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 345.皇帝的新办法

345.皇帝的新办法

“诸卿可记下了,今后你们的奏疏后面,必须缀上规划书。

不缀的,朕一律命人撕碎,看也不不看。”朱雄英说完,喝了口茶道:“史官?把朕刚才创造的几个词语记在政要中。”

杨士奇,杨荣,郑和,解缙,夏原吉,朱棡,等官员见到皇帝说的如此严肃,蒋瓛纷纷躬身听训。

“今后凡是大事,必须要立下这规划书,立书者谁,策划者谁,执行者是谁,辅助者是谁,督促者谁,办事行动者谁,审验结果者谁,用时辰多久,耗费多少银两,做事目的可达成,都要写在奏疏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再由朕的史官将它专门放在寝宫的地下室中收录,叫做档案,今后朕也会给你们立档案。

从你们做官开始,做的事情都要记入其中,今后随时拿出来批判,将跟随你们一生。

贪污受贿,作奸犯科,欺压百姓这类,刑部处置,后代五服不可为官,为官清白廉洁者,五服子孙可加分。都记清楚了,明日拟成条文,刊登于民刊月册上面。”

朱雄英从今日起,各部各司都要用规划的方式进行,不能拖拖拉拉,赈个灾百姓都快饿死了,还不见援助。

“比如,明日郑和要下西洋,要先去太仓出海,这个项目就属于大明头号国事,这就属于水师。

水师又属于兵部和水师军校,当然就属于军事,可是它又牵扯到财,主办就是水师军校主办,户部,工部,吏部提供辅助,司农寺协助粮食,海务衙门协助外交。

到时候船出了问题,朕只追究水师军校,将士出问题,朕找兵部,火器出问题,朕找江南制造局。粮食浪费或者不够,那就是司农寺和户部。

海外那些夷人,朕就找海务衙门的道衍大师,当然,朕会先找下西洋的主办者郑和以及晋王,随后在细细将责任落实。”

朱棡忍不住想问,大侄子你是不是忘了齐王和常森,他们也要跟着船队去的。

显然朱雄英没有忘,这件事情他可是早就将名单拟定好了,齐王和常森就是**的探讨者。有**才想四处寻觅宝藏。

“晋王叔?”朱雄英看着朱棡。

“陛下,臣在。”

“下西洋,沿途可能有海盗,也可能有不少蛮夷国,他们都有可能对船队造成影响,还望晋王叔能够大现带兵的威武,能够收服的国家,回来后任王叔挑选。”

朱棡惊喜道:“臣,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

“吏部今晚和海务衙门,将船队需要的婆子,水手,船工…………”

朱雄英不断的安排,史官记录的笔下翻飞,都有些手忙脚乱,心中只觉得这怎么感觉越来越繁琐。

《重生之金融巨头》

自从征倭大军一展神威后,禁海之策也就若有若无,官员也不在追究这件事了。

“朕以上便是为大家举例,做规划书,明确诸卿事务,是麻烦,但是胜在不冤枉任何一个清官,也不放过任何一个贪官。

毕竟朝廷做事,往往会扯出很多的衙门和官员,朕不想今后再有任何的事物会连累官员,仅此而已。

所以今后诸卿都自觉些,不许推诿扯皮,事情办不成,朕便会让人直接过来找,绝不会误伤到谁。”

史官看着朱雄英道:“陛下,自觉两个字可要记入武宪大典?”

朱雄英点点头。

夏原吉深以为然,陛下讲的可真是不错,不错啊,这很多事情互相推脱延迟,总是耽搁最佳时机。

这一点,几个尚书都是深感如此。

当年,洪武时期,那几个贪腐案便是如此,若是早早地按照新帝这套法子来,也不会伤及无辜官员,更不会搞得贪官耀武扬威,清官瑟瑟发抖,无奈只能同在一条船。

如今,这同在一条船的现象要结束了,都是陛下做的好。

想当初,北方雪灾赈灾,眼瞅着都冻死人了,可是这些官员却还在寻找着谁的责任,谁去合适,谁做多了谁做少了,叽叽歪歪。

以至于几天过去,连京城都没有出去。这样的情况,宋朝不就是十分常见的吗。

解缙是很聪明的,更加的会拍马屁会看眼色,尤其还有才华,这样的大臣放在谁身边都会被喜欢。

当他带头夸赞朱雄英决策时,景清出来道:“陛下,既然陛下可以对官员如此好,那为何要将方孝孺贬去北方各府劳碌。”

你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景清这话让朱雄英觉得自己应该把这家伙揍一顿。

他能不知道方孝儒没文采,原本留下编写武宪大典,政要。

“朕不是贬,是大明教育乃是除农耕外第二大事,莫要被景御史说的如此不堪入耳。

凡事说话跟着脑子走,别总是为了青史留名来为难皇帝,朕招你们来可不是让你们为难朕,提问题的。

是让你们同朕一起,好好的将大明建设的更加兴盛,是让汉家河山门能够名扬天下的,任何时候,都不要被一时口舌之快而忘了自己的位置。

朕听你们的话是信你们,并不是朕怕你们,都知道了吗。”

景清被说的无语,朱雄英看着朱棡跟郑和说道,“朕知道,下西洋不是一件小事,是花费百万两的,可是朕愿意支持你们航海,那么你们也不要辜负朕的希望。”

“还有,今后无论什么事,财政总是走在最前面的,这一点国税寺和户部可不能小觑这事,只要你们熟悉每件事的耗费,都察院跟着刑部,才能查出问题的根本。

朕凡事遇到事情,还要制曰,还要昭告天下的,你们哪怕今后是关于百姓的官司,需要用多久,用多少纸多少笔墨,也都需要找户部和国税寺审批合计的,不是假公济私。

朕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也要花的值得,积累下来,都能在饥荒时给百姓赈灾一碗竖起筷子都不倒的粥,仅此而已。

并不是你们整日办公,还要用名砚名墨,朕和皇后,还有那几个皇子都没有如此浪费过。

你们不信可去瞧瞧,皇后,卫妃还有阮妃她们,谁的殿里没有织机?当然朕如此说并不是要求你们做什么,只是朕认为,节省下来的钱,要用在航海以及大明学堂,还有大明的军队,不是胡吃海塞和排场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