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学籍造假
方腊梅的初中学籍,一年前就埋下了隐患和祸根。
她去年中考落选,在决定是读普通高中还是留在初中复读时,一家人就曾预想过这种风险。因为考虑到方红梅马上要到方湾中学教书,有她为妹妹保驾护航,学籍问题能够解决,才选择了复读。也就是说,让方腊梅复读初三,本身就是带有侥幸心理的赌博行为。
小学和初中属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业。而初中毕业之后,学生能否进入高中或中专继续深造,就看学生自己的本事了。中考时取得好成绩,就有机会继续上学读书;没有过高中或中专录取分数线,就只能走向社会。城市的学生找单位上班,或者成为待业青年;农村的学生落选,自然都是回家当农民。
按规定,初中毕业生是不允许在初中复读的。
为落实好这项政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初中学生实行严格的学籍管理制度。进入初中的学生,在初一建立学籍档案,三年后凭档案参加中考。考取高中或者中专,档案移交录取学校;没有考取的话,学籍档案就作废了。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在初中只能呆三年。
这种制度的设计本身没有问题,也算公平合理。如果大家都能够规规矩矩地按制度行事,就能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保证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高中或者中专继续深造,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提前参加社会劳动。问题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不按规矩出牌。他们绞尽脑汁寻找制度的缺陷和漏洞,想方设法钻政策的空子,使中考落选的学生能够继续留在初中复读。结果,现实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在初中读了四年或者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最后还是顺利地被重点高中或者中专学校录取了。
那么,这些初中复读生又是如何取得“合法”学籍的呢?他们怎么能够在如此严格的管理中蒙混过关?这里面的名堂实在太多了。初中生学籍造假乱象,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丝毫也不为过。
一个学生进入初中,如果对三年之后的中考没有把握,在初一建立学籍档案时,可以想办法暂时不予建档,就那么作为“黑户口”上学。学生升入初二之后,再在初一建立学籍档案。这样,学生本人在初二读书,学籍档案留在初一;读到初三时,学籍档案还在初二。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在初三多读一年了。或许有人要问:初中学生建立学籍档案不是需要《小学毕业证书》和《初中录取通知书》么?已经读到初二的学生,哪儿去弄这些东西?这些自然不是难事。只要在小学或者初中有熟人,举手之劳就能够办成。比方,临到初中招生考试时,随便找所小学报个名,再去参加一次小学升初中考试,也就什么都有了——这一招叫做延缓建档。
还有一招是重复建档。学生在初一时正常建立学籍档案,读到初二时,采取延缓建档的办法,跟着在初一建立一个“空档案”。照片用学生本人的,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如果第一次参加中考失利,就可以使用重复建立的学籍档案,继续参加中考。有门道儿的学生,甚至读到初三时,还可以继续在初一建立学籍档案,连续不断地参加中考,直到考上重点高中或者中专学校为止。掌握了这个诀窍,初中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就形同虚设。
延缓建档和重复建档是初中学籍档案造假中最常见的。如果错过了使用这两种招数的机会,
还有一系列的补救措施。比方多次参加中考仍然名落孙山,最后一个学籍档案也用完了。怎么办?再从初一重新建立学籍档案吧,又得等三年之后才能参加中考。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假转学!通过各种关系在外地学校弄个转学证明,注明学生是初中应届毕业生,附上一个假学籍档案,又能名正言顺地参加中考了。
还有假留级和假病休。初中各年级,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留级生指标。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患有乙型肝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可以办理病休手续,让学籍档案在相应年级滞留。这些政策性的规定,又被一些人巧妙利用。比方,留级的学生只是学籍档案“留级”,学生本人并不留级,一直升到初三,就可以自动复读了。病休的学生实际上没有任何疾病,只是找医生开个病历证明,掏钱买一张其他病人的透视胶片。手续齐全,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让学籍档案“病休”,学生本人则在学校里照常上学。“病休”结束,办个复学手续,照样可以多读一个初三了。
最后一招,就是冒名顶替。这是万不得已而采取的下策,但仍然使用得比较普遍。初中阶段如果有中途退学的学生,或者因成绩太差放弃中考的学生,他们的学籍档案,都可以为没有学籍的复读生们所利用。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甚至故意让“双差生”提前退学,发张毕业证打发他们离开学校,腾出学籍档案,让复读生冒名顶替考试。照片不同,可以解释说,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阶段,几年时间容貌变化较大,属正常现象。至于姓名,只有委屈那些复读生了。既然想用别人的学籍档案考学,从此之后只有改名换姓,用别人的姓名读书和参加工作了。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了破除“初中生不准复读”的政策壁垒,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可谓费尽了心机。
方腊梅去年复读时,已经错过了“延缓建档”“重复建档”“假留级”“假病休”的机会,只剩下“假转学”和“冒名顶替”两条路子可走。她不愿意改姓换名,就让她姐红梅帮忙办了个假转学证明。通常情况下,学籍造假的手续只要完备,一般不会出现问题。
方湾中学今年考上重点高中和中专的十六名考生,大部分都不是应届毕业生。四个已经接到中专录取通知书的幸运儿,实际上全部是复读生,有的甚至在初三读了三年!为什么别人都平安无事?唯独方腊梅一个人被举报?这个问题,尤其让方红梅想不通。
暑期培训结束返回方湾公社的路上,她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家里祖祖辈辈老实本分,为人厚道,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也从来没有得罪过什么人呀!为什么别人偏偏和腊梅过不去呢?是报复?是嫉妒?人心怎么都这么狭隘和歹毒?
