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卷一 风起南阳 第95章 高田种小麦

卷一 风起南阳 第95章 高田种小麦

吴咏跟朱里典一起坐着牛车来到山脚下的流民营地,隔着很远,就可以听到人们敲击石头的砰砰声。放眼看去,整个山头都是男人们劳作的身影。

至于妇人们则是在山脚处忙碌着,有编织草席的,有缝补衣服的,还有烧火做饭的,俨然一副人间烟火的景象。

吴咏没想到,只不过才两天不见,这里已经有山寨的雏形了。各式各样的房子挤满了半山腰,有的是几块布拉起的帐篷,有的是秫秸秆搭建的茅草屋,还有用树枝撑起的木房子,更多的是下面用石头,上面木头搭起的石头房。

尽管这里的条件并不好,但人人脸上都充满对生活的憧憬,孩子们也在追逐嬉闹,再也看不到刚见到他们时,身上带着的那股绝望。

他们两人还没来到近处,就听到有人大声喊道:“大家都加把劲,争取今日将仙君家的石基都赶制出来。”

这时有眼尖的人也发现了他们的到来,也不知谁喊了一句“仙君来了”,大家都扔下手中的活计,蜂拥而来。

朱里典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不禁有些担忧问道:“贤侄,他们这么多人冲过来,会不会惊吓到牛?”

吴咏一想也对,便让朱里典将牛车停下,他则是一个人走下来,独自迎了上去。

众人很快就将吴咏围了起来,由于这条路并不宽敞,又处于河道边,很多人就站在干枯的河谷中,仰头看着吴咏。

“仙君,您怎么来了,可是有事吩咐,您放心,不论是刀山火海,只要您一句话,我们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围观众人急忙附和道:“对,只要仙君吩咐,万死不辞!”

吴咏一愣,拱手道:“诸位言重了,小子这次来,一是感谢大伙为我家建房出力,特意送来一些肉食。二是来看看大家还有没有需要的东西,我明日可能要去宛城一趟,跟太守大人求取一些粮食,顺便弄些生活物资回来。”

众人一听是这两件事,顿时垂头丧气起来,他们现在是真心想为吴咏做些什么。

这时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站出来,说道:“大家都散了吧,该干嘛干嘛去。别都围在这里,弄得仙君也不自在。”

话音一落,很多人就陆续走开了,最后只剩下十二人,正是众人那晚选的十二位代表,刚才说话的长者,就是其中一位。

吴咏见围着他的众人离开了,这才松口气,转身给十二人介绍了一下不远处的朱昮,“这位是我复望里的里典,今日随我一起来送肉食。”

两边之人相互拱手见礼,接着吴咏又指着牛车上的煮好的猪头和猪蹄,开口道:“近日宛城兴起吃猪肉,这些两样东西,百姓们也不待见,我想着也不能浪费了,就按照太虚秘法煮制,你们来尝尝味道如何。”

本来十二人还对吴咏送来的猪头和猪蹄有些不待见,但一听是太虚秘法煮制,顿时心动不已。

只见其中一位壮汉,从腰间掏出一把匕首,从一个猪头上割下十二块肉条来,分与在场的十一人每人一块,他自己也拿起一块,放在嘴里仔细品味。

“不愧是太虚秘法啊,猪头肉也能做得如此美味,今日真是涨见识了。”

“就是天上的龙肉,也不过此味吧!太虚仙境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我等能得仙君庇佑,真是不枉此生啊!”

十二人吃了朱里典送来的猪头肉,顿时彼此的关系就融洽起来,便开始一一介绍自己的身份来。吴咏也是第一次听到他们的名字和过往,不禁好奇起来。

首先是那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姓杨名冀,曾为玫花乡三老,因为整个平阴县都遭了灾,只能带着一家老小逃难到宛城,一路上有不平的事,他都挺身而出,因此大家对他都很敬重,尊称他为杨公。被选为代表后,主要是监察流民中的风气和德行。

