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魔方号星舰(1)
没错,中国人建造了一艘魔方号星舰。
魔方号星舰是第七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以后,首次立项设计,首次立项兴建,并历时十五年时间才在第七区的近地高空轨道上最终完成的一艘大型宇宙飞船。
话说,其他洲际星舰基地建造一艘大型星舰也就不过8-10年时间,为什么魔方号星舰却整整花费了十五年的时间呢?
原因,无他。
因为这艘魔方号星舰并不普通。
首先,魔方号星舰并不是一艘普通的星舰,它是一艘系外星舰。
其次,魔方号星舰也不是一艘普通的系外星舰,它是一艘大型的系外星舰。
第三,魔方号星舰也不是一艘普通的大型系外星舰,它是一艘巨无霸级别的星舰。
第四,魔方号星舰也不是一艘普通的巨无霸级别的星舰,它是一艘一去不回头的单程星舰。
也就是说,魔方号星际是一艘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被定义的星舰,它是一艘启程离开地球后就不会回航的太阳系外移民星舰。
正因如此,这艘早已被特殊定义的巨无霸星舰从最初的研发设计,到正式开始兴建,再到全部兴建完毕这就耗费掉了整整的十年时间,而剩下的另外五年时间其实就是一直在等。
等?
是的,就是在等。
可是,它在等什么呢?
原因无他,当然是在等地球人类突破最后的光速。
那是因为,当魔方号星舰历时整整十年时间终于建造完成之时,地球人类并没有突破最后的光速,而突破光速对地球人类而言真的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当旅行者一号在1977年以6万公里的时速飞离地球时,足足飞行了37年以后才在2014年被前nasa正式宣布它已经离开飞出了柯伊伯带,正朝着奥尔特星云飞去,
这在当时,是人类航天史上一座极具纪念意义的里程碑。
但事实上柯伊伯带并不是太阳系的边缘,旅行者一号穿越柯伊伯带后进入的奥尔特星云是一片异常神秘的星域,这里才是太阳系的真正边界,旅行者一号只有飞出奥尔特星云才算是真正飞出了太阳系。而以旅行者一号的行进时速,当它真正的飞出太阳系时,那都已经是17000年以后的事情了。
所幸,地球人类是高级智慧生物。
当帕克探测器在2018年离开地球之时,平均飞行时速已经达70万公里,差不多是旅行者一号的12倍,这是人类提升星际速度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记录。
但地球人类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物种,在追求星际速度的道路上不断突飞猛进,而且成绩显著。于是乎在二十一世纪中期以前,人类探测器飞离地球的时速越来越快,100万公里,200万公里、300万公里,快,更快,还要更加的快。
越来越多的人类探测器就这样在不断提速的过程中飞离地球,不断的飞向宇宙深空。
在二十一世纪中后期,当人类首次突破了1000万公里的时速以后,就开始以2000万公里的时速、3000万公里的时速不断快速迈进。继而在二十一世纪末,人类一鼓作气的突破了5000万公里的时速,为二十一世纪末的收官落下了极具里程碑的完美句号。
当人类迈进二十二世纪初年以后,也就是在2100年,中国科学界就绽放出了最耀眼的科技之光。
中国科研人员首次成功的研制出了反原子和反物质推进器,首次突破了地球人类翘首以盼的第一亚光速,将人类送出太阳系的理论时间缩短到了35个月。
就在当年,三艘载人星舰就先后从第一、第二、第三区的星际基地出发了,以第一亚速向太阳系外飞去。但让人遗憾的却是,这三艘星舰在进入奥尔特星云以后就先后与地球失去了联系,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它们进入奥尔特星云的第一天。
人类在太阳系内启动的一系列搜救行动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但这三艘载人星舰就犹如石沉大海一般,从此以后就了无踪迹。
而在5年以后,也就是在2105年,中国科研人员又继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们成功的提升了反物质推进器的转换效能,成功突破了第二亚光速,将人类送出太阳系的理论时间又缩短到了28个月。
于是,也是在同一年,又有三艘载人星舰先后从第四、第五、第六区的星际基地出发了,以第二亚速向太阳系外飞去。但让人同样遗憾的是,这三艘星舰在进入奥尔特星云以后也先后与地球失去了联系,而这一切也都发生在星舰进入奥尔特星云的第一天。
同样,人类在太阳系内启动的一系列搜寻行动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但这三艘载人星舰也石沉大海,也从此了无音讯了。
又过了10年,也就是2115年,中国科学界再一次成功的突破了第三亚光速,将人类送出太阳系的理论时间缩短到了21个月。
这消息一经发布,全地球人类为之雀跃。
原因无他。
因为当光速已经突破到了第三亚光速时,这就意味着人类突破光速的时间已经指日可待了
。于是乎,为了迎接地球人类即将到来的光速时代,地球上的七个星舰基地全都积极的行动了起来。
七个星舰基地都开始设计研发更新、更大、更适合系外远航的超级大型星舰。而魔方号星舰,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由sa的第七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发设计和建造的。
没错。
魔方号星舰是一艘反动力驱动星舰。
可话说回来了,全球七大星舰基地设计建造的系外星舰,又有哪一艘星舰没有舰载反动力装置呢?
