臣筹措的两百万两军饷,儿臣已经全部筹措完毕,这是户部的折子,爹您可以查阅。”
随着那汉王朱高煦的话说完,一旁那老爷子朱棣顿时露出了震惊的目光。
原本那幅澹定从容的神情也荡然无存。
一把接过那户部的折子后,便仔仔细细的查阅起来,直到他将所有的内容查阅完,并且在那折子最后看到了户部的印章后。
他终于是相信了朱高煦的话,也相信了他真的在这短短的几天内,便为朝廷筹措出了整整两百万两的军饷!
两百万两啊!
当然,朱棣很清楚,这件事情的背后,一定是朱瞻基那小子谋划的全局。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无法冷静。
这叔侄俩,凭什么靠着一张嘴,空口白舌的便筹措到了两百万两的军饷?
就靠着他长孙和汉王的名头?
他老头子自己的皇帝名头,为什么就不管用?
每次筹措军饷,去到处弄钱的时候,都是人人避之而不及。
此时感到震惊的又何止老爷子朱棣一人。
向来都一直是云澹风轻神态的老和尚姚广孝,在听到那汉王朱高煦的话时便已经感到了极为震惊。
可再看向那老皇帝朱棣惊变的脸色后,便立刻明白过来,这件事.....竟是真的!
!
这叔侄两个,真的在不依靠朝廷增加赋税的情况下,筹措到了两百万两的军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