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8章 耐盐碱杂交水稻
袁老的手握着有些软,但力道很足。
陈诚一边握手一边怔怔地看着袁农。他还是和电视里一样,短发寸头,皮肤有些黑,脸上布满皱纹,还有几块明显的老年斑。笑起来格外的亲切,像是一个憨厚的老农民。
“这就是咱们的袁老啊!”
不知道是激动还是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爷爷,陈诚不由得眼眶已湿。
“小陈,走咱们进去聊!”
袁老就这样牵着陈诚的手,领着他走进了研究所里。
在袁老的办公室落座,陈诚不由得打量起来。
整个办公室很古朴,挂着两张字画,还有一些袁老在田里做研究的照片,背后的一拍深红色柜子里,一半是各类农业技术专业书籍,一半是水稻的样品。
没有摆放任何奖杯或奖牌。
更让陈诚惊讶的是,袁老的暗红色办公桌上,竟然没有电脑,只有一本打开的书,一个玻璃茶缸,一叠厚厚的笔记本。
似乎看出了陈诚的疑惑,袁老笑道:“我老啦,电脑是学不会用了,就只能用笔记一记,写一写了。”
陈诚收回眼光,在凉椅沙发上做好。
汉南省气候湿润炎热,这种凉椅沙发比皮质沙发坐着更透气。
接着一位带着厚厚眼镜的三十多岁男人,手里捧着笔记本电脑走了进来。
“陈诚同学你好,我是袁老的助手,邓兴。”
“你好!”陈诚站起来跟他握手。
两人寒暄着坐下,等袁老讲话。袁老却笑呵呵地从兜里掏出来一个小笔记本,打开,用笔在上面仔细写上今天的日期,并习惯性地注明了天气为“晴天”。
几十年的农业技术研究,让他形成了这个下意识的小习惯。
在一旁看着的陈诚佩服不已。
他觉得自己要向袁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小陈,咱们就不说虚的了,跟你见面最主要就是向你讨教植物矿物质运转素这个惊人的发现。”
陈诚道:“袁老,讨教不敢当,但我一定知无不言。”
在德高望重的袁老面前,陈诚自然不能跟他有任何保留。
他研发的杂交水稻技术,让华夏人有了人人都能吃饱饭的底气,这是弥天之功,如果自己的研究能帮到袁老,那可是莫大的荣耀。
“小邓,你把咱们的海水稻研究进展跟小陈说一说。”袁老道。
邓兴翻开笔记本,打开杂交海水稻的介绍PPT,然后推到陈诚面前,让他一边看,自己则一边讲解。
海水稻,学术名称叫“耐盐碱水稻”,是一种通过杂交技术实现水稻适应在盐碱地含量高的土壤里存活的水稻品种。
盐碱地,顾名思义就是被盐碱化的徒弟。它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
盐碱地并不是说土壤一定是含氯化钠过多,而是碳酸盐。土壤中碳酸盐积累过多,会造成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称之为盐碱地。
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
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
一般的盐碱地水分状况不良,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肥力低,植物生存环境恶劣,导致优势性状被压制。
比如一个人,摄入营养物质太少,除了满足生存的生理需要,就没有更多营养被用于长高和长胖。
植物也是一样,营养摄入不足,就只能拼命发展根茎和枝叶,就不能把更多营养储存在果实种子中,这对人来说就如同野草一样没有价值。
而要发挥它们的价值,就是研究如何让盐碱地里的植物能够吸收更多营养,结出更多果实和种子。
袁老他们正在研究的就是能适应盐碱地土壤的水稻品种。
这是袁老继他“超级水稻”杂交水稻技术获得圆满成功后的一个全新尝试,还处于主要技术攻关阶段。
等邓兴说完他们关于耐盐碱水稻的研究进展后,袁老意味深长道:“小陈啊,你能想象咱们国家有15亿亩盐碱地吗?”
陈诚摇了摇头。
这方面他确实了解得不多。不过以他估计,像盐源县那样的土地,虽然贫瘠了一些,但至少大部分植物还是能正常生长的,恐怕都不算是正规意义上的盐碱地。
袁老道:“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山间洼地和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比如东北地区、松辽平原,当然包括海边能耕种的土地。”
“东北地区、松辽平原?”
陈诚吓了一跳,传说中的黑土地,怎么也会有盐碱地?
旁边的邓兴解释道:“东北地区主要是因为它的干旱、半干旱交替气候原因。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
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这就是“脱盐”季节;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就是“返盐”季节。我国东北地区的盐碱土有明显的“脱盐”“返盐”季节现象。
而松辽平原由于地势较低,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带积聚,所以也有大面积盐碱土地。”
听到这里,陈诚心里已经震惊得不行。
邓兴接着道:“盐碱地的形成,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也同样很严重。土地过度利用,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都有可能造成土地盐碱化。”
全国15亿亩的盐碱地!
还有那么多他印象里全是优良农作物产地的好土地,没想到竟然都存在着盐碱化的情况。
袁老忧心忡忡道:“我国口数将达到14亿,每年需增产粮食0.7亿吨。如果土地一直退化,那何谈满足粮食增产需求?”
陈诚忽然觉得自己之前取得的成绩是那么微不足道,袁老看问题的眼光比他长远了很多。
同样,他需要在袁老身上学习的也很多。
袁老继续道:“所以我提出开发耐盐碱水稻品种这个想法。经过我们的调研,这15亿亩的盐碱地,至少有3.5亿亩左右具备种植耐盐碱水稻的条件。”
继而,袁老的眼神里露出充满希望的神色,缓缓:“小陈,只要咱们攻克了耐盐碱水稻技术,未来大有可期!”
陈诚坚定地点了点头。
===大大们,新一轮的PK又开始了,求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