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不抽烟却自带火的男生
20、不抽烟却自带火的男生
当张大夫对鲁超说我只是他一个“病人”、一广告公司的whitecollar(白领)时,鲁超露出了戏剧性的表情:“我还以为是上戏的学生呢,正琢磨那里的孩子我都熟,怎么没怎么见过啊……这孩子好帅啊,天生一张顶流脸!”
我很快发现他管任何比他岁数小的都叫孩子。
鲁超说他正在制作一个新剧,问我有没有兴趣在戏里客串一个角色?这真是个无关的插曲,哪儿跟哪儿啊,我既不是话剧粉丝,也没有明星梦,可他偏说那角色特别适合我:“好多话剧粉丝都愿意来客串演戏,都是小白领,挺小资的。”
我当下就拒绝,不行不行。
鲁超坚持说:“不妨碍你工作。他们都是白天去公司上班,晚上来演戏。我们这个戏反映的就是白领生活,困惑和情感,你们自己来演特别对路,那种感觉职业话剧演员演不出来。来吧孩子——”
张大夫也说:“听超哥的话去试试吧,就当玩票。生活经历丰富一些不是很好吗。”张的这种角色,在上海叫“撬边”,在北方叫“托儿”。我很不喜欢张在这时候发表意见,充当托,还代替我说,“tony会考虑的,这种机会哪儿找去?”
我说,我说不行不光是因为公司的事儿,抽不出身。主要是我对演戏没感觉,说白了,超哥你别生气,没兴趣。超哥,一个人去做一件没兴趣的事是做不好的,您说是吧?
超哥听我这么坚决地表示不接受,惋叹了一声,“……这就没戏了。真可惜。”完了对张大夫:“就是想找这么个型,找大半年都没找着。你看这盘儿这块儿,都是我想要的,特别理想。可惜了……”
张埋怨道:“这孩子……油盐不进。”
超哥说:“想要的,不愿意干;看不上眼的求爷爷告奶奶想上戏。好几个孩子托人说情要上这角色,请饭就请了好几回。可是,艺术这东西托人情是不管用的,不是这范儿怎么弄都不是,我得对我的戏负责……”他还说,“艺术这玩意儿就是靠老天爷赐饭,老天爷要不想给你吃这口饭,没戏,冤死也没戏,头撞墙也没人搭理你。”
到这会儿,我倒有些愧疚了,想说服超哥没什么可惋惜的。我语言不行,听我的口音,都是南方的。我说。
“我倒觉得略微带些口音挺好。”超哥说。“剧院最近请了港台演员加盟,那口音才叫重呢。自吃不分,四声不全,说一个儿化音费老劲了,教半天,还找不着那味儿。可是现在的白领观众挺接受的。反倒觉得我们这些受过戏剧专业训练的,念起台词来做作。奇了怪了。”
我说,我还不是那种腔,我的口音杂,南腔北调。
超哥还在审视我,对张大夫说:“开始我还以为这孩子说话拙,说话拙演话剧是个致命伤。现在看来他挺能说的。可惜人家执意不从。”
这叫什么话?什么叫“执意不从”,好像我自甘堕落不肯从良似的。我还不乐意听他们一口一个“这孩子”。也许这是职业习惯,行话,别人听不来。后来,我听鲁超对张大夫说,剧本原给那角色有安排一场脱戏,要是没找到适合的,身材没美感,即使作了这样的安排也没效果。我听完暗自庆幸没被忽悠到鸭子上架。
我当然知道中国的舞台表演是有限制的,不可能像小哈利波特丹尼尔在英国演舞台剧那样,让浴室里的那种状况曝光在舞台上。对此,我毫不担心。我只是想到,超哥一眼就看上我两块胸肌了,而不是像他先前所说的那样,觉得我有演话剧的先天条件。
那天的情形是,我们从剧场出来没有就近去宵夜,而是坐超哥的车去了离我公寓挺近的一家酒吧,那酒吧叫maritimestudio,中文名“海上工作室”,古灵精怪的一个名字,谁见了都不知道是干什么吃的。后来,那地方我经常光顾,而第一次带我走进这地方的则是张大夫和超哥。
