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 357.大明第一帝

357.大明第一帝

武宪三年,春农历二月,应天城郊外,祭祀。

城外山上桃李抽包,杨柳生芽,春风和煦,百姓着春衫,京城两边靠河的地方,百姓引大渠之水给农田。

朱雄英身穿朱色龙袍,头戴乌纱翼善冠,在城外紫金山下,亲领文武百官行农祭藉田之礼于城郊新农坛。

成武军四卫分层层将农坛包围,百姓位于外层,场面不亚于新皇登基。

祭祀先农为大明吉礼之一,原本在每年春天农耕时进行,用来劝勉农事祈祷丰收。

明太祖洪武元年,规定以每年春二月农历时,皇帝亲自祭祀农神,祭祀结束后,皇帝要亲自下地藉田。

以农坛以南为藉田,护坛地有六百多亩,供祭祀物品的耕地有九十亩。

朱雄英觉得太多,便将六百亩中的几十亩分给无地百姓耕种,其他的祭祀耕地中种蔬菜,稻谷等粮食。

今年朱雄英加了一条,今后每年祭祀农神结束后,都要去为大明战死疆场的将士进行祭奠。

天刚亮时,朱雄英就来了。

带着自己的儿子女儿,在农坛等候吉时,鸣炮后,农坛开始热闹起来。

皇帝最前,接着是藩王皇子,在是武将,文臣,农户,大明禁军,成武军四卫,上万人驻足于农坛四周,场面庄严而肃穆。

朱雄英不是第一次干这事儿,他已经祭祀三年多了,所以流程十分的熟悉和清楚。

皇帝扶犁在田间往返三次,各官员按照品级往返一次,应天府知府,要捧着青色箱子进行播种。

尚书九卿要三推,五推,九推。

礼官再带十名农夫手捧新农具向天下贺。

并且与官员率领百姓将剩下的六百亩耕完。

最后天子宴请百官。

礼官道:“户部尚书夏原吉,向北而跪,应天知府北向跪进鞭。”

“天子扶犁!执鞭。”

朱雄英上前,将牛套好,原本是两农在前牵牛,但是朱雄英命朱文基来牵牛。

示意其他几个儿子过来观礼。

一切准备就绪,只听礼官一声高喊响彻苍穹:

“陛下亲耕!

!”

应天知府手捧粮种盒。

户部尚书夏原吉,进呈牛鞭。

满场安静中,朱雄英将衣袖卷起。

“啪!”

牛鞭子挥响。

朱雄英道:“太子牵牛!”

二皇子朱文墉,三皇子朱文壑扶犁向前。

牛是百姓田里常见的耕牛,十分的强壮,鞭子落下,便熟稔的往前跑,犁刀过处,肥沃的土壤像一道浪花不断的向前延伸。

朱雄英健步如飞,朱文基也是速度很快,朱文墉和朱文壑两人刚挨打没几天,追不上,只能一路小跑。

夏原吉等人跟着丢种子,君臣一同劳作。

原本只需要耕几下就可,但是朱雄英坚持将半亩地耕完,在一片鼓乐声中累瘫在地。

成武军将朱雄英耕半亩的地方一圈围的严严实实。

在以往,天子耕地都是完成个礼仪就算了,很多都是做做样子,过个场子罢了。

因为许多皇帝其实不会耕地,你让做不擅长的,反而累,史上后世大明皇帝都会提前去皇庄学习一番,祭祀时才能不免尴尬。

他们都是牵着耕牛走一圈儿,哪里还管地耕的好不好。

可是朱雄英不用演习,他跟朱元章一样,可以直接下地,不用练习,本色出演。

就跟真农民一样,半亩犁完,看到二子与三子体力不支,便又套好牛,与朱文基一同将剩下的半亩犁完。

随后他会时而停下,对朱文基说土壤肥沃,再说翻地深浅和种的作物种类不一样,就得重新耕。

搞得夏原吉跟在身后,后背湿透一大片。

朱雄英指着碎石道:“田里这种碎石要提前捡出去,土壤松软,秧苗方可正常生长。”

