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春游
八二年的时候,国内汽车市场已经足够开放,许多车子没有现货,但都可以从大城市调运。
买车的花费,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为了这事,陈清河还特地找了曾经是富家子弟的杨丰年商量。
买太昂贵的豪车过于招摇,怕是会遭到恶人的惦记。太便宜的车子,性能不好。
买跑车,容易受路况影响颠簸得厉害。大型的车子,操控性又差……
提了半天意见,都被陈清河拒绝以后,杨丰年无奈笑着说道:“兄弟,你这对老婆也太细致了。”
“赚钱赚到这个份上,还顾家顾老婆的,你绝对是头一份。”
陈清河愁眉苦脸,“别说没用的,帮我再推荐个车子,最好安全性好一些的……”
话说一半,他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对了,现在国内沃尔沃上市没有!?”
沃尔沃,在八零年代来说,属于小众豪华车。
哪怕放在后世,也是二线豪华车的首选品牌。
沃尔沃这个品牌,无论是动力还是性能,亦或者是外观,都算不上是格外优秀,只能是合格。
但其“安全性”是任何车子,都没有办法比拟的!
杨丰年眼前一亮,“连沃尔沃都知道,兄弟你这是真懂行啊。还别说,咱们省会的车展厅里,还真有一辆沃尔沃760。”
“如果你要买,我可以打电话让他们把车子运过来。”
“至于价格……满配二十万,普通配置的话也就十六万左右,你能接受不?”
“可以。”
两人约定好,三日之后把车子运输到青州市车展大厅,到时候陈清河去看货交钱。
第二天晚上,早已兴冲冲准备好,按捺不住的激动的陈清河,吃过饭后把团团和圆圆搂在怀里。
“明天爸爸带着你们去郊游好不好?”
“好!”
杨音韵有些嗔怪的说:“现在公司里的事情这么忙,咱们哪有时间再去玩?”
陈清河躺在地毯上,举着俩女儿轮流玩开飞机,懒洋洋的说道:“我的傻老婆,你是不是弄错了,咱们是投资商,不是经营商。”
“除非公司改革,或者有大范围人的人员变动,咱们根本用不着操心。”
“那也不行啊。”
作为女人,4的心思比陈清河更为缜密,“那些都是咱家的生意,如果不多注意着点,亏钱怎么办?”
陈清河自信满满,“我选的人,我选的生意,绝对不会亏钱,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已。”
“老婆,你这段时间也做了不少事,咱们是该好好放松一下。”
第二天陈清河起了个大早,除了早点之外,他还得准备一些中午郊游野餐的便当。
吐司切掉四边,热锅凉油下入鸡蛋,煎到两面金黄,再放上一片番茄、一片挺括脆爽的生菜叶,还有厚厚两大片煎培根。
四四方方的夹心面包做好,从对角线切成两半,再用保鲜膜包起来,就是俩三明治。
再弄一个碳烤炉,铁砂网上放两根香肠,一包腰果。
碳烤香肠和碳烤腰果,就是今天的午餐配菜。
另外,陈清河还准备了几份牛奶,一张餐巾纸,果汁零食等等的放在背包里。
做好这一切,吃过早餐准备出发。
这时门外响起男人的声音,“陈先生在家吗?”
陈清河出了门,正看见两个千里自行车厂的人,推着两辆自行车进门。
崭新锃亮的二八大杠,在大梁的上头,还架着一把用来给孩童乘坐的小椅子。
工人说:“宁董已经把第一批车子生产出,总共有五百辆车子,随时都可以进行销售。”
“五十万的资金注入,也可以买下打量商铺,布局整个青州。”
“宁董想要请示您,什么时候开始销售?”
陈清河说:“你回去告诉他,所有的决定由他来定,下次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还来找我,他这个董事长干脆由我来做。”
“明白。”
工人们转身要走时,陈清河又补充一句,“这一次宁无缺做得很不错,之前从我这里贷款的钱,利息就算了。”
“是!”
出门时,杨音韵看着崭新的二八杠,不由得惊呼,“这车子好漂亮!是那个宁无缺制造的吗?”
“是啊。”
陈清河抚摸着车身,笑呵呵的道:“老婆,咱们家离郊游的花圃园也就十里地,今儿天气也好,要不然咱们骑车过去?”
“好,前面的小椅子刚好给俩孩子坐。”
两口子商量好以后,立即带上了孩子,骑着二八大杠前往花圃园。
花圃园在石龙县的南部小镇,因为当地没有被开发,漫山遍野的不知名野花会在春季开放,有许多城里人会过去踏青。
一些小商小贩,瞅准了时机过去摆摊,生意也不错。
天和日丽,惠风和畅,路旁不知名的小花成片盛开,沁人心脾的香味让人心旷神怡。
圆圆面朝着前方,张开双臂任凭春风吹拂柔嫩的发丝,咯咯的笑声宛若银铃。
“爸爸,骑快点,再骑快一点。”
“好,那你可坐稳了!”
坐在杨音韵车子上的团团,则有些胆怯的反过来坐,把脸埋入正骑车的杨音韵怀里。
以前的陈清河,相信孩子的性格,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因教育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可是看到自己的俩闺女,让他彻底扭转了观念。
俩人是双胞胎,从小到大生活环境与教育环境完全一样,怎么会性格截然相反呢?
车子停在花圃园区的小道旁,陈清河看到前边不远处,有一个哆哆嗦嗦,头发斑白的老太太,正在售卖手编的花环。
老人应该有七十多岁,眼皮耷拉着,手掌干枯像是鸡皮,弯腰驼背精神萎靡,像是随时都能睡过去。
团团被从车上抱下以后,乌泱泱的眼睛一直好奇的盯着花环。
虽说野花遍地都是,但陈清河看老人不容易,就从兜里掏出四块钱放在摊位上,“老人家,给我们来四个花环,剩下的不用找了。”
四块钱,放在后世就是一顿饭钱。
可是在一九八二年的春天,一个农村普通劳工的收入,还不足十块钱,这已经是一笔不菲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