maritimestudio位于地下。真正地理意义上的地下三层。一进入,我就明白这是个什么处所。可我感觉超哥不像是那个圈子里的人,他一路开车一路跟张聊他太太的事儿,秀恩爱的口吻。他为什么对这里熟门熟路,这让我分外疑惑。
酒吧里有多个不同的空间,之间由拱门象征性地区隔。有一处是运动衣专卖,有专设的柜台和货架。我想,studio就是指的这一处买卖,带设计和销售,消费对象只限于男生,因而墙上的招贴只见雄伟不见妩媚便在情理之中了。吧台设在最里的一个区域,感觉像洞穴深处。张大夫几乎认得这里每一个bartender,和兀自喝酒的老外也很熟,和他们打招呼的时候,说一口油滑的英语。
他交代“班登”:“两杯”奇异情夫”,加青柠。不要那种黄柠檬。现在的黄柠一股农药味……tonicwater百分之三十,记住比例别高了……不听你们老板的,什么百分之五十,那干脆喝汤力水算了,有这么做生意的吗?有进口的罗勒吗?两片。打碎了,一起调。小弟,要进口的,听清楚没有?蓝柑香、白柑香都要一点。最近青橄榄进货了吗……要。我还喝干姜水,老样子,加石榴浆。”
哇,好复杂。我都听晕了。我也算一个讲究人了,但从没对吃的喝的这么要求过,简直是强人所难。我越来越明白张属于哪类人了。上海有那么一族,雅皮,吃喝玩乐什么都精通,什么都要求极精致,乐此不疲。连挑朋友都概莫如此,眼睛里不揉沙子。当初,看张油汪汪的发型和不断梳理的手势,就应该有几分明白。
可我不买这个账,没等张说完,便声明,我不喝鸡尾酒……
无论张说此地的“奇异情夫”怎么怎么好,口味既清冽又浓郁,要我说什么都尝一尝,我还是一味摇头:不,我只喝啤酒。这让张的面子很下不来。
鲁超不管我们的事,兀自在一边抽烟,他已然看出我是个难搞的人,一晚上都拧着,并有一股打算和全世界拧的劲头。鲁超把烟盒递给我,我取了一支。看我掏出zippo自己给自己点上,诡谲地一笑,明白我是那种不抽烟却带火的男孩。
超哥问张:“你儿子最近怎么样啊?还淘吗?”
“谁说我儿子淘啦?我儿子一直都很乖的。”张刚交待完我啤酒的事,回过脸说,显出与他年龄不甚吻合的童真模样。
我从没听过张有儿子,更没想过他有家室,不免露出诧讶的神情。是啊,他为什么不能有儿子有老婆呢?就算他刚才摸了我喉结拽了我的拉链门,也不影响他娶妻生子啊。
我傻叽叽说,哦,张大夫儿子有多大了?
超哥大声笑起来,“那是他养的一只德国黑背……他成天管它叫”儿子、儿子”,冲着狗自称”粑耙、粑粑”的,我们自然把它当他亲儿子看了。”
我好一阵囧,说,张大夫养狗啊?
张说:“喜欢宠物狗吗?”
我说,嗯,特别喜欢。
操,我为什么要跟他说喜欢?这成为他以后老来拉拢我的一个理由,再要说我不喜欢狗天生讨厌狗也说不出口啊!
仿佛有了拉近关系的由头,张听我说也喜欢狗狗,顿时来了精神:“那就养一只啊。我给你选一个好的品相,从小养起,特别有感情。”
我说,不行,我住公司屋,还是和人合住,没法养的。
“哦……跟人合住,养狗确实是个问题。”张体谅地说。“真喜欢,什么时候去我家,帮我遛狗吧。”
这事我应了。
张说着,手就搭在了我肩上,自然而有心机,此间酒吧的老板robert过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场景。
robert夹着烟,特别随意地问:“张先生,你儿子好吗?”