汽车在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上奔驰。暖风扑面而来,吹起方红梅额上的刘海。她面色凝重,眼前不时浮现出妹妹痛不欲生的面容。
腊梅真是可怜啊!连续两年中考落选的打击,她承受得了么?穷人家的孩子,考个学怎么就这么难呢?如果腊梅和去年一样,中考成绩不理想,直接落了选,或许大家郁闷两天也就没事了。问题是,她今年考得那么好,给全家人带来了至高无上的期望,把大家的喜悦情绪推上了顶峰,现在一下子又跌入谷底。这无异于把一个人高高举起,然后再重重地摔下。太残酷了!太不公平了!
在方湾汽车站下车后,方红梅步行回到菜园子村。走进熟悉的家门,她简单不敢相信坐在堂屋里的是前段日子春风得意的家人们。奶奶面部浮肿,两眼无光,腿和脚全部肿了。爸爸、妈妈和妹妹都瘦得变了形,一个个脸色苍白,神情暗淡。在汽车上时,方红梅一直告诫自己要坚强,即使内心痛苦,也要强作欢颜,装出无所谓的样子,用正能量影响家人,但此情此景,还是让她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吃过晚饭,一家人仍然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唉声叹气,直到深夜十一点多才上床休息。凌晨四点钟不到,红梅她爸又起床了,坐在堂屋里,一根接一根地抽烟。红梅她妈告诉她,这段日子,家里人天天都是这样,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唉,看到别人家的娃一个个收到录取通知书,我们怎么能够不怄气?你爸一个大男人,动不动就躲在外面哭。不晓得是哪个黑良心的这么害我们!千刀万剐啊!”
这天上午,方湾中学教导主任周东明突然来红梅家串门。他对腊梅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并且神秘兮兮的推测,这个写举报信的人,很可能就在方湾中学。外面的人,对腊梅的情况不会了解得那么清楚。周东明进一步暗示,最大的嫌疑人可能是腊梅的班主任。
方红梅一听就觉得不可能。班主任老师都希望自己班上的学生多考几个重点高中和中专学校,说出去荣耀些,又能得到学校的奖励。腊梅的班主任怎么会举报自己班上的学生呢?她突然想到周东明与腊梅的班主任一向不合,两人矛盾重重。腊梅的班主任仗着他爸是公社干部,不把周东明放在眼里,总是明目张胆地与周东明唱对台戏。周东明对他是既怕又恨,现在这样推断,显然是想挑起红梅全家人对腊梅班主任的仇恨,借刀子杀人。
好歹毒的心!
