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刘备
不许全柔遣客刺杀他们。
全柔熟悉孙策的性格,知他虽然开襟下士、纳谏如流,但一旦做出决定,这个决定轻易就不会更改,因此,当下闻得孙策之话,也不再强求,退而求其次,说道:“灭赵一事,非但关系到君侯的前程,也关系到叔业、叔至诸人的身家性命,君侯既不允刺死正南三人,但至少应该允许我派人去监视他三人,这样,倘若有变,亦可早做预备。”
这是个合理的要求,孙策点了点头,同意了全柔的这个要求。
待到全柔离开后,孙策露出了一丝笑容。
秦松问之,他不回答,心中想道:“刘备不足忧惧。”
从与刘备结识到现在,也有好几年了,孙策对刘备的态度,有一个心路上的转变。
最开始,他忌惮刘备,想杀掉刘备。
后来,通过与刘备的深入接触,他觉得刘备虽然值得重视,有过人之处,如坚韧不拔的性格,如宽厚信义、能够得人等等,但同时他慢慢地地发现刘备也有很多的缺陷。
刘备的缺陷有不少,如不知兵,刘备此前没有接触过战争,没有正儿八经地学过兵法,因此在军事上,刘备并没有出众的才能,又如在内政上,刘备之前只是一个地方上的“轻侠头领”,不好听点说,一个小小的“黑社会头目”罢了,没有出仕过,没有任过吏职,所以在内政上他也没有很出众的的内政才能,又如限于出身,刘备虽然得到了不少美名,在赵郡和他现为守令的武安县都颇获美名,可这份美名更多的只是限于民间,对真正的世家大族子弟而言之,现在的刘备还不入他们的眼中,他们虽然会夸赞刘备,但却绝对不会投靠刘备。
因为发现了刘备的这些缺陷,对比己身,孙策认为他对自己构不成威胁,至少现阶段他对自己没有太大的威胁,所以渐渐地也就熄了杀刘备之心。
再到现在,一个“灭赵”之事居然就能令将来的枭雄刘备恍忽失态,险些被门槛绊倒,这更是让孙策不复再有“忧惧”刘备之念了。
换句话说,在褪去了后世所知闻的“刘备光环”之后,孙策现在看到的刘备是一个活生生的年轻时代的刘备,不再是后世书中看到的那个成熟后的枭雄刘备。
孙策对刘备态度变化的这个过程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自居其下、忌而用之、隐高一头。
这是孙策自信渐强的一个表现。
他也有资本自信,他的这个变化也是正常的。
从早年的斗食亭长到而今的二千石太守,他经历过了这么多的事情,眼界、心胸都不知比以前开阔了多少,他要是再没这点自信,再没这点变化才是不正常的。
至此,诛赵的诸项准备已经有了八分了。
接下来就是让准备更充足,进一步搜集赵氏的罪证,现在所得之罪证虽然已足以灭掉邺县赵氏大半门了,但证据这种东西当然是越多越好,同时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那么,什么时候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孙策现在也说不好。
他只希望这个“时机”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最好是在“董卓入京”之前。
如果太早,那么他可能就得要在江湖上逃亡好几年,如果太晚,可能就收不到“天下震动”的奇效,而如果能刚好在“今天子崩”之前把这件事给办了,则应该是正当其时。
只是今天子何时会崩?孙策只知道应该是过不了太久了,只是具体的时间他却不知道。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时刻暗中关注京都的局势,结合他后世之所知,以希望能从蛛丝马迹中判断出今天子崩的时间。
为了能及时地做出判断,孙策一面与袁绍、何顒等勤加通信,一面密令荀攸,叫他选了几个人,去洛阳收集情报。
孙策点了点头,笑对刘备说道:“玄德,卿智勇兼备,可愿为我守武安长?”
武安是个小县,因而其长吏称县长不称县令。
刘备闻言惊喜,虽说他早就知道跟着孙策必然前途远大,却没想到去年刚当过中尉功曹,今年便更上一步,俨然一县之长了,他忙离席下拜,说道:“备必不辱君命!”
宴席上的时候,孙策训戒诸人,要他们学习程嘉,说“大丈夫受命于邦国,自当视死如归,以不辱君命”,刘备牢牢地把这句话记到了心里,转眼就用到了现在。
孙策笑着把他扶起,叫他坐回原位,说道:“卿虽英果干练,然亦不可无人辅左,我意以简雍为守丞,以高素为守尉,卿以为如何?”
“悉从明公之令。”
见刘备高高兴兴地接受了任命,孙策也很高兴,他笑吟吟地看了刘备两眼,心道:“假以时日,我未必不能把他与关、张分化开来。”
不知不觉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已不能如以前那样寝则同寝、食则同食了。
先是在赵郡时,孙策任刘备为中尉功曹,把刘备安排在了郡府里,继而经过刘备的同意,把关羽、张飞安排去了义从里担任军职,他三人见面的机会就没有以往那么多了,继而在昨天,孙策又把张飞派去了内黄当守尉,今夜又把刘备派去了武安当守长,关羽则继续留在义从军中,可以预料,他们三人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分处各地,见面的机会将会更加稀少了。
见面一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会慢慢地变澹了。当然,也可能刘关张三人义气深厚,就算见面少,感情也不会变澹,可不管怎么说,事情总是在向好的一方面发展的。
别的不说,就说孙策当年想杀刘备的那个念头,如果他现在还想杀刘备,那么等刘备上任武安后,关羽、张飞都不在他的身边,只需一刺客就可将之杀掉了。
甚至连刺客都不必派,给高素送个口信去就能把事情办妥,——高素对孙策十分忠诚,且胆大妄为,只因看出孙策对迟婢有意,他就能把迟婢的丈夫诬陷杀掉,何况一个刘备?虽说因为在赵郡时,他跟着刘备巡过一次郡,对刘备颇有好感,可这点好感还远不足以换刘备一命。
而至于关羽、张飞会不会为刘备报仇?即使关羽、张飞知道是孙策杀的刘备,可他两人分处两地,势单力孤,又能怎样呢?孙策杀他两人也是举手之劳。
只不过,孙策而今的心态已与往日不同,却是不屑行此刺杀的伎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