但是,魔方号星舰之所以与众不同,不仅仅因为它是一艘反动力星舰,也不仅仅因为它是地球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一艘巨型系外星舰,而是它独一无二的构造设计。
用一句话说,那就是舰如其名。
魔方号星舰,是一艘基于魔方几何公式和几何结构设计建造的超级巨型星舰。
自从匈牙利建筑学教授鲁比克在1947年发明了三阶魔方以后,在之后的几百年时间里,地球上前赴后继的涌现出了无数的魔方爱好者。这其中,就不乏专业量级的高阶玩家们。
而自从英国数学教授大卫.辛马特斯这样的数学量级玩家推出了最早的“魔方公式”以后,后续就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各行各业专业领域的高阶玩家们加入到了对高阶魔方的研究中。
而在中国,也有这么一群高智商的魔方玩家,他们不仅是高阶魔方的超级玩家,更是天体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和系外星舰的结构设计师。这些极具专业量级的高阶玩家基于戴森球的人造天体理论,也基于魔方几何公式和几何结构,设计建造了一艘魔方星舰。
平心而论,当量子电动力学的巨擘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戴森球人造天体理论之,他只是描述了如何收集能源的问题,并没有从细节上讲解如何建立人造天体结构。
但是已经突破了反物质驱动能、而又无需考虑如何收集能源的第七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结构设计师们,却从高阶魔方体中找到了构建戴森球的构建原理。当然了,他们也参考和运用了其他原理作为辅助。
然后,一艘魔方星舰就横空出世了。
而且,这艘魔方星舰还是一艘三十三高阶的魔方体星舰。
既然是三十三高阶的魔方体,这就意味着这艘星舰在设计之初,就是严格按照三十三高阶魔方的基础结构,被分割为若干独立的舰体进行分众式融合设计的。
而这些分众融合的独立舰体先是被编订上各自的序列号,分送打造,然后再按照三十三高阶魔
方体的组装程序,按次序被送到第七区的近地高空轨道上,然后从最内核的中心区域由里往外的逐层组装了整整十七层区域,这才算是完成了整艘星舰的基础构造。
魔方号星舰的内核,是星舰的中央超脑总控系统,是星舰的反物质能量转换和驱动系统所在。这里,属于星舰的内循环系统,相当于人的大脑和心脏。
然后,由里向外延伸而出十七层舰体套件,就逐层形成了外循环系统,相当于人的五官与四肢。
基于这是一艘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被设定为一艘一旦离开地球,就没有打算再让它再回到地球的太阳系外移民星舰。星舰的构造专家们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充分考虑了星际在系外航行中可能会遭遇的各种撞击、爆炸、损坏和脱落。
所以,除了星舰的内核区以外,其余十七层的星舰体都被赋予了自我修复功能。
也就是说,当星舰遭遇突发性星际灾难或损毁时,星舰的十七层舰体在层层保护内核的前提下,具有自我修复性质的变形和重组功能。只有这样的设计构建逻辑,才能让星舰体既具备保护内核驱动源的能力,也具备自我升级进化的能力。
也只有这样,星舰才有可能在宇宙中长期的存在,才有可能去探索外星的超级文明。那么被打造成巨无霸的魔方号星舰真就类似于一个戴森球那样的人工天体吗?
不是。
第七空间技术研究院的设计师们只是借鉴和参考了戴森球的理论逻辑,因为戴森认为只有超巨型的人造天体结构才能在宇宙中长期存在,他甚至还建议注意搜寻这样的人造天体结构,以便找到外星超级文明。
那么,魔方号星舰的外形也类似于一个戴森球吗?
也不是。
虽然近看魔方号星舰时,会发现它的舰体线条光滑圆润得很像一个巨大的类圆形球体。但是远观,这才会发现魔方号星舰仍然保持了三十三高阶魔方体最基本的六面体和那八个巨大的菱角。
只不过,那菱角分明的八个直角区域已被打磨成为八个半球形的半球角区融。而那十二条巨大的魔方体直角线已被逐渐拉伸成为巨大的弧线,与八个半球角区融为一体。
但这些都还不足以让人侧目,真正让人侧目和瞩目的却是星舰的外层结构。
什么?
这艘星舰还有更为瞩目的外层结构吗?
那是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