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章 疑案觅踪
牢房内,昏暗的光线勉强够能照亮四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腐臭。李智云的眼睛逐渐适应了屋内的昏暗,只见张正戴着手铐脚镣,坐在一张简陋的木板床上,面容憔悴,眼中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王爷,您怎么来了?”张正一见李智云,惊讶之情溢于言表,连忙站起身来。
李智云没有回答,而是快步走到张正跟前,紧紧握住他的手,仔细查看那被手铐磨破的手腕,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他抬起头,泪水已模糊了双眼,声音颤抖地:“张正,你还好吗?”
张正用力地点了点头,坚定地:“王爷,我没有杀人!我是被冤枉的!”李智云连连点头,哽咽道:“我知道,我知道……”
张正,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此刻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哭着道:“王爷,是我连累了你。你还有大事要做,就不要管我了,快走吧……”
李智云一听,顿时怒声道:“张正,你胡说什么?本王岂能丢下你不管?你放心,本王一定会救你出去!”说罢,他转过身,大步流星地跨出了牢房。
众人离开监狱后,李智云心情沉重,一言不发。其他人见状,也不敢出声。一行人回到县衙,刚踏入院子,便见吴人杰迎面走了过来。他来到李智云跟前,拱手道:“王爷,下官已命人整理好此案的卷宗,明日便派人移交给刑部,张正也要一并押往长安。”
李智云一听,连忙大声道:“不行!张正绝不能被送走!”他深知,一旦张正落入刑部那帮昏庸官员之手,必将凶多吉少。吴县令一听,冷冷地:“王爷,下官不过是依法办事,请您不要阻拦。”
李智云闻言,顿时火冒三丈,瞪着眼睛道:“本王说不行就不行!你若是抗命不遵,休怪本王不客气!”吴县令一听,瞪大了眼睛,惊愕地看着李智云,显然是被他的气势所震慑。沉默片刻后,他才道:“王爷,那您说怎么办?”
李智云冷静下来,沉思片刻后,道:“吴县令,你给本王十天时间,本王保证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抓住真正的凶手。”吴县令想了想,道:“王爷,您若执意要查,下官也不便阻拦,但只能给您五天时间。”说罢,他伸出了一只手掌。
李智云盯着他,沉默片刻后,一咬牙道:“行,五天就五天。”吴人杰离开后,蔡虎不无担忧地道:“王爷,这件案子太复杂了,一点线索也没有,您真能找到凶手吗?”李智云没有回答,只是叹了口气。其实,他心里也十分清楚,此案迷雾重重,毫无头绪,要想找到真凶,无异于大海捞针。然而,为了救出张正,他必须竭尽全力。
张正与他朝夕相处,忠心耿耿。在李智云的心中,张正早已超越了下属的身份,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这份情谊,他必须找出真凶,还张正一个清白。
于是,李智云决定带人重回板桥客栈。因为,只有亲临案发现场,才有可能发现那些隐藏的蛛丝马迹。为了防止吴人杰暗中捣鬼,偷偷地将张正押往长安,他特意留下了四名侍卫,让他们务必保护好张正的安全。
李智云带领蔡虎等人回到了板桥客栈,随即着手展开对凶案的调查。周掌柜的遗体已经安然入殓,正厅内搭建起了灵堂,亲朋好友正忙着祭奠逝去的亡灵。甫一踏入客栈,李智云便径直走向昨晚栖身的客房,屋内一切如旧,只是空气中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压抑。他从怀中掏出从吴县令那里取得的卷宗,坐下来细细翻阅。卷宗中除了店内伙计的口供和验尸报告外,再无其他有力证据,而伙计们的陈述,李智云大多已有所了解。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将卷宗置于一旁,眉头紧蹙,陷入了沉思,开始整理自己的思绪。首要之事,便是要排除张正的嫌疑。尽管他坚信张正并未杀人,但调查仍需从他身上着手。
昨晚,他们十几人一共住了五间客房,张正与另外两名侍卫同住一屋。李智云将那两名侍卫唤来,问道:“昨晚你们何时休息的?”一名侍卫答道:“我们晚饭后就回了客房,洗漱完毕便就寝了。”李智云点了点头,接着问:“张正可曾外出?”侍卫摇了摇头。
