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 > 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 第87节

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 第87节

宋万章也代表作协发言,谈到了大陆目前存在的文化形式以及作协的组织机构,可以提供任何协助。

要论对现今大陆文学作品形式的了解,作协是当仁不让,并且作协下辖期刊部门众多,有着丰富的创刊经验和组织经验。

作协成员很多都担任报刊的主编,部门的负责人。徐奚年就提到或许可以开办一个像《文评报》一样的评论报纸,邀请知名作家担任撰稿人,对大陆引进的和本土创作的作品进行分析评价,提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陆子光也建议在港城同样建立文学研究所,主持华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和宣传工作。

新马的作家还提出能不能和英政府达成协议,取消大陆的禁书令。

大家都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议,思考如何让文化事业更好地成为祖国在港城的宣传口。

宣传部的干事一直都在记录会议内容,但还有一个人和他们一样,一直拿着笔不知道在写些什么,很是引人注目。

这会儿宋万章就点了她的名:“苏葵同志,看你听得那么认真,又写得那么认真,不如也来说一说你的意见吧。”

徐奚年开玩笑道:“每次苏葵同志出现,就伴随着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我看这次也是?”

郭毅也看向苏葵,笑道:“苏葵同志,你以前提的建议对我们的启发很大啊,这次我也想听听你有什么好建议。”

作协的老师都是认识苏葵的,自从交流会过后其余人也全部认识她了,对她的作品,对她的性格印象都很深,这会儿全都含笑看着她。

“各位老师,我确实有一些浅见……”

郭毅笑道:“苏葵同志,你哪一次提出的建议不重大?你说浅见我们可不敢信了。”

徐奚年也笑道:“苏葵同志,你做的事情大家可是都知道的,现在你是谦虚也没用了。”

苏葵失笑:“好吧,那我就说一说我的想法。”

她在大家的注视中站了起来,拿起自己方才边听边记的笔记。

“方才几位老师的讨论,确实给了我很大启发。针对如何在港城更好地建设爱国文化阵地,我大概有以下几点建议。”

见她摆出这样郑重的架势,大家都认真听起来,几位干事也准备记录。

“首先是更多的创办报刊,增加种类一事。确实应该更多地引进大陆的期刊杂志连环画种类,这点连先生和谢先生已经提过了。但我还有一个补充建议。”

苏葵说:“我建议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分别创办不同的刊物。”

连怀国问:“怎么说?”

“您的资料上提到了,驻港新闻处创办的刊物种类众多,几乎能涵盖整个港城地区。我们也应该实行精准定位,针对儿童、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等读者群的需求创办不同风格的报刊。当然除了分开的,也应该存在面对社会各阶层的统一报刊,有分有合,共同发力。”

几人听了纷纷点头,却都没有打断她,示意她继续。

苏葵将目光转向新马两地的几位作家:“至于在新马两地同时发行大陆图书的事情,我或许有一个办法。”

几人都坐直了身体,尤其是来自新加坡的万氏两兄弟。

其中一人就问:“小同志,你有什么想法?”

他们两兄弟虽说也写作,但更多的是从事图书出版行业,大陆的图书曾经占据了这两地七八成以上的市场,就连教材都是大陆出版的,如今却遭到了重大打击。

苏葵先是说到他们刚才说的话题:“英殖民政府已经禁止大陆出版社在新马出售图书,这个禁令大概短时间内都不会解除。”

没等几人失望,苏葵就道:“但大陆不行,港城可以。”

她在几人的注视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万先生,你们完全可以在港城开办出版社,再与大陆的作品签订版权转让协议,将大陆的书籍在港城翻印,借助港城出版社的名义将大陆图书在新马两地销售,同时也可以和联华书店联合在港城发行大陆图书,一举两得。”

几人眼睛都亮了:“好主意!”

不仅能够在两地发行大陆图书,还可以配合联华书店在港发行图书,将港城的市场更多地包括进去,可不就是一举两得吗!

郭毅笑着说:“苏葵小同志,你的意见总能给我们启发啊。”

他正想夸奖她,陆子光却笑道:“我看苏葵同志的建议不止这些吧?”

“哦?苏葵同志,你还有建议?”

苏葵笑了笑:“的确还有一些想法。”

郭毅笑:“好,你说。我们开会不怕想法多,就怕没想法。”

众人都发出善意的笑。

苏葵继续道:“关于创办出版社,引进各种类图书,方才大家已经讨论过了。这些措施可以在港城我们更多的传播祖国的正面形象,争取更多的群众。然而在文化阵地的建设上,还有一个地方是必不可少的。”

孔孝文问她:“是什么?”

“是学校教育。”苏葵说道,“我们应该在学校教育上下功夫。”

大家都听着她解释。

苏葵首先说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除了家庭,学校是塑造一个人思想最重要的地方,学校里的学的知识会伴随人的成长融入他的思想中。”

然后她道:“我们做的一切不仅要唤醒民族意识,更要在教育中就培养起这种民族意识。”

“因此,除了文学作品的引进,我们还应该在港城出版更多的大陆的教材和教辅资料,让大家和我们用同一套教材,受到同一种思想文化的熏陶。”

徐志达说:“其实如今港英当局也在实行这个政策。”

他们教育文化领域也想做到“去华国化”。

苏葵点头:“的确,可按照目前的形势,他们显然收效甚微。”

港城地区华人众多,很多人对于大陆的文化认同感更强,学校的很多教材都是大陆提供的。即便是港英当局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个形势。

