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淳安,海刚锋
就在江正思索如何处理眼前这毒瘴的时候,远处一个穿着湛蓝官袍的中年男子正匆忙的向江正和何捕头所在的方向跑了过来。
“何捕头,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六郎刚刚说的可是真的?可有百姓伤亡?”
男子匆忙走到何捕头身前,一连串的问题便已经脱口而出。
“大人。”何捕头躬身行了一礼说道:“大人放心,暂时还未发现有百姓伤亡。”
他可是知道自己家的大人是出了名的刚正不阿、爱民如子,从来都是将百姓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接着,何捕头将刚刚他看到的一切和江正所说的情况通通一五一十全都说给海瑞听。
五毒童子的凶名就算海瑞这个身在朝堂的读书人都有所耳闻,既然他到了淳安县无论是不是为了江正,恐怕最后淳安县的百姓也难免要遭受其害。
海瑞自号刚锋,出了名的刚直,喜良善不畏恶,不惧高门权贵,不鄙江湖布衣,算是个难得的好官。
虽然江正出身江湖,气质却温文儒雅暗合儒家中正之道。
再加上除去五毒童子也算是为朝廷、为百姓除去一大害,海瑞心生感激对江正更是另眼相看。
听完何捕头的叙述,海瑞对着江正便是深深一个大礼
“在下海瑞,多谢公子为民除去一大害!”
江正赶忙扶起海瑞,说道:“大人快快请起,晚辈一介江湖草民当不得大人行如此大礼。”
“不!你当的!”海瑞严肃的说道:“五毒童子之害祸及朝堂民间,阁下出手除之乃是大善,当的本官一礼。”
江正见海瑞认真的模样颇为无奈,以前看大明王朝的时候他就非常喜欢海瑞这个人物。
不畏钱、不畏权,为了大明的江山,为了华夏的百姓,甚至敢直指天听,哪怕将天捅个窟窿也在所不惜。
从古至今,当官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的太少太少!
这也正是江正敬佩他的原因。
一个四十多岁的朝廷命官向一个十九、二十岁的江湖中人行礼。
海瑞这人太实诚了,一句话将他捧得实在太高了,反倒是让江正有些不好意思。
江正微笑着说道:“海大人严重了!这五毒童子原本就是冲着在下来的,就算是为了我自己的命也不会放任不管,您无需这般客气的···”
“不!”海瑞伸手制止江正的话茬:“于海瑞而言,公子之为保住了海瑞的官位!于淳安百姓而言,公子更是保住了不知多少人的性命!我记得六扇门对这五毒童子还有悬赏,待府城那边查实,在下定为公子请下悬赏。”
五毒童子可是在六扇门天字榜上挂了号的,自然有一笔十分丰厚的悬赏。
海瑞只是一个清贫书生,虽有官职在身却也无法给江正什么好处。
也只有为他盯着六扇门的悬赏,方能算是为江正做点什么。
“无妨,若真有赏银麻烦大人帮我捐到需要用银子的地方吧。”江正说道:“咱们还是先合计合计眼前这毒瘴该如何处理吧。”
谈到现在海瑞一直没好意思开口讨论这毒瘴的问题,毕竟江正不是他的手下也不是淳安县的人,帮忙是人情世故,不帮忙也在情理之中。
如今江正既然主动开口,海瑞也不再管自己那一点点的面子了。
“公子高义!”海瑞说道:“唉···我们淳安地小人薄,不像杭州府城那般有朝廷安置的六扇门处理,像眼前这等问题实在是有心无力呀。
”
这话自然不用海瑞说,江正清楚以身边这些人的实力处理无异于让他们去送死,就像海瑞说的他们真的是有心无力。
所以,真正有能力处理这件事的也只有他而已。
不过,难就难在这里。
这一大片毒瘴既要不影响淳安百姓,又要完美处理掉的话,按照江正心中所想那就要连地面的泥土带街边腐朽的屋舍全都打包运出去掩埋或者焚烧掉。
另外,运输的过程中还需要江正时刻用剑气将这些毒瘴束缚住,免得毒瘴逸散,对普通百姓造成影响。
所以这活计说白了就是一个卖苦力的活计,一个不慎他还有中毒的危险。
可要等杭州府六扇门的捕头过来,非得一天不可。
远水解不了近火,谁也不敢保证这毒瘴会不会扩散,万一六扇门的人还没到,这毒瘴便开始扩散,那黄花菜可就凉了。
江正摸着光洁的下巴略微沉吟了一会儿,说:“海大人,事不宜迟,我们得尽快想办法将这里的毒瘴处理掉,否则一旦扩散,后果不堪设想。”
海瑞眉头紧紧皱起,神情严肃的问道:“江公子可有什么好的办法?”
“依在下之见等六扇门的人来恐怕来不及了,若是海大人信得过在下,那就劳烦海大人和诸位兄弟帮我准备一辆大一点的铁皮车,我来将这里所有沾染毒瘴的东西全部挖走拉出去烧掉。”
江正说的风轻云淡,可话语落进海瑞和其他捕快的耳朵里便只剩下震惊!
挖走?眼前毒瘴笼罩的范围不是一星半点,更何况还有除了地面上被毒瘴沾染的东西,地下沾染了剧毒的泥土同样也得全部清理掉。
如此庞大的工程仅凭江正一个人完成?
海瑞双目凝敛不断打量着江正的脸庞,似乎想要从这张年轻的面容上找到他自信的原因。
“你有把握么?”海瑞问道。
“只有八成,若是海大人信得过在下,在下愿意全力一试。”
江正毫不回避,直视海瑞,眼神中除了自信还有一份果决。
“好!”海瑞沉声说道:“那本官便将淳安百姓的安危暂时托付给公子了!麻烦了!”
大危在前,要有大毅力、大决心!
海瑞肩负淳安十数万百姓的安危,能做出这个决定属实不易。
“好!”江正双眼精光一闪,豪爽的说道:“既然海大人信得过在下,在下定全力以赴不叫海大人失望!”
一老一少,四目相对,目光交汇间,一股难言的信任就此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