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是惊吓而非惊喜
“你干什么?敲门就敲门,贴门上偷听什么?”苏甜不客气的问,这都什么毛病,贴人家门上听。
苏晓云脸一僵,还能干什么,自然是想听听里面在说什么,再一个就是,今天苏甜上街赶集,肯定买了好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
想到这里的苏晓云错过苏甜就往里瞅。
苏甜不客气的堵住苏晓云的视线,苏甜比苏晓云高,苏晓云再想看也看不到,只能愤恨的瞪了一眼苏甜。
“二叔呢?”
“我爸不在,去大队长家了,你要是有事就去那里找吧。”
“我哥回来了,带了县城才有的月饼,你想不想吃?”苏晓云得意洋洋的看着苏甜,等着苏甜脸上露出羡慕的表情,结果,她错了,她没有看到,只看到苏甜冷着的脸。
苏甜撇撇嘴,还当她是没吃过好东西的原主啊,她前世美食主播不是只卖人设的,别说其他,就月饼排行榜前十那几款难道还比不上苏红军厂子里给的福利月饼?开什么玩笑,再说,就苏红军那人,怎么可能费钱去县城给苏老太他们买月饼,最多也是厂里发的过节福利罢了。
“然后呢?”她倒是想知道苏晓云要干什么?
“如果你让我去看看你今天买了什么,我就去给你切四分之一。”苏晓云一脸高傲的说道,那月饼,可好吃了,她哥拿来的,她才只能吃两块,其他的奶都要存起来给小姑吃。
小姑拿来的是要给爷跟爸爸哥哥吃,这一点,苏晓云特别不服气,怨气特别大。
“这样啊。”苏甜说完就准备关门。
她还得规整规整呢。
“唉,你不想吃啊。”苏晓云怎么都没有想到苏甜不按常理出牌。
“不想啊。”
然后在苏晓云愣神的情况下立马关上了大门。
“咋?晓云找你干啥?”
苏爸爸从袋子里往出拿东西,一边拿一边算大概价格,越算越觉得不对,对不上啊,孩儿娘只给了女儿十块钱,儿子最多有十块钱,毕竟才发了一个月工资,可这些东西都有五六十了,四条猪腿,十斤肉,还有这布料,还有别的,零零总总不少于六十块。
“是找你的,说我奶让你过去呢,我给苏晓云说你不在。”苏甜也没有瞒着苏爸爸。
“嗯,等会我上山捡柴去。”反正没啥好事,干啥要去给自己气受,他又不是受虐狂。
“爸爸,分开,一样一份,明天让我妈去看看我外婆。”苏甜这么说的时候瞅着苏爸爸的脸。
没想到苏爸爸也是个敏锐的,察觉到女儿在观察他,好笑的不行,他又不是个不识好歹的,更不是个不知道谁对他好的。
“傻丫头,爸爸知道你外婆他们对咱们帮助良多,给他们送这些爸爸一点都不心疼。”岳父一家给他们的是命,送什么都不为过,只是他没本事,这么多年不但自己过的不如意,也拖累的岳父一家遭了很多白眼。
孩儿娘生儿子时,因为肚子大,干活不方便摔了一跤,差点一尸两命,儿子出生时都哭不出声来,家里更是一点吃的都没有,不,应该是他的小家,一点吃的都没有。
是岳母又是送鸡蛋又是送鱼送肉送粮食的救济,这才留下了母子两人的命,可就是这些东西,孩儿娘吃到嘴里的少之又少,都被他那个狠心的娘拿走锁起来了。
岳母他们一走,她就跑他们屋拿起东西就往外走,是他没用,跪着求了好久,才答应给孩儿娘每天吃一顿加鸡蛋的面疙瘩,连吃十天……
生了女儿后,同样如此,岳母知道女儿跟外孙吃不到嘴里,就来想把人带回去吃点好的,可被她赶了出去,骂的可难听了,气得孩儿娘差点没缓过来,更是天天以泪洗面……
这么多年来,岳母他们来一次,她就咒骂他们一次,后面,渐渐的岳母他们也不来了,孩儿娘脸上也没有笑了,儿女更是从白白嫩嫩到瘦弱黢黑,从裂着小嘴笑到低着头畏畏缩缩,他如何不心疼,可他被打压习惯了。
直到今年,女儿差点出事,分了家,他们的日子才好起来,上次去岳母家,可把他们高兴坏了,孩儿娘更是跟小孩似的扑在岳母怀里哭了半天,这么多年的委屈,终于熬了出来,这才在自己父母跟前时发泄了出来。
没有分家时,孩儿娘怕让岳父岳母难过,报喜不报忧,做父母的又怎么会不了解自己的儿女呢。
“爸爸,你真好。”苏甜抱着苏爸爸的胳膊说道,她听到见到的,不管男人的家人如何可恶,可要是只给妻子的娘家东西,男方家里给,那么这个男人绝对不会高兴。
让她没想到的是,老爸一点都没有不高兴,她不是舍不得这个钱,也不是没有这个钱,她就是不会给每天想着算计他们家的人好处。
她不是圣母,不会说是因为自己爸爸的亲人,她的长辈就可以不计较他们对她及家人的算计,她没有那么伟大,她看在爸爸的份上可以在他们哔哔赖赖时能无视就无视,她可以忍着对他们做长辈的不动手,但她会报复在他们疼爱的小辈身上。
所以说,最好别把她惹急了。
“他们值得。”苏爸爸摸摸靠着他胳膊的女儿头发低声说道。
是的,他们值得!
“爸爸,我也会对你跟妈妈很好很好的,等女儿走出这座大山时,女儿也会带着您跟妈妈。”
哥哥自然也是要一起进步的,她倒霉来到了这儿,可她幸运有了家人,宠她爱她的家人,老天对她很好,不是七零出,也不是六零,而是在高考恢复的这一年。
她前世的遗憾,能在这一世弥补上,她唯一能想到的,也是最快能走出这里的,就是高考,她一定不能失败,她败不起。
“爸爸,我们赶紧分好,明天直接搬车上,给妈妈个惊喜。”
苏爸爸嘴角一抽,这恐怕不是惊喜,而是惊吓,但他们夫妻俩已经习惯了时不时多出来的东西,用最少的钱卖来最多最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