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元:应广施恩德
金陵,早朝。
“关于北境战事,前线战报暂时止于此。”
兵部尚书夏嵩,当众将近几日的北境战况,告知百官。
皇帝自然是早就知道的,告诉群臣是为了平复一些,京城之中的声浪。
因为已经有些“劳民伤财”的说法,不胫而走。
一旦开战,肯定就是劳民伤财,但这次可不是夏国挑起,萧平硅不会给那些文人摸黑他的机会。
“众爱卿,北境战况焦灼,肃州以及失陷,主将战死副将失踪,肃州营八名参将全数殉国。”
“而今,凉州又危在旦夕……各位爱卿,可有法退敌,收复失地?”
萧平硅平静地望着众人,面带点点期待。
众人没吭声。
都是知晓,这是个过场罢了,皇帝早就有安排了。
战事上,百官不置喙,政务上他们才可以指手画脚,否则皇帝早就忍不得他们了。
“陛下。”
诸葛青山出班,道:“少师已至凉州,羽林军与黑龙骑策应,想必北境不必我们担忧了。”
“少师?”众人揶揄,不少人摇头。
虽然方觉展现出许多过人之处,但在军务战事上,还没显山露水,让人怀疑他是否真的是全才。
“首辅很看好少师?”萧平硅笑了笑。
诸葛青山正色:“老臣曾与少师,有过一席之谈,对于北境战事他已成竹在胸,想来帝尊阁的评语也不会有错。”
这话倒是没人反对。
只是多年以来,帝尊阁没错过,导致越来越多人,想看帝尊阁错一次。
许多人都不太希望,方觉真是个全才,希望他能在北境拉胯一下,也好安慰一下自己脆弱无能的心灵。
朝堂上平静片刻,就在王丰觉得,可以喊退朝的时候:
“陛下……”
左都御史,又跳出来了。
萧平硅皱眉,最不想看到这厮,在朝堂上开口。
一开口准不是好事。
果然,秦时益道:“御史台在京城中,听到一些流言,听闻各国的使者即将入京,为新粮而来……有官员认为,应当将新粮分予天下,臣以为这样说话的人……当斩!”
嗯?
萧平硅与诸葛青山,对了一眼。
这样的流言,两人都还没在意,因为多半存在于一些不被注意的地方。
礼部尚书林颜海道:
“陛下,礼部确实收到了六国的国书,要求分得新粮,以慰民生。但臣以为滑稽,直接弃于废篓。”
萧平硅平静了片刻,才道:“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他要看看,这朝堂上有多少圣人。
群臣不语,不敢吱声,都知道事关江山社稷,可不是能随意谏言的。
不过倒也有真不怕死的。
“臣太学博士李元……”
太学,又名国子监,太皇创办的大夏国第一学府,也是第一行政教育机构。
太学出身的人,都可以直接做官,不需要靠功名或是推举。
故此,太学在夏国政坛,也算是举足轻重的地位。
博士,乃太学官职,正五品。
李元出班,让所有人侧目,不知道这个时候他跳出来想做什么。
李元先是拜了拜皇帝,又拱手看向百官:
“臣以为,新粮出世,乃天意,意在解救黎明于饥苦。我大夏应有悲天悯人之情怀,广施恩德,普赐天下……”
不愧是国子监的官,一上来就是小词儿一套套的,说得在场的官员,皆是有些皱眉。
燕揽风当即出班,冷笑:“李博士的意思是,将新粮分给各国?”
国子监的祭酒,皱着眉头盯着李元,无奈地摇了摇头。
世上有许多人,多读了一些书,便觉得自己学会了仁慈与教化,想做圣人了。
“有何不可?”李元正色,昂首挺胸,觉得自己此举十分顺应天意。
百官窃窃私语。
却无人附和,国子监的官员,也都一个没说话。
“李大人好强的佛光啊,都照到我这里来了。”诸葛青山眉头横起,略一冷笑。
李元被这一怼,噎了一下,却道:
“首辅大人,难道觉得下官说得不对?”
诸葛青山先向皇帝拱手,才转身过来继续说道:
“李大人,你所言错漏颇多,老夫就一一反驳于你。”
“首辅请赐教。”李元昂头,有些不服。
群臣也来精神了。
当朝对策,这场景可不常见,大概会成为名场面,得好生看看才行。
皇帝高坐云端,也不说话,笑呵呵地看着两人。
“你说,新粮出世乃天意?”
“非也!”
诸葛青山淡淡道:“此乃少师方觉之功,关天意何事?”
“少师与帝尊阁联手,数年之间游走天下,才寻来硕果,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李博士此言,是想一句话抹掉少师的旷世奇功吗?”
面对首辅如此质问,李元脸上有些挂不住。
他作为国子监博士,说话自然有分寸,一旦开口必然就是故意。
莫说是李元,整个朝堂上对于少师功劳,不愿意认可的人有很多。因为这份功劳实在太大,足以盖过这个时代,任何名臣的功绩。
不打压一下怎么好?
可李元没想到,本应该最支持自己的诸葛青山,却没有同流合污,而是直接挑明这句话中的陷阱。
他很不理解,这番话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天下第一名臣的诸葛青山啊。
为官一生,不就为了这后世名声吗,不打压一下方觉,诸葛青山将来只怕会排在他的名下。
首辅大人就甘心吗?
李元不解,很多人都不解,因为他们的人品,不足以理解作为首辅的格局与品德。
世上的倡妓都以为,世间没有不愿意卖的女人,如果有,那一定是价格没谈拢。
什么人格或是道德,在他们眼中都是可以灵活放弃的,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李大人,可真是话里藏刀啊。”有人当即冷笑,明白了首辅大人的意思。
“少师之功,功不可没,难道李博士觉得不妥?”
燕揽风更是直接:“一句话否认他人功绩,难道国子监的官,都擅长这般说辞,见不得他人风光吗?”
“咳,燕尚书,老夫可没说赞成李博士此言。”国子监祭酒冯平当即说道。
李元看向国子监的官员,竟无一人替自己说话。
只好道:“下官失言,并无此意。”
说着,深深看了诸葛青山一眼。
众人见他认怂,这才放弃了声讨。
诸葛青山道:“李博士说,应当广施恩德,这话其实没错……但时机错了。”
李元皱眉。
“当今天下,六大诸侯国自立为主,不遵王教,不顾黎民。”
“将新粮交给他们,只会让我大夏讨逆变得更难,百姓连年经受战乱之苦,拖延陛下收复河山之时机……”
武官皆是点头,十分赞同。
文臣也都了然于心,倒是不怎么表态。
诸葛青山淡淡道:“陛下仁德,在大夏眼中百姓也重于太皇山,广施恩德是一定的……但得等到大一统之后再说!”
“首辅说得好!”燕揽风第一个赞同。
“臣附议。”莫渊虽是武夫,却也明白事理,当即赞同。
于是,文武官员,不少都表态,更认可诸葛青山的说法。
“李博士着急将新粮送出,到底是心怀过于宽广,还是希望各国割据的局势再得以延长?”诸葛青山带着讥讽,冷声质问。
李元听出陷阱。
国子监祭酒冯平,立刻为他辩驳:“首辅大人诛心了,李大人不过急天下百姓之急,并无此意。”
到底是自己麾下的人,不能随意让人赶尽杀绝。
李元会意,也拱手道:“首辅大人,下官并无此意,您多心了。”
“不是这个意思,那就好。”诸葛青山点点头,缓缓回去,不再发问。
见内阁不抓着不放,国子监官员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