而苏葵要说的,就是抓住这个机会,将更多的教材带到学校里,最好还能配备一些教辅资料,在整个教育领域使港城和大陆做到同步。

徐志达点头:“教材我们确实引进过,目前有一部分学校使用大陆的教材,也有一部分在学习港城那边出的教材,但你说的教辅资料……”

苏葵解释道:“就是与不同的学科教材配套,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分析。利用书本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

目前,大陆还没有专门的教辅资料,港城那边同样没有。

“这样的教辅资料听起来是不错?”连怀国肯定了她的想法,却道:“只是苏葵同志,港城几个出版社推出的学生用书也不少。”

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的,种类同样非常丰富,他们在教育领域当然也有想法。

“数量众多,但我们可以凭借质量取胜。”苏葵笑了笑,“并且我就有这样一套教辅资料。”

苏葵带来的可不只是笔记本,她将自己之前整理的高考教辅资料同样带来了。她将资料交到几个人的手里。

郭毅拿着资料笑道:“苏葵同志,你这是早有准备啊。”

“并不是。”苏葵笑道,“其实这是我当时参加高考时整理的学科知识点,后来是想把它做成教辅资料,准备交给教育部的同志在全国推出。”

只是还没等交给教育部,就先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这么说来,我们倒是先教育部的同志看到了这份资料?”郭毅笑道,“教育模范苏葵同志亲自写的资料,是得好好看看。”

他也是知道苏葵取得的成绩的。

再经作协的几位一说,大家都知道她曾经做过的大事了,倒对她的资料期待起来。

趁着他们翻看资料的时候,苏葵解释道:“虽然我们与港城在教材上有不同,但学习的知识点都是差不多的。”尤其是数理化方面。

“只要我们推出高质量的学习方法和知识整合,就能让更多人主动使用配套的教材,更好地宣传大陆的教材。”

更不用说,如今还有很多人就在用大陆的教材,包括新马两地,他们的中文教材都是华国提供的。

“不过目前我只整合了高中阶段的教材分析,其余学段的可能还需要更多同志的努力。”

“苏葵同志,你已经很了不起了。”郭毅拿着这据说是她自己一个人写的教辅资料问道,“这套教辅资料你用了多少时间?”

“从高考结束一直整理到现在,这两天才刚刚完工。”

“心血之作啊。”郭毅叹道,“苏葵同志,教育模范这个称号颁给你是颁对了。”

他又问正在交换看资料的众人:“各位同志,你们认为这套资料能够被港城的学校接受吗?”

孔孝文首先说道:“苏葵同志的这套教辅资料可以说集知识归纳,方法学习和模拟练习为一体,我认为非常适合如今学生的学习。”

他做新闻工作多年,一针见血,几乎和当初苏葵的想法不谋而合。

作协的人也看了,宋万章笑道:“苏葵同志,凡是想要上进的学生,恐怕没有人能拒绝这样一套资料吧?”

徐志达拿着她不同学科的教辅资料来回看了很久,最后才微微点头:“可以。”

连怀国笑道:“何止是可以,苏葵同志啊,这么好的资料,我都恨我当年学习的时候没有遇见它了。”

万氏两兄弟也提出,这份资料可以一并在新马发行,他们那边使用中文教材更多,一定有庞大的市场。

“看来这份资料是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了?”

众人都是点头,能够在学校教育这个文化重地上

他们甚至还探讨道,等到这份教辅在外面打开了市场,取得了经验,就继续推出其他的教辅资料,就是到时候可能还需要苏葵的协助,毕竟她就是那个最有经验的人。

苏葵当然是义不容辞。

郭毅同样是认同他们观点的,这会儿他看见苏葵,眼神越发和善:“苏葵同志啊,你应该还有好建议吧?一起说出来听听。”

大家都好笑地看着她。

“是有。”苏葵在各位老师的笑意下也笑了笑,“不过真的是最后一个了。”

在大家的注视下,就听苏葵说道:“其实方才我们提到的所有想法,都是针对驻港新闻处的行为采取的措施。”

显而易见,正是由于他们的一系列动作太大,这边才让孔孝文尽快去主持华新社的工作,也才有今天的会议。

她的表情微微严肃起来:“而之所以驻港新闻处能在港城大肆宣传,完全是因为他们背后有美港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正是由于这个美方支持的基金会势力庞大,资金充足,才能在港城资助各种出版社,大量创办报刊,翻译各种作品,把宣传覆盖到整个港城地区。

哪怕是后世,港城的很多地方包括大学背后都有这个基金会的影子。

实在是影响重大。

徐志达等人在港城,最是了解这个基金会的,郭毅等人当然也知道这件事。

“你的意思是……”

苏葵提道:“我们可以考虑在港城同样设立一个基金会,借助国家的力量,支援港城的爱国战线工作。”

港城作为自由港,国际大都市,众多文化思想在此交汇,只要不动摇统治,港英政府对于港城内部的争端常常是采取放任的态度。

不然也不会有目前华美两方在港城的意识形态争端了。

目前驻港新闻处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有基金会全力支持,而基金会的背后站的正是一个国家的力量。

既然如此,华国也可以为港城提供支援力量。

郭毅却说道:“支援的事情我们考虑过,但那里毕竟是港英政府主导,国家力量并不能直接插手。”

因此一直都是以间接的方式进行。其实不管是驻港新闻处还是华新社在港城的设立,都只是新闻机构,并不能代表国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