别人家里都这样了,你还想挑事看笑话。方红梅从内心里涌起一股对周东明的厌恶之情。恶人先告状。最有可能害我们的,说不定就是你周东明!因为我没有继续与你儿子周哲凡谈恋爱,你一直对我怀恨在心。这一年来,你明里暗里压制我、打击我、排挤我,给小鞋我穿。你负责全校学生的学籍档案管理,负责组织考生填报志愿,只有你是最熟悉内幕情况的人!这些话,方红梅没有抵着周东明的面讲。待周东明离开之后,她就一古脑儿地全部说了出来。
红梅她爸听过女儿的牢骚,息事宁人地奉劝道:“用不着胡乱猜测。反正事情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再去追查举报的人也没什么意义。全当是我们点子低,认栽,认倒霉。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商量一下,看腊梅下一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我回来种田。家里总不是需要人做事的?”腊梅接过话茬回答说。
整个屋子霎时安静下来,有半分钟大家都没有做声。
“回来绝对不行!书肯定是要读的,就是看读初中,还是读高中。”红梅她爸拍板,驳回了二女儿的任性胡言,“你读得上不上、下不下,这样回来太可惜了。只要你想读,我和你妈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你供到头。”
红梅说,腊梅已经被人盯上了,又在孝天县文教局挂了号,再去初中复读肯定不行。明年考得再好,也会和今年一样,上不了中专。她建议腊梅去读肖港高中。
“肖港高中每年只能考二三十个人,而且绝大多数是男生。我去那儿读书,还不等于打酱油?读三年一样回来种田!”腊梅没好气地说。
“读三年再说呗!万一不行再复读,高中复读又不受限制。就算最后考不出去,起码也能拿个高中文凭。”
听着姐妹两个打嘴巴子官司,红梅他爸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他提议,红梅和加根还是去找找汤正源,让汤正源再去找找县文教局招生主任。通融一下,争取把腊梅的档案投到孝天县第一高级中学。腊梅的分数那么高,说不定县一中会录取。
“你不是说高中复读不受限制吗?既然能让高中毕业生复读,肯定也能招初中复读生。反正读高中又不转户口,毕业不安排工作,别人不会太在意学籍问题。”红梅她爸继续阐述他的观点。
这倒不失为一条好途径。
如果腊梅能够上县一中,与敬文在一所学校,姐弟俩相互之间也有个照应。事情这样定下来之后,方红梅马上出发,去花园找王加根,又和王加根一起,赶往孝天城找汤正源。
姜还是老的辣!红梅他爸的想法竟然得以实现。方腊梅的档案投到孝天一中后,县一中明确表示,可以考虑录取。
办完这件事,王加根直接从孝天城回了花园镇。他要赶着参加第二天召开的花园公社全体教师大会。
方红梅满心欢喜地回到方湾菜园子村。还没来得及向家里人通报喜讯,就听到她家里传出哭天喊地的声音。她慌慌张张地跑进家门,这才知道,奶奶已经去世了。
红梅她妈抱着奶奶的遗体,嚎啕大哭,双手不停地摇晃着,似乎想把老人摇醒。腊梅、敬武站在床头呜呜地哭着,“奶奶”“奶奶”地喊个不停。红梅她爸一边流着泪,一边安排人借钱,准备料理老人的后事。
到了下午,菜园子村男女老少都到她家来帮忙。有的去红梅的亲戚家里报丧,有的上街买鱼买肉买蔬菜,有的挑着黄豆去打豆腐,有的到责任田里去挖墓坑……
第二天,红梅家的亲戚陆续到来。方湾卫生院和方湾中学的领导也来了,还有红梅的同学、同事和朋友,以及方湾卫生院的医生和护士。
马静问红梅,怎么没有看到王加根。
“他今天在开会。电话打不通,写信打电报也来不及。”方红梅有点儿沮丧地回答。
此时此刻,王加根对红梅家的事情一无所知。他正坐在花园公社大礼堂里,听刘福民宣布公社文教组改革及教师分工调整的决定。
刘福民说,经国务院批准,孝天县从今年八月起撤销,改为县级孝天市。人民公社全部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村”。原来的花园公社更名为牌坊乡,与邻近的季店乡、陡山乡合并组成花园区。根据行政机构改革的要求,原花园公社文教组、季店公社文教组、陡山公社文教组合并组成花园区教育组,负责管理花园区三个乡的教育工作,统一调配教育资源。所以,今年的教师人事变动比较大。
花园公社小学恢复了襄花小学的名称。“十大金刚”中有八个人调到了其他学校。宋双清到桥西中学,王加根和董志芳到牌坊中学,涂勇到白合中学,其他四个人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小学。
开会时,王加根和董志芳正好坐在一起。董志芳说,她是主动申请到牌坊中学的,因为那所学校离王家岗驻军部队比较近,上班方便。牌坊中学条件也不错,有自来水,有电……
王加根听过这些,对新的工作单位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