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二百四十二章:猫腻
杨静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肯定是找你的,我可没这仇人。太可怕了。对了,我不想在这里住了,马上搬家。”
“去哪啊!”
“去哪里都行,就是不能在这了,万一他们重新杀回来怎么办?”
路一鸣想了想,也对。反正快天亮了。等去了渔业所,再重新安排一下。路一鸣回到自己房间穿上衣服,拉着杨静离开。开车向着渔业所飞驰。
……
……
路一鸣和杨静在石嘴子乡的渔业情况摸底调查,这里和二台子乡渔业所想必天壤之别。在乡长周立波和渔业所长陈宝国的陪同下,路一鸣考察的很仔细,深入渔民,开座谈会,与基层干部交流,同时做了材料整理。
一周下来,路一鸣听取了不少的意见和困难,摆在眼前最实际的问题就是渔民渔业发展的问题。一方面渔民的渔船大多都是自制的柴油机的小型船只,说了也简单,一艘小船上面放一个拖拉机的发动机,就能出海了。
船小自然挣不到大钱,乡里比较有钱的几个渔民王基本都是大型的柴油船,可以进入深海区捕捉海鲜。通过实地考察,路一鸣觉得,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就是贷款问题。其次是道路问题。
这两个问题才是影响石嘴子乡渔业发展的根基。至于政府或者海洋局能否提供什么样的贷款支持?那还要看石嘴子乡这片海域的渔业结构。海洋局头年出台的改革方案中,对渔民管理区的经济发展价值非常看重。
这点决定着政府的决策,当然,若是项目得到海洋局批准,也会有资金雄厚的大公司投资,如果这样的话,对当地的渔业经济促进相当大。
路一鸣主动邀请当地几个渔民大户,谈谈他们的看法。而从他们的嘴里,路一鸣无意间得知,一个日本企业正在于渔民和政府谈判,实现长期的收购计划,而且进行资金支持。
这一点,让路一鸣有些诧异。一个日本富商不可能那么好心替中国政府分忧解难,难道这里有什么猫腻?
路一鸣决定和渔民出海实际考察。杨静本打算简单考察就能回去了,可路一鸣赖着不走,弄得她整天跟个怨妇的抱怨路一鸣。
这段时间,路一鸣和杨静就住在乡长周立波家里,上班考察十分方便,关键是周立波的大儿子周蛟龙是派出所警员,对于安全问题,路一鸣就不怎么担心了。
路一鸣作为考察干部,路一鸣带着马静跟着乡里一个叫田震的渔民大户下海考察,今天捕捞的地点离昨天撒网的地方不是太远,低空中的海鸥上下飞掠,时不时俯冲下来,迅速叼住一条海鱼离开。
田震是乡里出了名的渔王,六岁就跟他父亲跑船,今年四十几岁了,可谓老船长。不过,他对路一鸣并未当回事,年轻干部考察,尤其是个借口,无非出去玩玩,临走肯定还会送点海鲜。
说废物有点过分,总之都是不懂装懂的。
一上船,路一鸣和田震船长之间就出了点小小的不快。
072
“开马达,起航!”田震大嗓门喊道。
“马达?德型吨位的船只怎么会这么不专业。老田,你可是老船长了,总该专业一点吧!”路一鸣笑嘻嘻地先递给田震一支烟,然后温婉地提醒道。
“那该怎么喊?”田震相当无语,没见过考察干部这么不给面子的,船上四五十个船工,面子有点挂不住了。
“从专业用词角度,这叫绞车,不是马达。”路一鸣笑道。别看这些简单的口令,足以说明这条船没有按规定配备专业的技师。这是很危险的,一旦船只在海上出了故障,那就是大事了。
为了节约开支,田震船长临时代替。
“行,郭德纲,赶紧将绞车开动。”田震点头,立即照猫画虎按照路一鸣的指示吩咐一个叫郭德纲的船工起航。
其实,田震心里有点不服,觉得路一鸣会点专业名词就不得了了。他在海洋中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年轻人知识分子就是喜欢装!田震不顶嘴,肚子里却是一股子怨气。
路一鸣虽然纠正了专业术语,可郭德纲这群人不是一下子就能听进去的,直接将整套撒网设备称作马达算了。专业一点,那是分几种机械的,括纲绞机、起网动力滑车和网头绳绞机等,挺复杂的。拖动渔网的则是矗立船上甲板的曳纲,就跟工地里面的塔吊差不多。调节曳纲长度、拖速来保持网具的水层位置。
