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司马懿窃魏 赵匡胤窃周
曹操甫一出来,卢俊义、武松、燕青就围了过来,急忙问道:“怎么样?引荐信拿到手了吗?”
曹操也不答话,而是从袖子中拿出信在三人眼前晃了晃。
“这直娘贼,倒是干了件好事,不枉爷爷我等了这许多时辰。”武松虽然看到了引荐信,显然还在生气。
“武松,注意言辞,不可如此粗俗,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与张清将军告别的时候还挺好的,怎么现在越来越差劲了。”曹操训斥道。
曹操是一心想把武松培养成开国柱石的,自然对他要求严格了些。
武松一低头,恭敬的说道:“哥哥,我知道错了。”
其实武松也知道,哥哥是希望他能成大事,是在为他考虑。
这几日,来到卢俊义家里,武松身上的江湖习气的确有所冒头,他自己也知道,所以对曹操的批评没有反驳。
四人眼见目标达成,有说有笑的回到了卢府。
曹操喊来王猛,询问准备的怎么样了,几时可以出发。
卢俊义听闻曹操与武松要走,忙问:“这就要走?为何不多呆几日?”
曹操解释道:“职务在身,耽误不得,阳谷县百姓的安危都系在武某身上,还请卢员外体谅。”
卢俊义知道兹事体大,转而问道:“那好吧,下一站你们打算去哪里?”
曹操回答:“太原府。”
卢俊义略一沉吟:“太原府?这样,太原府我早前认得一人,唤做呼延灼,我即刻修书一封,也好有个照应。”
曹操致谢道:“感谢卢员外大义。”
“都是一家人,别这么客气。”
卢俊义转而对武松说道:“武松,一路上照顾好你家哥哥,今后若有什么需要的,知会一声,作为师兄我定当全力以赴。”
“知道了,师兄。”武松感激的看了卢俊义一眼,依依不舍的告别。
出了大名府,武松问曹操为什么不请卢俊义到阳谷练兵,并说道:“以师兄的为人及能力,到阳谷县练兵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曹操解释道:“你师兄家业均在大名府,听他话里话外的意思,并不想离开大名府,我怎么能强人所难呢?”
“而且就算说了,我估计他也不会答应,凡事都要讲个时、势、适,时机不到,强求也没用。”
武松听到曹操的回答,结合这两天看的书,问道:“是不是就像曹操说的因事设奇、任势制胜?”
“不错,我想像你师兄这样的人物,是不可能在大名府安稳过一辈子的,只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再相见,到那时候,你们师兄弟就能日日在一起了。”曹操眯着眼睛,似乎看透了一切。
以曹操的心智,自然明白当今天下正处于剧烈动荡的前夕。
由于宋朝的国策是重文抑武,长期以来导致积贫积弱,军队的战斗力不强。
此时宋朝打算与金朝签订海上之盟,妄图趁着金辽作战,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
而且由于害怕藩镇割据,宋朝不断削减地方的军事力量,再加上各种苛捐杂税,导致民怨载道,地方上匪患四起。
如果天下有变,辽金攻入宋境,宋朝内忧外患之下,必定不支。
到时候无论是谁想安居乐业,都不可能。
有能力的会拿起武器,保家卫国。
没有能力的,只能任人宰割!
而现在曹操在做的,就是趁天下大乱之前,尽可能的积攒力量。
当然这些计划,曹操对谁都没有说过,包括武松。
这一日,曹操一行进入山西,武松看着路边荒废的村舍,时不时出现的白骨,陷入了沉思,神色越来越凝重。
曹操则似乎习以为常一般,淡定的看着书。
许久,武松叹了口气,说道:“哥哥,我虽在江湖行走,却从未来过这里,想不到这里的百姓居然过的如此艰苦。”
曹操放下书:“兵荒马乱之下,何谈生活?”
“此地乃是宋、辽、金、西夏四战之地,连年战乱,就算是天堂也会变成人间炼狱。”
武松看着眼前的惨况,感慨道:“是啊,我现在明白你为什么一直教育我不要逞匹夫之勇了,一个人的力量在战争面前太弱了。”
“江湖道义、行侠仗义、替天行道跟百姓遭受的苦难相比太微不足道了。只有平定四海,结束战乱,百姓才能过的好一点。”
曹操放下手中的书,看着武松:“不错,大丈夫只有心存大志,结束战乱,才是真正的为社稷着想。”
武松看到此情此景,痛心的说道:“大宋建国至今不过一百六十年,何至于此啊?可惜我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
曹操:“如今朝廷昏庸,奸臣当道,我们还是要为自己考虑一条后路。”
其实以曹操的才华和智慧,在宋朝考取个功名简直易如反掌。
但是曹操了解到宋朝局势后,果断放弃了这条路。
做个富家翁从来都不是曹操的理想和追求。
一统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曹操的理想,所以他才欣赏那个建立了大唐盛世的李世民。
武松没听明白曹操的话,问道:“哥哥,你是说?”
曹操没有答话,而是翻出一本书,念了起来:“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又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曹操解释道:“柴进的先祖,出了一名非常英明的君主,叫柴荣,此人文采武艺一流,有治国平天下之能。”
“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但是很不幸,他三十九岁就死了。”
“他死的时候,儿子还很小,只有九岁……”
“两年后,他的手下大将反了,窃取了周朝的天下。”
“宋朝本就得国不正……”
曹操说到这里,想到司马懿同样窃取了魏国,并且司马家族为了稳固统治地位,丧尽天良的夷灭了曹氏三族,牙根咬的吱吱作响。
若是司马家治国有方,曹操也不会如此生气,但是就是这个晋国,差点让整个汉族覆灭。
曹操不敢想象那段黑暗的岁月,只怕是比眼前的景象还要惨烈百倍千倍不止。
曹操心中暗暗发誓:若我有朝一日回到东汉末年,定要将那司马懿碎尸万段,挫骨扬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