第二位老者代表,姓管名炉,曾为孟津里田典,现在带领一些流民为吴咏家打理田地。

第三位老者代表,姓栾名颢,曾为会水乡假佐,现在主要是带领老弱病残捡石头,编织草绳,供大伙建房用。

第四位老者代表,复姓夏侯名瑜,曾为白沟乡啬夫,现在主要是看管大家的粮食,顺便带领一些流民磨面,以方便妇人做面食。

第五位老者代表,姓官名屹,曾为兴隆乡有秩,现在主要是带领一些流民整治河道。

第六位老者代表,姓桂名琳,曾为孟津里田典,现在主要是带领一些流民开辟荒田。

接下来是六位壮年代表,第一位就是那个拿着匕首的,名叫申屠弼,曾为游徼,白天带着一群壮汉去伏牛山打猎,夜晚安排人轮流守夜。

第二位壮年代表,名叫臧勋,曾为亭长,现在带着一群人开凿石头,一部分用来给自己这群人建房,另一部分留给吴咏建房用。

第三位壮年代表,名叫阎晃,曾为里典,现在带着一群人到另一个山头砍树,以及搬运木材。

第四位壮年代表,名叫甘丘,曾为亭父,现在带领一群人为大家建房子。

第五位壮年代表,名叫鲜于策,曾为求盗,现在带领一群人为大家做床及家具。

第六位壮年代表,名叫郑表,曾为蒙学老师,现在也是教导孩子们蒙学。

他们十二人,几乎每人都是代表一乡之人。这些人以前或许在家乡有些地位,但现在沦落成流民,也都收起了傲气,也没谁自觉身份高贵,都是跟普通流民一般,积极投身到这山寨的建设中来。

他们现在都感觉自己十分幸运,在成为流民后,竟然能遇到仙人转世的吴咏,不仅有了吃的,还能经常吃到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太虚吃食。

十二人介绍完自己的身份,又问了吴咏今后的打算。

吴咏其实也有些抓瞎,他当时头脑一热立下誓言,等将这些流民安置在这里后,又觉得自己有些欠考虑,总不能真让这些流民帮他管理田地吧,自己家一共也才一顷田,若是能养活这一千多流民,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他虽然也能从宛城太守府要来一些粮食,但再多的粮食也不够这样消耗的啊。

他也想将这些流民安排的跟宛城外的流民一样,教会他们做太虚吃食,然后将他们送走,可吴咏总感觉他们不会这样的安排!

他上次问了一下,众人都是情绪激动地回应,要跟着他,这让他很是头疼。

这群人若是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丧失对生活的向往。到时说不得又变成不安定的因素,看来自己要帮他们找到一个有稳定渠道的收入才行。

他在这里胡思乱想,朱里典却是与这十二位流民代表,谈论的热火朝天。

他们本来都属于这汉朝的官吏阶层,自然有很多共同的话题。虽然他们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但是他们如今碰到吴咏,感觉这一起都好似是上天安排好的。

众人说着说着,不知又怎么说到吴咏身上来了。

只听朱里典惊叹道:“我这侄儿说是仙君转世一点不为过,昨日他去蒙学时,三步一诗,连作两首,当场就惊艳了很多人!”

“不知朱里典可否为老朽等人诵读一遍,也好让我等开开眼界!”杨冀最是急切,别看他年纪最大,对吴咏的崇拜最是坚定,不然也不会一大把年纪了,还来当流民代表,现在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杨公既然吩咐,某自当遵从,这两首诗,一首名为《咏鹅》,一首名为《悯农》,都是了不得的写实诗。”

当即朱里典就将吴咏抄的这两首诗声情并茂地大声诵读出来,他声音浑厚,读的又抑扬顿挫,很是能带动人的情绪。

十二人听完,久久无语,完全陷入两首诗的意境中去了。

直到过了许久,朱里典轻咳一声,十二人这才恍然回过神来。他们的脸上,既有兴奋,又有惊讶,还有激动,最后又逐渐恢复了平静。

只听杨冀叹道:“如此朴实无华的诗句,也只能是仙君这样的人才能领悟出来吧!”

接着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对着吴咏跪拜道:“不知仙君可否也为我等流民作诗一首,好叫我等也知晓仙君的悲天悯人的胸襟。”

其他十一人也跟着跪拜道:“恳请仙君赐下诗句,让我等沾沾仙气。”

吴咏急忙避开,几位老者比他祖母年纪都大,他可受不得这礼,想要扶起十二人,他们又坚持不起,没奈何,吴咏只能思考抄那首诗。

这真让他有些头大,实在是能抄的诗太多,诗句讲究应景,若是随便抄一首,跟现在流民的情况完全不搭边,反倒落了下乘。

吴咏想了想,正不知抄哪首诗才好时,忽然看得不远处的田垄上刚种上不久的小麦,又想到他们现在背井离乡,心里顿时有了计较,便开口吟诵道: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

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这是一篇是旅客怀乡的诗,用小麦不宜种在高田,比人不宜住在他乡,是他能想到的当前最符合流民的现状的诗句了。

果然他刚吟诵完,杨冀就站起来,开口叹道:“他乡最易憔悴,说得极直捷,而其故却未说破,又极含蓄。这何尝不是我等流民真实的写照呢,今日得仙君赐诗一首,我等当时刻不忘仙君给予的恩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