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家大院庆喜事 半夜祭神迎新年
小说叙述的是上一个庚子年,义和团扶清灭洋,八国联军犯京,太后仓皇出逃,陷国人于水火。总理大臣李大人奉旨剿杀义和团,与各国使节和谈,签下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洋人侵略步伐稍息。在一场苍黄翻覆的动乱之后,冀鲁大地终于迎来一派太平景象。
一条大河在群山间迤逶盘桓,经天津、跨海河,来到冀鲁平原时,与另外三条河流交汇后,向南流去。时值冬天,河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泛着白光,岸边的树上挂满了似雪非雪的雾凇,从高处往下看,四条蜿蜒曲折的河流犹如四位窈窕美女在洁白的天鹅绒上翩翩起舞,苍茫大地负气含灵。古人认为山水皆有灵性,喜欢把名川大山比作令人仰慕的山神河仙,例如巫山神女,洛河女神,自古以来,这四条河就叫做四仙河,四河相交的地方,有一座村庄叫做四仙村。这里水路通达,北通京城,南接苏杭,物产丰富。虽经战火多次侵扰,但土地肥沃,人民勤劳,很快就又恢复了生机。临近过年,巷子里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囍字,把旧年的春联撕下来烧掉、扬弃,碎纸片随风升天,越飞越高,向上苍讨取新年兴旺发达的希望。庚子年未过,辛丑年临近,那些一年到头为了生计,忙于五谷田耕和操奇逐赢的人们,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以这种简单而虔诚的仪式期盼上苍给自己带来好运。与其说,他们烧的是纸片,不如说烧的是秘密与愿望。
四仙村依山傍水,方圆十里,村外是一望无际的麦田,田野里不断有零零星星的鞭炮声炸响,缕缕青烟从一座深宅大院里袅袅而起,李家大院正在操办喜宴。
李家大院的老爷是远近闻名的财主李善仁,李善仁是总理大臣的宗亲族人,本是江南徽州人氏,早年随李大人迁徙于此。在李大人的庇荫下,他替总理衙门来往于上海操办兵工军务,兼官盐私酒、丝茶田畜,无不涉足,虽朝廷有人,但“为商不做官”,渐成富甲一方的大财主。其待人仁义,常开仓济贫,人称李善人,然年过四十膝下无子。去年初秋,年逾四十的李善仁在夫人怂恿下娶了个落难人家的大小姐做妾,唤作李小娘子,尊夫人为太太,居偏房共事一夫。李小娘子长得面如满月,目如银星,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俨然公主小姐派头,又十分乖巧,李府上下无不喜欢。一年以后,李小娘子诞下一男丁,合家欢欣。李善仁给孩子起名叫祥龢,寓意祥和安定。李善仁感谢老天爷眷顾,又逢新年来临,故此在李家大院设下筵席,宴请四方宾客、邻里乡亲,款待家丁仆人,杀年猪吃团圆饭除旧迎新,唱起《过年歌》:“今天二十八,明天二十九,后天三十晚上了,家家把门关,大家过年了,依得勒喂哟嗬,喂得勒依哟嗬,家家把门关哟,过年了……”院子里摆开数十桌酒席,吃到月上树梢才散。
打更的已敲过二更,李府上下仍旧灯烛高烧。宾客中,大人酒足饭饱后已散去,只剩下顽皮孩童不肯离去,哄闹着要看祭灶神。冀鲁习俗,每年卅午夜都要祭灶神爷,借以寄托辟邪除灾新年安康的美好愿望。管家端来饴糖,一家人围坐客堂,待李夫人来了他们就要做糖元宝,午夜祭神要派用场。李夫人见时辰尚早,在李小娘子房中伺弄婴儿。李小娘子肤白貌美,嫁入李家十个月不到,不负众望,为李家诞下祥龢。李夫人极喜欢李小娘子,与她姐妹相称,有事无事总要到李小娘子房里来,和李小娘子说话,无非是老爷的喜怒嗜好,起居习惯和李家的规矩等等,见着婴孩可爱,她已在李小娘子房中待了半天,听见敲过二更,这才起身去灶房。天气寒冷,她在灶房里向了一会火,这才洗了手来到客堂。帮厨的吴妈早已在八仙桌上摆开四张簸箕,八只海碗,李夫人落座,从海碗里取一团黏糊的饴糖,在手心里搓捏了几下,将饴糖捏成元宝模样,摆在簸箕里。众人都学着样,恭恭敬敬捏起糖元宝,小心翼翼在簸箕里码放齐整。
院子里,天空冰轮高挂,寒气逼人,左邻右舍的孩子们仍在院子里乱窜,他们一年到头吃不到几回甜食,满心思等待午夜来临,祭过灶神后就可以吃糖元宝。李善仁穿一袭貂毛大麾,口中呼出白气,兴致勃勃地在院子里哄孩子们开心,说吃了祭过灶神的糖元宝,来年可以长牙齿。天真的孩子信以为真,围着李善仁求解:“给灶神爷爷吃糖元宝也是让灶神爷爷长牙齿吗?”李善仁笑得合不拢嘴,继续逗孩子玩:“那可不是,给灶神爷爷吃糖元宝,是要把他的嘴巴粘住,不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你们坏话,要是你们不听话,被灶神爷爷说了坏话,玉皇大帝就要把你们抓了去。”孩子们并不怕,强撑起打架的眼皮说:“玉皇大帝长啥模样,长得像不像爷爷?”孩子们管李善仁叫爷爷,其实李善仁年岁并不大,只是胡须已花白,被尊称爷爷时眉开眼笑,拉起孩子在院子里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李夫人看看时辰不早,歇了手,吴妈端来温水让李夫人洗了手,李夫人起身来到院子里,见李善仁围着孩子转,忍不住嘀咕道:“老大不小的没正经,也不怕闪了腰!”这时的李小娘子也已下了楼,紧随李夫人身后,拱手欠身道:“请老爷。”孩子们一哄而散,李善仁张开臂膀扮作老鹰,赶快扯住孩子叫他们别走,还没吃糖元宝呢!孩子们重新围拢来,一个扯着一个的衣衫,躲在他身后,像条龙尾巴一会甩到东一会甩到西,李善仁忙前忙后,终于捉住了领头的:“来,来,跟爷爷去吃糖元宝。”说着满面堆笑,随夫人去灶房。李小娘子搀扶着他说:“老爷,你一年到头不来灶房一次,脚下生疏,小心缓行。”李善仁满心欢喜,家人、管家一众人等跟随,簇拥着走进灶房。孩子们也悄悄来到灶房外,探头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