这艘拖网渔船的渔网是一张围网,利用长带形或一囊两翼的网具包围鱼群,采用围捕或结合围张、围拖等方式,迫使鱼群集中于取鱼部或网囊,从而达到捕捞目的,生产规模大,网次产量高。
在外行人眼里,这就是复杂的一套撒网设备,所以郭德纲他们一直改不过口来。
捕鱼作业开始了,航船开动,开始拖动渔网。
“老田,往那边开。”路一鸣站在船头忽然喊了一句,周围人愣了一下。一般情况下,捕鱼作业都有个导航员,凭借一些捕捞经验判断鱼群的方位,田震身兼数职,凭着几十年的经验独自确定方向。
没想到,路一鸣这么闲。一个考察干部,指手画脚的,不听吧,不给他面子,听他的吧,又不知道他搞什么。田震心里不快活,又不敢得罪路一鸣,只好按照他手指的方向稍微转弯。
“郭师傅,你将曳纲再调一下。”田震在船舱里用传话设备喊道。船舱外有个高音喇叭,声音巨大,捕鱼的时候靠这个发出指令,返航的时候还可以放音乐,陶冶情操。渔船行驶速度不快,在渔网的阻力下,渔船行驶起来明显吃力不少。
“看清楚没有,前面有鱼群。”渔船转了一个角度,路一鸣指着前面说道。
船工们都很好奇,举目望去,在波动的海水中,果然出现一大片庞大的阴影,若不是因为靠近,很难发现这是鱼群。
“奇怪?路一鸣你刚才怎么知道的?火眼金睛啊?”郭德纲非常疑惑地问。
之所以知道那片水域有鱼群涌动,路一鸣凭借的可是多年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历,任何的一点蛛丝马迹都是海洋暗中的馈赠,路一鸣把这个当做是自己和海洋之间的心灵感应。
“你们看天上是什么?”路一鸣指着蔚蓝的天空道。
“海鸥!”有人大声道,跟小学生回答老师提问似的。
“海鸥的种类大概有一千多种!他的属性有人能说清吗?”路一鸣话音落下,众人无语。
“这种海鸥有个学名称之为导航鸟。我是通过它的叫声和盘旋的高低,甚至是它飞速的速度等等判断的结果。”路一鸣的话让众人恍然大悟,虽然他们不知道这导航鸟的属性,却知道路一鸣很厉害。心中暗道:“老渔夫也没他厉害啊!他是怎么知道的。哎,这么厉害,为什么不来打渔呢,肯定发财了。”
渔民打渔靠经验,有时候也靠运气。特别明显的一点,在海边的村子,有的家里是小洋楼,有的的普通的民房,都是一样大小的船,有人发财,有人小康,有人温饱。若是细心了解。有的渔民在特别贵重的对虾季节,摸到虾群,一网下去,可能就发了,有了十年二十年都遇不到这种机会,因此,一般渔民都清楚,打渔除了经验还有运气。
而路一鸣的经验或者说专业知识,已然和运气一般,可以自己掌握了。
周围人都惊呆住了,对路一鸣几乎当成龙王一般崇拜。
“抓紧捕捞吧!”路一鸣不再说什么,而是催促他们下网。这条船,田震船长在路一鸣上船之后,基本降级为舵手,而船长则无形中被路一鸣掠夺,。当然,这种掠夺他心里很甜蜜,因为路一鸣给他带去了巨大财富,赚得盆满钵满。之前对路一鸣的不服气,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崇拜和尊重。
不一会,天空中两只导航鸟在渔船后面捡一些散落的鱼虾,而且大胆的落在船舷上,扑腾着几下翅膀发出嘎嘎嘎的叫声。
路一鸣也跟着嘎嘎嘎叫了起来,似乎见到老朋友似的,喜得两个导航鸟连连扇动翅膀,朝天上叫了几声。可能它们心里也挺好奇。人类怎么会跟用它们的语言打招呼,而且还夸赞它们很帅。
亲切感,让彼此有了信任,当然,在导航鸟眼里,路一鸣也很帅。
073
“这是小黄鱼,这次收入颇丰啊!大概有一千五百多斤!”十几个壮小伙子一边收网一边讨论,以前二个人就能收了网,现在变得特别费力,如果天天这么累,那就得让田震船长涨工资了。
现在海洋说白了特别穷,这次能一网捕捞这么多的小黄鱼是令人惊讶的,甚至惊奇。若是不按照路一鸣的路线撒网,恐怕又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