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周极品暴君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开天辟地考编制!

第一百二十二章 开天辟地考编制!

听到戍卫的传话,左子良和梁士彦忽然想起了另一件事。

俩人结结巴巴的说道:

“那个,皇上,您要的贤良……此刻都到皇宫外头了。”

宇文世宏站起身来点点头:

“走!与朕一道去瞧瞧!”

宇文世宏与两人一起站到城楼上时,只往下扫了一眼,便惊呼了声好家伙!

皇宫外来了至少近万人!

连梁士彦和左子良都惊呆了。

“本只是与亲近之人说道了几句,居然来了这么多人?”

“我等有亲近之人,他们也有相互亲近的,一传十、十传百之下,便如此这般……”

俩人都感觉是否来的人也太多了,衣衫褴褛的、蓬头垢面的,比比皆是。

两人还以为宇文世宏会嫌弃宫外的这些人衣着难登大雅,殊料宇文世宏却在高兴的哈哈大笑。

“早前朕还受制于无人才可用!而今看来!我大周人才济济,只是缺少上升渠道罢了!”

“上升渠道……”这个词对梁士彦而言,着实有开破天荒的意味,可不正是没有上升渠道!

才导致他们以为自己只是喜欢读书,从未想过读书能换来什么!

“皇上英明!”梁士彦对宇文世宏的佩服,几乎要超脱九重天外,可是看着乌泱泱的人,他又犯了难:

“皇上,您打算如何处置眼前这……”

宇文世宏微笑着轻巧道:

“梁爱卿,左爱卿,两位稍后凭自己的官符,令戍卫皇宫的卫军好生安排众贤良暂时下榻,换洗衣物以及吃喝用度,也好生安排!所消耗之一切钱粮,皆由国库承担!”

“安排妥当后,再来寻朕!”

说罢这话,宇文世宏就离开了城楼。

他回到内殿后,提笔便在绢帛上一通洋洋洒洒。

宇文世宏这是在写“试卷”——

针对州郡地方官的常考试卷。

数百年后的唐朝,有一项考核地方官的制度——

地方常考。

赴任地方的地方官,每年的年末都要集体进京参加常考,连续四年考得上等者,可凭此成绩,以及其他考核成绩,来决断官职的褒贬。

如今想要在各地落实九寺五监,全国一百零八州、三百六十余郡,都要赴任对此有相关了解及志向之人!

届时九寺五监于各地落实时,方能顺利推行下去!

现在他在写的试卷,主要考核的是这些人对大周律的了解程度,以便宇文世宏对这些人的文化水平有个初步掌握!

稍后他还要将九寺五监之设想详细撰写下来,交由国子监的两位贤良“复印”后,再对经过初筛的人才进行培训!

后续的则届时再议!先落实再说!

是夜,宇文世宏临时于内殿召见左子良和梁士彦,杨芊雪也因好奇而过来了。

默默旁听了一通宇文世宏的吩咐,得知宇文世宏不仅国子监都系统的初步落实,连地方布局都做好了初步安排,人都找齐了甚至还有余。

杨芊雪不禁暗暗感慨,还是宇文世宏行事更加有力一些。

若人人都像宇文世宏那样想、女子也能做大事就好了。

宇文世宏与两人交代完毕、两人离开后,杨芊雪正要跟宇文世宏来一番深夜长谈,新赴任筑铸监监秩的长孙善便又匆匆而来。

“皇上,筑铸监出品了些金钱和青铜钱,还需皇上前去亲自过目。”

看宇文世宏这么忙,杨芊雪自知不能打扰,便自行离开了内殿。

……

深夜的筑铸监,仍是一片呯嗙的敲打声响。

高温炼成浆液的青铜,倒入一板青铜钱的石模中,水浇灌降温后,一板百枚铸着“大周通宝”字样的青铜钱,顺利铸成。

宇文世宏信手捏起一枚,掂量了下重量。

随后他又去到另一边,一大堆金光灿灿的金币,整整齐齐的串连着,一串是一百枚,金币上铸着“大周重宝”字样。

“皇上,”此时,长孙善颇感为难的挠着后脑勺,开腔说道:

“按照此前您的吩咐,全国一百零八州,每州发行或置换十万万通宝、百万重宝。”

“则筑铸监要铸造千万万通宝、一万万重宝……”

“而眼下,铜矿和金矿都不足以铸造如此多的……”

闻声,宇文世宏轻笑点头:

“筑铸监而今,可日铸多少通宝和重宝?”

长孙善拱手回禀道:

“石模仍在扩造,暂时可日铸万万枚。”

宇文世宏默默一通心算:

“所以,铸造千万万通宝、一万万重宝,需一年时间,才铸造的出?”

顿了顿,宇文世宏吩咐道:

“继续扩造石模,至于矿产储备,无需担忧,过些日子,朕给你送来!”

说罢,宇文世宏便背着手离开炎热的筑铸监。

……

翌日清晨,杨芊雪瞧见宫外乌泱泱的人群都在梁士彦两人的安顿下散去后,她以便衣徒步走出皇宫。

步履刚走出宫门,面前就忽然站定了三个人。

初见感觉眼熟,杨芊雪疑惑了一会儿,很快就认出来了眼前人是谁。

“阿妹?多年不见,可还安好?”

跟杨芊雪热情打招呼的,正是杨芊雪的堂阿兄杨坚,杨坚热情的笑容里,还带有一丝的不敢确认:

“阿妹一身便衣,险些不敢相认呢。”

杨芊雪还以为自己眼花了,确认眼前当真是多年前随叔伯去了蜀地的堂阿兄杨坚,她立刻露出欢喜的笑容。

自从嫁给宇文世宏之后,她几乎就没再见过娘家的亲戚,如今忽然得见,怎么可能不开心。

“阿兄,实在是过于惊喜了,怎么忽然来了雍州?”

杨坚并非独自而来,他还携了发妻独孤伽罗、胞弟杨爽一道。

他们俩人成亲后,一直未育子嗣,而杨坚和独孤伽罗杨爽十分疼爱,这便也将十六岁的杨爽也带过来了。

来雍州的目的很简单,扬州科举一事,经过一些时日的流传,相关消息也传到了蜀地。

一直随父在军中的杨坚,对行军类事务颇有些厌烦了,且从军多年也不见升迁。

即便他已事从军中的行军主管,手下主管着万名将士,但他仍觉看不到出头之日。

心想国都频频有重大变动,或许来国都,能迎来些人生的转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