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逍遥郡马爷 > 第34章:为何读书?

第34章:为何读书?

在古代,没有网络,信息只能靠口口相传。

所以不仅很慢,而且没有准确性。

秦修文前几天听说了此事,却并未放在心上。

毕竟顾北川年不过二十,能在诗词一道上有如此造诣。

便已经是圣人老爷赏饭吃,若是还能开创一种新字体,便多少有些说不过去了。

所以他打算过些时日,亲自去飞鸿酒楼一观,以辨真伪。

只是最近几日,书院之中事务颇多,他也尤为繁忙,便耽搁了。

此时恰好顾北川来访,便省了麻烦,当面问出。

顾北川闻言,有些愣然,未曾料到此事竟发酵得如此迅速,这便传到秦修文耳中了?

“秦兄,这也无纸笔,不如我吟诵于你听?”

“不可不可,若是佳作,自然要写下来,才能更添三分意境。”

“贤弟莫非忘了这里是何处?怎会缺少笔墨纸砚?”

果不其然,秦修文话音刚落,不消片刻,便有书童送来了笔墨。

顾北川无可奈何,只能提笔落字。

片刻后,以狂草写就的二十八字便跃然纸上。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秦修文看着那诗,有些失了神,不知不觉便吟诵出声。

“好诗!当真是一等一的好诗!”

“顾贤弟小小年纪,便能打破前人枷锁,以秋景抒豪情,当真是难得!”

秦修文何等造诣?

一眼便看出此诗精髓所在,当即便忍不住夸赞之声。

淮南有多久没有出过这般有灵气的读书人了?

更为难能可贵的,其实是那字。

笔走龙蛇,笔势蜿蜒不断,狂放不羁之意,跃然纸上。

传言竟非虚言!

顾贤弟竟真开创了一家不逊于楷、行、篆、隶四大书的书法流派!

了不得!当真是了不得啊!

淮河后浪推前浪!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古人诚不我欺!

“顾贤弟当真大才也!”

“老朽空活数十年,才有你这般成就,着实叫人汗颜。”

“秦兄说得哪里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不过是侥幸了些。”

“如此诗篇,怎能以侥幸度之?顾贤弟万不可妄自菲薄。”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顾北川还能说些什么呢?

本以为秦修文的感慨已经结束,可谁承想,他沉思片刻过后,又说道:

“顾贤弟可想参加来年春闱,考取功名?”

“秦兄说笑了,我现在一介白身,毫无功名,如何能参加得了来年春闱?”

春闱选拔的是贡元,参加殿试之后便是进士!乃是大乾第二隆重的选拔性考试,参加者必须有举人功名。

一介白身,确实不可能参加。

但也不是没有例外!

只见秦修文继续说道:“京都国子监祭酒胡俨是我好友,贤弟若是愿意,我可以给他写信,推荐你入国子监。”

“到时便可以监生身份参加春闱。”

此言一出,顾北川顿时大惊。

国子监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大乾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更是担当整个国家教育管理之职的机构。

入国子监者,皆为国子!王侯公卿士大夫之子弟也!

换句话说,就是官二代和勋贵二代们读书的地方。

这类人,也叫做荫生!寓意为,得了父辈余荫,才得以入国子监求学。

剩下一类人,便是贡生。

乃是各地官学按照一定名额选拔出来的优秀生员,一般为秀才。

而像顾北川这类毫无功名加身,又不是二代的人,想要进国子监读书,就只有一种办法——得大儒举荐。

这里的大儒可不是一般的大儒,除了有名声有著作以外,还得在国子监任职。

而且职位还不能低,至少得七品官以上!

那就只有国子监祭酒,司业以及监丞有举荐资格。

像什么从七品的主簿,博士,便没有资格举荐。

助教和直讲就更不用说。

而且就算举荐,一生也只能举荐一人!

且这人之后若是未能在春闱中金榜题名,举荐之人也是要担责任的。

秦修文让他入国子监,走得便是举荐的路子。

这人情,可不是一般的大。顾北川哪里敢接,连忙拒绝道:

“秦兄好意在下心领了,只是我志不在此,还望秦兄见谅。”

志不在此?

秦修文听见这话,整个人都愣住了。

自古以来,大乾子民想要改变阶层,就只有两条路。

一是军功!

参军入伍,于尸山血海中杀出一条血路,为大乾王朝立下赫赫功劳,方能封侯拜相,光耀门楣。

但那是九死一生的路子,殊不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古往今来死了那般多的兵卒,封侯拜将的又有几个?

剩下一条路,便是科举,这也是绝大部分人的选择。

以读书考取功名,入朝堂,位极人臣,青史留名,方能光宗耀祖。

更何况,大乾一直有士农工商的说法。

士大夫的地位,岂是区区商贾可比?

殊不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道理?

所以当顾北川说出志不在此时,秦修文才这般诧异。

这天底下,竟还有人不想当官?

他甚至觉得顾北川是在故意打趣自己,于是语气便不由自主地加重几分,问道:

“那不知顾贤弟,志在何方?”

“秦兄,敢问你为何读书?”顾北川却是答非所问。

秦修文眉头一皱,想要回答,顾北川却没给他这个机会,继续说道:

“难不成,读书就是为了入朝为官?”

“可书中所言,尽是些圣人道理,教你如何为人,如何修身,如何格物致知。”

“可却唯独没有教你如何为官!”

“若读书只为做官,那做官之后,是否便可以不用读书?将曾经所学,悉数忘却?”

秦修文被顾北川一连串的问句问懵在原地,颇有些不知所措。

他读了一辈子的书,事到如今,竟有些不知为何读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为官可以是读书的目的,却不可以是读书唯一的目的。”

“我不为官,却可修身,可齐家,可格物,可致知,可教书育人,可探究世间奥妙。”

“如此种种,不也是读书之乐乎?”

“北川读书,虽不愿为官,却同样如痴如醉,纵情其间,岂不快哉?”

听完顾北川一席话,秦修文浑身一颤,眸光中倒映着少年身影,满脸的不可置信之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