哦靠,见面礼似的,开口必问“狗儿子”,我和超哥都笑了。
超哥对我说:“一个人一旦爱猫如命,视宠物为亲人,那么这个人就算完了,注定是个怪物,注定要独身一辈子。”
robert说:“不会啊,”他用那只夹烟的手拨弄我头发,“有这么漂亮的弟弟陪着上夜店,怎么会独身呢?”robert一下子就把话锋切换到我身上,可见是个多么玲珑的生意人。
青烟在我头顶缭绕……
上海的个性吧和外省的sap大浴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场所。上海的这类吧,无论是形态还是氛围都显得高端斯文,更像一个主题沙龙,倡导“志同道合”“趣味相投”,其氛围更像一个家庭派对。有共同趣味共同话题的聚到一起结交朋友、交流人生、输出情感,有如一个远离世俗的地下城。这种交友抑或交流方式不囿于语言,有时只是远距离对视,会心一笑。当四目再度相撞时,已然为友。不需要任何语言铺垫。那种回眸一笑生百媚的事儿常有,常见,不过那都是男生。
当然,不需要语言铺垫并非排斥语言在此间的功能。搭讪永远是夜店的主打节目。
倘若,有人成双结对地进到这里,诚然,他们是来寻找避风港的。在这里,把酒当歌,酒却不是主题,主题是轻松和散淡,是缠绵和暧昧。在这里,他们寻求着地面城之下的地下城,人生之外的第二个人生,一辈子以外的第二辈子。可以说,来这里的许多人都有着两个生命实体,一个人过着别人两辈子的人生。在地下城他们不用粉饰自我,掩藏本性,不必担心不经意流露的似水柔情会被嗤之以鼻。在这个洞穴一样的地下城廓里,他们没有谁是异类,不会遭遇如锥的目光,以致被刺到心生疼痛,顿时没了做人的勇气。
他们很少谈人生的不如意,闭口不说这社会怎么怎么的挤压朋辈,不懂得宽容,这些话题难免让人心灰意冷。他们所有的交流都是纯美的,生活总是那么的有追求有希望,甚至,他们每个人的相貌看起来也都是纯美,笑意里蕴含着人世间所有的幸福。他们大多有白领背景,社会地位良好,衣着整洁,举止斯文,面目俊朗,笑容婉约,出手阔绰,是可以称作社会精品的那种男生。很少看过有长相惭愧的男生来到这里。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文化现象。上海特有的现象。
他们不谈性,没有粗俗的市井语言。虽然谁都明白事物背后不可或缺有性的成分,暗藏杀机似的。然而几乎没什么人以语言传递出这样一种信息。在上海待久了,我甚至发现很少有人明目张胆以少爷身份进入这类个性酒吧。性是酒吧以外夜幕里的成人戏剧,而这里上演的只是童话,或者说是符合成人智商的动漫。
或许确有那么几个老外并不那么乐于扮萌,有点不童话,maritimestudio沉重的幕帘后也并非没有以嘿咻为主调的背景音乐,可那情形有如绅士云集的沙龙偶尔闯入了街头杂耍,街头艺人们虽不至于遭驱赶,但终不成其为主流。街头带来的人间喜相,是餐食上的罗勒叶和黑胡椒,是混合酒里的汤力水柠檬汁。
在上海的个性酒吧,女生并不鲜见,尤其是在万圣节、平安夜这些特定日子,萌女、腐女们蜂拥而至,跟随那些在她们看来并不存在危险的帅哥们,来享受别样的狂欢气氛,甚至在以男生为主的涉性表演中充当拥趸,以最具穿透力的声线发出不同寻常的表达。
像maritimestudio这样自认为独树一帜的个性酒吧,通常在那些洋节日举办以吸引顾客为目的的主题活动,例如假面酒会,鬼装狂欢,男士品牌推广等等,凡有这样的安排,他们便早早开始发送广告,广告单页上除了发布需要广为告知的内容外,最引人注目的,不外乎“诚邀女士”“女士特惠”“女士免票”等文字了。即便在周末,酒吧也不时会推出一些针对女生的小优惠,比如,“随带女士,酒水半价”,甚至是“随带女士中一人可享受全免单”。我一直没搞清这是商业企图,还是文化策略,抑或是危机公关?身为酒吧老板的robert是不是压根就觉得,没有异性的地下城特别不好玩,一切人文主张只有通过异性的认同,才具备完整的人文色彩和社会价值?