李智云沉默片刻,再次询问道:“那你们是否知晓,张正夜里可曾离开过房间?”侍卫答道:“这个我就不知道了。昨日赶路疲惫,我睡得很沉,什么也没听见。”另一名侍卫也表示不知情。
李智云沉思片刻,追问道:“昨晚你们房间的门窗是否关严?”侍卫再次摇头:“窗户关上了,但门并未关紧。”
“为何?”李智云不解地问。
“因为木插销断了,”侍卫解释道,“所以门只是掩上了。”
李智云一听,连忙道:“这么说,别人完全可以趁着夜深人静之时,潜入你们房间,偷走那把刀,对吗?”侍卫点头称是。李智云点了点头,陷入了沉思。这与他之前的预想完全一致:凶手借刀杀人,事后又将刀放回原处,而张正早晨离开时并未检查仔细佩刀,因此被误认为是凶手。
两名侍卫离开后,李智云吩咐蔡虎去将王五叫来。过了一会儿,王五走进房间,神色紧张,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李智云微笑着指了指对面的一把椅子,道:“王五,坐下吧。”王五战战兢兢地走了过去,小心翼翼地落座。
李智云目光温和地注视着他,语气和缓地问道:“王五,你们店里有多少伙计?”王五清了清嗓子,答道:“我们店里伙计众多,男女老少加起来,约有三四十人。”
李智云点了点头,微笑着继续问道:“王五,你能跟我谈谈周掌柜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李智云的态度让王五放松了不少,他坦诚相告:“周掌柜是个大好人,极少发脾气,对我们这些下人也从不打骂,我也很少看见他与别人发生争执。”
李智云沉思片刻,又问:“那你知不知道,他有没有仇人?”王五摇了摇头,表示不知情。
“那老板娘呢?她是个什么样的人?”李智云接着问道。
王五略一思索,答道:“她也是个好人,贤惠能干,针线活做得很好,我们这些伙计的衣服破了,都是她帮着缝补的。”李智云盯着王五,追问道:“昨晚除了发现周掌柜遇害,你可还见过其他异常情况?”王五再次摇了摇头。
王五离开后,李智云又命蔡虎将徐伯及其他伙计一一唤来询问,他们的回答与王五大同小异,并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线索,这让李智云倍感失望。
时光飞逝,一连几天过去了,该问的人都已经问过,该查的地方也都已查过,却仍未找到任何破案的线索。案子迟迟没有进展,李智云不禁焦急万分。他暗自感慨,古代科技落后,破案手段有限,若是在后世,此案并不难破。可如今条件有限,他只能绞尽脑汁地想出对策,才能让凶手现身。
早饭后,李智云将自己关在房间里苦思冥想。然而,他绞尽脑汁,也没能想出良策。就在这时,房门被轻轻地推开了,英姑拎着一只水壶走了进来。她走到桌旁,为桌上的茶盏添了些热水。她的动作轻柔而熟练,为这沉闷的房间带来一丝生机。
“王爷,休息一下吧,喝点水。”英姑轻声说道,言语中带着几分关怀。
李智云点了点头,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英姑放下茶壶,站在桌旁看着他道:“王爷,查到凶手了吗?”李智云摇了摇头,轻叹一声。英姑想了想,问道:“王爷,那您觉得谁有可能杀死周掌柜呢?”
李智云放下茶盏,道:“这很难说,店里的所有人都有嫌疑,包括伙计和住店的客人。当然,也有可能是外面的人。”英姑一听,眼睛一亮,道:“王爷,那会不会是外面来的强盗?”李智云一听,摇头道:“不会。”
“为何?”英姑不解地问道。
李智云瞥了她一眼,解释道:“因为店里并未丢失财物,所以不可能是强盗所为。”英姑听罢,叹了口气,道:“我们一无所知,要想找到凶手,真是太难了!”李智云微微一笑,语气坚定地:“再难也要坚持下去!只有找到真凶,才能为张正洗清冤屈。”他的声音在屋内回荡,仿佛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也是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英姑又跟李智云聊了一会儿,便走出了房间。她心中略感无聊,脚步不由自主地迈向了后院的方向。阳光温柔地洒落在青石板路上,微风拂过,带来一丝秋日的凉意与花果的芳香,让她的心情稍稍舒畅了些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