“还有,你看,牛不能太快,太快犁有些浅,所以有的地方你必须重新翻一遍。”

等一亩地结束时,已经是午后。

皇帝和太子都是累的要虚脱。

二皇子与三皇子更是直接躺在地中喘着粗气。

“陛下,您是大明第一帝!”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姓开始欢呼起来。

坐在山腰的朱元章道:“大明第一帝。”

朱标当是朱元章生气,道:“都是百姓胡说的。”

“标儿,咱觉得对,咱虽然打了这天下,但是论每年农神祭祀,为百姓做事的,你不是,咱也不是。”

“这不是更好,咱真盼着他做的比咱还要好,当初咱教你,却忘了教你亲民。”

朱元章边说边道:“这大明第一帝,咱同意。”

农坛北处,徐皇后上前,从袖中拿出手帕,道:“陛下,耕的真好,改日可要教臣妾。”

“皇后不是会吗。”朱雄英笑着将冠摘下,任由徐皇后为他擦汗。

突然,他笑意凝固了,走过去揪着朱文墉耳朵道:“谁让你拿鞭子抽耕牛的,你看看你把耕好的地踩成什么样子了,立刻站到你母后那边去。”

《从斗罗开始的浪人》

朱文壑连忙跟着朱文墉起身。

“朱文基,你怎么回事,种进去的种子挖出来做什么?埋回去。你知道何为社稷,土地粮食缺一不可,你这是对祭农不敬。”

太子太师杨士奇立刻将朱文基带了下去,原本还想劝阻,又没说话。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民以食为天,家以国为先,尔等将农事定要记在心上。”

朱文基道:“是,父皇,儿臣记下了。”

朱文墉低着头道:“父皇,儿臣再也不敢了。”

“你们兄弟两,你记下什么了,你有不敢什么了。”

朱文基道:“儿臣刚刚将社稷之根无视轻贱,非仁君所为,粮乃百姓之安乐,若是百姓无安乐,国厦将倾。”

“儿臣今后不敢轻狂,做事定当严格约束自己,不再耍小聪明,儿臣愿意向百姓赔罪,向百官忏悔,以耕地补偿无知。”

朱雄英训完两个儿子,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更何况你们是朕的儿子,所以……”

朱文基道:“儿臣明白,这就去向百官百姓赔礼。”

而朱文墉则是走向夏原吉身后,将播种的箱子抱着开始耕种。

朱文壑跟在徐皇后身边,照顾两个弟弟,因为这种大礼只有帝后可在,因而照顾几个皇子的任务便交给王景弘和徐妙锦。

朱雄英将六子朱文圻牵着走到田垄道:“父皇教辨认五谷,带你去耕种。”

朱文圻道:“父皇,我的脚种下去会不会长出脚来。”

“有可能会吧,但是种瓜得瓜,种豆则得豆。”朱雄英看着那双重童,故作疑惑的道。

“脚印种在田里,代表你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热爱我们汉家之地。”

“哥哥他们都说儿臣今后是瞎子。”

“怎么会,你的眼睛应该是农神帮你种的,天下只此一双。”

“真的吗。”朱文圻小嘴张着,眼里都是自豪。

夏原吉,徐皇后,杨士奇,杨荣等人听到这话,都红了眼眶,一个个动容了。

百官耕地,朱雄英又带众子与禁军前往英烈祠,他每年都要来敬酒,上香后再给家属发粮种。

看着碑上的名字,朱雄英道:

“兄弟们,大明与你们同在,朕与你们同在,百姓也记得你们。”

最外层的百姓看到这一幕,心里不觉猜测,有如此皇帝,下一任大明皇帝也不会差。

最难过的是将士们,他们看到陛下如何厚待亡士家卷,他们也更加的踏实而感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