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强汉从传道开始 > 第九十三章 道言浅见说

第九十三章 道言浅见说

若有半点误解,误解便产生幻想,幻想产生美。

——三岛由纪夫

见过刘启之后王允也没闲着,窦太后可是大汉的实权人物,并且对自己这些年来也是十分的照顾的。

虽然因为刘荣的事情有些许膈应了王家人,不过王允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去探望一番,想了想王允便向窦太后的行宫走去。

此时的窦太后正在宫殿内诵读《老子想尔注》。

(注:张道陵(34—156),字辅汉,原名张陵,东汉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道教创始人。因其最初创立的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故又称张天师。主要作品就是窦太后正在观看的《老子想尔注》)

“飘风不终朝,趍雨不终日。不合清静自然,故不久竟日也。”

“好呀好呀,没想到王家小子对黄老学说也有如此研究。”

窦太后满怀笑意的诵读者,一面称赞着书籍,一边也对王允刮目相看。虽然王允这些年给她的惊喜从来不断。

汉代建国初一直施行道家的无为而治,而窦太后作为三朝老人这个念头在她心中更是深信不疑。

她见过汉初百姓生活的艰苦,大汉能有今日的兴盛离不开道家的治国理念。同时这也是她对文帝的怀念。

正当她想继续读下去的时候门外传来了宫女的声音。“太后,槐里候求见。”

窦太后本想回绝的,突然想到槐里候不就是王允吗?

“宣他进来吧。”

“诺”

不一会儿王允进殿后很自觉的找了个团蒲便跪坐起来,虽然殿内有椅子,甚至窦太后坐的还是休闲躺椅。

“行了行了,你不喜欢跪坐我又不是不知道。自己搬张椅子去。”

王允呲呲牙,“谢谢祖母。”

待到王允坐定后窦太后发问了,“听说你去找启儿了?”

“嗯,关于大汉军制孙儿有个想法便找姑父商议一番。”

听见王允的话窦太后眉头一皱。

而后接着问到:“大汉今日的军队不行吗?”

王允也没打马虎眼:“和孙儿心中所想还是有些许差距,孙儿想把大汉的军队打造成一只仁义之师同时也是一只虎狼之师。

但是姑父并不是太支持,当然这也是因为孙儿考虑问题没有考虑全面。现在和姑父交流一番孙儿已经放弃了这个想法了。”

听见王允的回答窦太后的眉头才舒展开,在她的心目中老的都是好的,这些久的国策都是大汉一步步变强的根本。如果这些小辈胡乱想动摇国本她肯定训斥一番。

“嗯,明白就好。我大汉以黄老学说治国,这些年来老身是亲眼看见大汉由弱到强。你们可别动那些花花心思。

再说了,祖母问你,“你在朝中可有官职?”

王允想了想,而后开口,“槐里候这个爵位算吗?”

听见王允的回答窦太后哑然一笑,“算,算个屁。你呀你,不为朝臣却想插手国事。也不怕步子太大扯着自己。”

听见窦太后这个过分“接地气”的话语王允没敢反对,只是挠了挠自己后脑勺尬笑。

“哼,别装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小子的心思。鬼精鬼精的,在我勉强就装傻。”

“来,给我说说你的想法?”

窦太后虽然不喜国事的更改,不过他对王允的想法还是挺感兴趣的。毕竟王允给大汉带来的这些新奇玩意至今都没有让他失望过。

“孙儿是这样想的。。。。。。”

不一会儿王允将自己的军校筹备计划给窦太后复述了一遍,同时也讲刘启对他这个计划的评论也说了一遍,不过对于刘启身体的那一块他确实略过了。

窦太后听完点点头,“你所说的军民一家这个思想是极好的,不过启儿说的也没错,我大汉边境确实不安定。你这个想法注定难以实现,毕竟这些封王以及匈奴这些家伙是真的不安生。”

不一会儿窦太后又开口到:“上次你给我看的那个《老子想尔注》我已经看完了,写的是十分不错。我老人家还以为你小子自会搞一些小发明,编一编故事。没想到你对黄老学说也有如此研究。”

“嘿嘿,祖母缪赞了,其实孙儿也只是略懂,略懂。”

听闻王允的话窦太后给了他一个白眼,“你还真是谦虚啊,什么都是略懂略懂。不过你这些略懂却是天下大部分的人花一辈子都完不成啊。”

“嘿嘿。”

“行了行了,你也别在我面前卖乖了。我和启儿对你的期望都很高,以后你别让我和启儿失望就行了。多花点心思在黄老之学上,这是我大汉的根本明白不?”

