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逼宫
商战,除了产品本身的优势外,还要打造一套术语,把销售做好,再请些名家大儒、风流才子做些精美的诗篇,最好也能让勋贵名流背书推崇渲染追求这种文化体系,把舆论战做好!
王林专门成立了商战委员会,准备这次的行动,一般的战争,其实就是粮草人马准备齐全,各种攻城、杀伤性武器要配备好,形成优势,然后就是让有能力的将领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各种计谋和环境,把自己军队的优势发挥出来。
古代战争,生产力低下,处于平级水平,武器这道程序发挥不出决定性价值,也就只能靠激励士兵、将帅运筹猥琐,才能决定战争胜败。
商战,其实也是要有一套体系理论的,评估对方和自身的优势,找准对方的薄弱点,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用产品和舆论攻击几处节点,再蚕食合作商、利益链,把对手的阵营打乱,把衔接处切断,使对手陷入财务危机,功到自然成。
辽州,全民扫盲运动如火如荼开展着,商战王林统筹行动着,李隆要让这次的战役,成为经典,让百姓们知道,商业发达了是如何轻易颠覆一个朝廷的。
李隆要用更多的案例,来提高人们的认知,思考人活着该往哪个方向上发展才是正途,如果一个民族路走偏了,他需要承受如何惨痛的苦果,这个要让人人看到,才能警示后人。
李隆把事情交代了,就回京城了,那里还有世家等着打擂台呢,如果他不参与一下,那是多么的无趣。
燕朝,也需要承受改革之痛,世家勋贵们是既得利益者,享受的好处最多,改革自然他们要承受更多苦楚,这是必然会出现的局面。
明朝,只要商战顺利开展下去,朝廷不干预这种行为,那特权阶级颠覆是迟早的事,如果后世,这样的行动必然能让对方看出来端倪,政权强行干预,但这个时代,认知层次低下,就算你把实话告诉一些人,很多人都是不信的。
燕朝,李隆是想温和的过渡,但这不意味着世家勋贵就会束手就缚,举手投降,反抗是必然的,这个反抗就是针对楚王的夺权、暗查、起兵清君侧,也就这些方式方法了。
哒哒哒……
飞机带着众人回来了,这个消息也让皇城的世家勋贵特权阶级很快得知了!
太极殿中!
远洋回来,这些天皇帝一直苦恼着一件事,如何解散行政院和枢密院,但这两个机构,就像商量好的一样,对交权是犹犹豫豫,支支吾吾,都是以和众大臣商量才能做决定的理由推辞。
皇帝远洋的这些日子,他们利用权利,让家族大赚了一次,同时也输送了利益,把有权有势的世家勋贵绑上利益体,结成了一直大网。
今天又是皇帝召大臣们议事得时辰!
“各位爱卿,朕想要我朝大力发展商业,各位以为如何?”皇帝问道,他决定要改变国策,商业的确能让朝廷富强。
“陛下,不可啊,自古一来,每朝每代,都是以重农抑商为国策,先辈们这样做,必然有他的道理,不可乱废伦理纲常啊!”太子太傅王硅出来阻止道,他们家可是有几千亩良田呢!
“陛下,农业才是朝廷安稳兴盛的根本,商业之道,那是小道,再说商人重利,会肆意盘剥百姓财富,这对百姓不利,对朝廷不利啊!”齐国公秦忠出来劝解道。
“陛下,士农工商,商人是最低贱的群体,发展商业,会让国家头重脚轻,
会带来混乱局面的!”宁国公王冲说道。
……
“给位爱卿,商业对朝廷无比重要,你们也看到了,楚王府大力发展商业,对我燕朝的好处!”皇帝举例道。
“陛下,楚王殿下还只是一个没成年的孩子,还不懂其中的是非曲直和大道理,可能楚王殿下赚了一些钱,但这些都是从百姓头上赚的,不制止,迟早会酿成灾祸!”有大臣出来劝谏道。
“陛下,楚王殿下身为皇族,行事本末倒置,臣建议,去官罢职,让其闭门思过的好!”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各位大臣你们难道没听说辽州的事?”皇帝问道,他觉得这些大臣在作死。
“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只要陛下下旨,难道楚王殿下敢抗旨不成,再说臣们听说现在的辽州,连军队都没有!”有大臣觉得他分析的很有道理。
“朕执意推行此国策呢!”皇帝直接了当的说道。
“陛下,您执意推行此政策,我们行政院大臣集体反对!”
“陛下,我们枢密院也是!”
“那朕就解散行政院和枢密院!”皇帝生气道。
“陛下,解散行政院会让臣下们寒心的,我等兢兢业业为朝廷办事,最后陛下还是不信任臣下们!”
“陛下,北方匈奴国最近有动作,解散枢密院,寒了人心,如果铁骑打过来,还有谁愿意去抗敌!”
一个个大臣反对者,他们现在手里有权,也不怕皇帝记恨了,如果交出权利,让皇帝推行改革了,那他们以后会如何,心里没底。
“你们可是朕最为倚仗的大臣,居然不顾大义,为了私利,干涉朝廷大事,从今天起,废止行政院、枢密院,所有大事,朕亲自过问!”皇帝强势说道。
“陛下,臣最近身体不适,想请假休息些日子!”
“陛下,臣家中有事,想请假一段时间!”
“陛下,臣也是!”
……
“你们……,好,很好,你们的请假朕都同意了,你们退下去吧!”
“臣等告退!”一帮人都退了下去,留下一些太监和几个清流官员,太极殿诡异的安静,诡异的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