据我观察,凡“莅临”maritimestudio这样酒吧的女生多半是认同第二类感情的,不排斥同**往的合理性,至于其合法性她们根本不作考虑,因为她们本身就是蔑视伦理规范、法律约束的先锋族群。有一点可以肯定,她们不是拉拉。在上海极少见到拉拉出现在公众视线里。我曾经在多个公开场合见过男生有亲昵行为,比如在上海人流最稠密的人民广场地铁站,目睹过俩男生旁若无人地亲嘴;在最高档的shoppingmall“港汇”见过男男牵手购物;在地处绝对市中心的“莱佛士”三层乃至四层男士洗手间见过半公开地征求男伴,但从没见过俩女生有惊世骇俗之举,而历史上上海是“姐妹淘”发祥地。也许那又是一个更为隐秘更为深层的地下王国,我则孤陋寡闻。但我更多相信,这是城市文化特性所决定的。这个大都市的狼族,多半是公狼,而公狼和公狼正在发生迅速的繁衍。
在上海泡吧,往往有身处异国的恍惚,因为这里有太多的老外,太多的国际范儿,太多的接轨意识,但个性酒吧特色酒吧一定是合法经营的夜生活消费场所。
我被上海的雅皮带进“海上”studio后,很快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特别在意你身边的伙伴。如果你身边尾随着一个漂亮弟弟,那是很有面子的事,难怪老板robert头一回见到我便有“漂亮弟弟陪着上夜店”一说。那一晚,让雅皮风的张大夫身价顿显,尤其值得羡慕。因为我确实是那样亮眼。一件宽大的白衬衣,显得特别有少年感。牛仔裤、白色运动鞋简洁而时尚。全身上下的颜色不超过三种,没有配饰,没有纹身,只有一只标配手机。用鲁超哥哥的话说,一个简洁干净的男生特别让人新生喜欢,和满身配饰、rap风的男孩完全是两回事。这个“喜欢”当然是出于艺术的审美,超哥严正声明“无关其他”。
在京城,让你形同无冕之王的是人脉;在重庆,看你脖子上的链子够不够二两重;在上海,身高、颜值竟然是畅行无阻的通行证,这是从前我从没想过的。表哥一向说,长得帅的男孩是祸害。给我看“病”的心理医生也觉得这话没大错。可是,这一理论在上海遭到了彻底颠覆,顿时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新的认识。上海人不说帅,也很少说酷,因为这两个字在沪语发音里非常拗口,说着别扭,他们直接说漂亮,这在汉语里是个很骚的词,可上海人就这么骚骚地说着“漂亮”,而且说得清脆响亮意蕴无限。
带着漂亮弟弟,连老外都上来恭维你。那些挺着肚腩的老外凑过来套近乎,满脸堆笑地对你说“beautiful”,不忌讳用拇指甚至是两个拇指夸赞你身边的新识。要是还进一步,他们会给你身边的漂亮弟弟买酒喝,但是只限于给你身边那位的买,你是没份的。在这种事情上老外一向处理得非常直接,毫不含糊。我第一次进“海上”那晚,就有两个老外给我买酒。
年纪小的老外是酒吧里的活跃分子,他们端着酒,在吧台间窜来窜去,没有固定。那些金发小老外多半只是在上海读书,没什么经济来源,对于他们来说,给你买酒的行为略微显得奢侈了一点,他们所采取的行为仅限于主动跟你打招呼,这就足以表明对你有了充分好感。张说,他们对亚洲女性的审美与中国人大相径庭,我们眼里的丑女往往是欧洲人眼里的仙女,可是对男人的看法几乎是一致的,这是个无法解释的美学现象。美学家也爱莫能助。
金发小老外往往没有明确的企图,他们只是招惹你开心,以你的开心来唤起自己的开心。他们会说“套磁”这个词,也会用上海话说“邦(朋)友”。他们嬉笑着对我说“ken-di”,还拍拍我肩膀,以示友好。由于发音不准,开始我还以为说有关“摇滚”(kendikendine)的什么事儿,比如询问我喜不喜欢摇滚乐什么,可是当超哥笑到喷酒时,我才预感到这不是个好词。
超哥说:“他妈的,小老外,真够歪的,上海的事儿都弄得挺明白。”
超哥解释说,他们那是在管我叫“坑爹”,弄堂里的流行语,意思是我看着就是特祸祸人的那种。
哦草!我恍然大悟。感觉深受其辱。
你他妈才“坑爹”呢!大舌头的金发小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