有人说过,你同老人聊天要顺着他的意思。老人家年龄大了,口头上讨讨他们欢心,让他们多开心开心是很有必要的。

“祖母说的在理,孙儿回去后定当多加研究黄老学说。其实孙儿有时候再读黄老学说的时候越是读的越多越发觉得自己的渺小,比起这些真正的大圣人孙儿就好像是这地上的灰尘一般。越是观看越发觉得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嗯”听见王允的话窦太后心里很是畅快。

“你能有这样的见地老人家我很开心,反正你记得就行。想在大汉朝廷坐稳,这些东西你必须学透。”

“多谢祖母教诲。”

“嗯,还有其他事吗?。”窦太后开口道。

“倒是没什么大事,只是回去着三个月一直在研读《道德经》又有所感。写了一些领悟,想请祖母品鉴品冠。”

“哦!”

听见王允又有新书窦太后顿时来劲了。

“快快快,给我看看。”

若是一般人给她献书她可能不屑一顾,但是王允的书她却是每一本都很满意。

王允也不卖关子,从自己的怀里将准备好的书册拿了出来。书册上《道言浅见说》五个赤字映在纸面。

张三丰是金末元初至明永乐(一说明天顺年间或清雍正年间)时期显世道教学者、思想家、丹道学家,中国道教武当派、三丰派开山祖师。而这本《道言浅见说》正是他所著。

“夫道者,其层次须知三候三关.大抵不外四言:"无为之后,继以有为;有为之后,复返无为"而已。”

看到这里窦太后点点头,开篇便给了她一个大惊喜。

“好,好一个无为之后,继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以有为。这不正像我大汉这些年来无为而治却让大汉四海升平吗?”

王允陪笑应答,不过心中却是吐槽到:“还四海升平?要不是姑父把大汉内忧外患告诉我我差点信了你的邪。看来你这位所谓实权人物也不是太实权,这些都不知道。”

不过王允不知道的却是其实这些都只是刘启瞒着窦太后罢了,虽然刘启很多时候廷议之后都会给窦太后汇报国家情况。不过更多的时候都是报喜不报忧,所以窦太后看见的大汉就只是一个四海升平的大汉。

王允以前本就不是历史迷,对于汉初的文景之治他也只知道历史书上书写的那些所谓国家富强,百姓富裕。

甚至在他来到这个世界后正好搭上刘启的线,再加上槐里那片区也没什么豪强。所以他没见过这个社会那些太过黑暗的一面。

其实也不是没见过,比如以前卫青的生活,比如他“田盼叔叔”家敛财的手段。不过只是王允下意识的忽略了,因为这些施暴的人在给予他人阴暗的一面时又把美好的一面留给了王允。

本质上来说,王允也是一个豪强。只不过他这位豪强的治下的百姓生活富裕,没有那么多悲剧罢了。

没过多久王允辞别了窦太后向着王美人行宫走去,走在路上时他还不断回想自己走的时候窦太后对他说的话。“我看你也不小了,准备准备,过两年把刘菱取了吧。你们定亲这么久了,也都不小了该结婚了。”

王允:“十二岁的我,不小了?(⊙o⊙)”

不过这话他没说出来,只是在心里诽谤。

不过王允走着走着发现自己好像走错路了,现在王美人已经是皇后了,早就不住在丹景台了。没多想,转身他又向着椒房殿走去。

王允这样在皇宫里面一个人到处乱逛如果让外人看见一定大吃一惊,不过这些宫殿的宫女以及内侍却早就见怪不怪。

王允有时候也有人跟着,不过那都是几年前的事了。只是因为自己不认识路找个人带路罢了。

看见在路上一个人闲逛的王允这些宫女内侍一个个的都想去陪同,不为别的,只因为王允赏钱痛快。

“椒房殿”看着眼前鎏金的三个大字王允顿感总算到了,不得不说六月的太阳是真的毒辣。王允才走了半个小时左右已经满头大汗了。

王允很快向着王美人行宫走去,不过刚到门口却看见王美人送田盼出来。

当田盼走过王允身边时田盼热切的和他打了招呼,王允点头微笑示意。并未太过热情,田盼也没在意,而后满面红光的离开了。

待到田盼走远后王允来到王美人面前,“姑姑这是?”

王美人面色有些不自然,王允和田盼不对付他是知道的。王信是个老实人,以前田家对王家怎么样他也明白。

不过王家出了王允这个麒麟儿后风向便转变了,田盼同王信的来往变多了。一口一个大哥这些也不在话下,而王信也早已原谅了田盼以前的那些。

只是对于王允这种油盐不进的他也没有办法。

王美人看了看左右,神色有些许紧张:“进来说。”

说着王美人便回头进屋,王允虽然不解,不过也跟着进屋。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