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装甲类恐龙
1.9亿年前...有骨板利刃且披甲的恐龙。
对比蛙吃骨共享的形象,江茶脑中思绪飞速运转。
“这可能不是甲龙下目的成员,而是甲龙和剑龙共同的祖先!”
装甲亚目!
“玉溪龙!”
模式种:科氏玉溪龙
前些年发现了早期的有甲类恐龙,化石太少,不足以确认身份。
直到今年,古生物科考队才发表了化石描述相关的论文。
玉溪龙既有剑龙的特征,也有甲龙的特征,属于它们共同的祖先。
回忆科氏玉溪龙所在的化石组,和鸭梨市隔了上百公里。
对于大型食草恐龙来说,这些距离跨度足以被它们的活动范围覆盖。
江茶带上手套抚摸着化石,“这可就厉害了啊...”
玉溪龙只是“模式种”,还未成为广泛认可的“有效种”。
还能借此机会和郑崇德教授充分接触,也有机会接触到鸭梨大学另一个可能和【浮屠照冥】有关的研究生。
若是能从曲流村找出更多玉溪龙的化石,学术贡献不可估量...
但这个想法有点太天真。
恐龙化石岂是那么容易找的,玉溪龙化石被水冲上河岸,可能来自上游,溯源到高山融雪或者大江大河里。
只能说明天去曲流村碰碰运气,没找到其他化石属于正常情况,那就带着现有的玉溪龙化石去见郑教授。
后续的行动计划敲定,江茶隔天起了个大早,再次前往曲流村。
村子还沉浸在昨日欢庆的余韵中,见江大师前来,早期干活的村民纷纷好奇凑近。
“没事没事。”
相隔一夜,江茶早已想好说辞,“这方山水颇有灵性,我想借船游览几番,感悟天地奥妙。”
村民们不太听得懂之乎者也,只知道江大师有需求,尽力满足便是。
独自乘坐竹排,江茶把蛙吃骨丢入水中,大青蛙在水下托举竹排快速游动。
移动过程中,蛙吃骨能嗅探到附近存在的骨骼。
先排除活物,再筛选年份久到惊人的石化骨骼,以求寻找到其他化石。
“神差大人,没有昨晚那类骨头。”
“正常。”
河道里没有恐龙化石的气息,石头被冲上岸的河流分叉口也没有。
大多数恐龙化石是在修桥、石油钻井、开垦等过程中偶然发现的。
只要不是运气爆表,考古工作空手而回属于正常现象。
江茶翻动手机屏幕,在联系人列表找到“郑崇德教授”,却迟迟没有按下拨号键。
一年多前,六十来岁的郑教授在垮塌的墓区深处被困超过一周方才获救,过了不少时日才出院。
再往后,郑教授退休,据说身体虚弱,精神状况不佳,大多数时间昏昏沉沉的,可能是留下了病根。
一番斟酌,江茶只发出短信,说是近期获得了恐龙化石,想见郑教授一面。
短信发出,直到江茶在曲流村吃完晚饭,依然没有得到回应。
不清楚是什么情况。
可能郑教授已经不用这个号码了,也可能是不想再面对当年留下的心理阴影。
不管对方什么情况,在得到确切结论前,江茶打算继续往曲流村后方的山里搜一搜。
两块残缺的尾骨分量不够,说是玉溪龙空口无凭,那就尝试拿更多的筹码去捡郑教授。
在曲流村住一夜,江茶在隔天清晨给另一个号码发了消息。
那是郑教授的儿子。
教授获救后精神状态不佳,又他的儿子负责和江茶联络。
转眼一年多没交流了。
修饰短信中的措辞,尽可能显得不那么唐突,江茶发出消息,说法依然是有学术问题,没联系上郑教授,所以问问情况。
“蛙吃骨,我们走!”
乘竹排渡过河道,江茶往曲流村北面的山中进发。
这里人迹罕至,大青蛙肆无忌惮沿着河流一侧蹦蹦跳跳,肚皮与地面碰撞,发出拍打水气球般的响动。
半天搜索无果,江茶打开登山包,草草以便携食品解决一顿午饭。
喝着保温杯里的麦茶眺望水光山色,别有一番风味,不由让江茶回想起就读鸭梨大学时野外勘探的岁月。
手机铃声打破浪花与山风交织的自然音律。
屏幕上显示着来电人:郑承泽
这是郑教授的儿子,鸭梨市知名大企业家,估计是忙了一天,此时才有时间回电。
“江先生。”郑承泽语气沉稳,带着十足的力量感,“希望你不要再找我父亲了。”
静。
江茶没想到得到了个如此强硬的回复,一时语塞。
电话里的声音还在持续。
“江先生,我们家非常感激你的恩情,你只要别太过分,想要什么价位的补偿直说。”
“这不是钱的问题。”
“世人都说钱不是万能的,但遇上的问题基本都靠钱解决。”郑承泽顿了几秒,“待会儿还有会议,你有要求快些提,或者改天发信息告诉我。”
“我...”
神差大人!
江茶组织语言的瞬间,蛙吃骨忽然传来意念信息。
发现那种叫化石的骨头了,好像挺多的,埋得有点深!
“郑先生,我不要其他酬劳。”江茶的思路转得飞快,“麻烦给郑教授带个话,鸭梨市周边有未被探明的化石床,其中存在玉溪龙。”
“我父亲已经不做科研...”
“郑先生。”江茶加重了语调,“我没想跟郑教授邀功,也没想请他送我重回学术道路,麻烦告知这句话即可。”
短暂叹息,郑承泽知道自己没法敷衍父亲的救命恩人,“话我会带到的。”
“嗯。”
通话结束,江茶放下保温壶,直奔蛙吃骨所在位置。
沿河的陡峭山壁内凹出个“v”字型,本该平静的河水再次汹涌撞击,不断翻腾起碎花白浪。
“条件这么恶劣的吗?!”
水流汹汹,影响不到蛙吃骨,它舒舒服服泡在河里,任浪潮翻涌。
解下背包,江茶一跃跳过尖利的碎石,双手扣在岩壁上。
若非有修行底子,别说徒手了,带上专业工具未必敢单人攀爬过去。
勉强找到个可立足的凸岩,江茶蹲身细看河水冲刷的位置,已有一部分化石被蛙吃骨从岩体内掘出…
(科氏玉溪龙。2022年3月由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的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发表于期刊《e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