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秦王剑指周王畿
终于明白了秦王意图的王龁当即双手抱拳道:“我王英明。”随即为了告诉秦王自己明白了,王龁又补充了句:“待末将至河东后,必亲率卫士替我王问候周天子。只是末将举止粗鲁,恐怕会恶了天子啊!”闻言的秦王,哈哈大笑了起来。
显然对于王龁的上道还是很满意的。当即,秦王便说道:“将军乃我大秦之将,便是周天子也该以礼相待,若是周天子有慢待之举,寡人必然要为将军讨回公道。”
“如此,末将先行谢过我王!”王龁也立即接道。
“也算上微臣一个吧!至少先礼后兵才是。”范睢也接话道。
“如何能少了相国耶?明年秋分,王将军以为如何?”秦王笑着问道。
“敢不从命?!”王龁双手抱拳领命道。咸阳王宫内大殿之中,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随即皆大笑起来。
笑声中,连带着笼罩在咸阳城头上的阴霾也消散了不少。三言两语之间,一个完善的攻周的计划已经出炉。
具体措施就是:趁着助燕之机,王龁前往河东,并借机在周王畿搞出事情,最好能引起周王室的怒火,甚至受点伤那是最好了,接着,范睢便会出面调和此事,但调和是假,进一步激怒是真,当然也为拖延些许时间。
最后把小事化大,大军东出......不得不说,这个计划虽然做的仓促,却十分的可行。
周朝那边就不必说了,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赵国也是一样,经历燕国背刺之后,即便最终胜利,损失也是一定的了。
至于韩之国,基本已经逐出了七雄之列;魏国在今年损失了近十万大军后,短时间内也恢复不了;燕国被赵国暴揍一顿更不用说了;齐国如今两耳不闻窗外事,长平之战这么大的事情都装聋作哑,周朝之战也大概率不会插手,即便插手,也要从韩、魏借道,你问问韩、魏敢不敢借?
最后的楚国,若是楚国因此出兵倒是好了,正愁没有下一个目标呢!显然,这个仓促的计划却是秦国如今要恢复元气的最佳选择。
而世上事往往如此,你越是想要完成之时,越是完不成,可当你沉下心,去努力去做准备之后,偶然间,机会就会突然地出现在你的眼前。
当然,这样的机会是真正的好机会,还是披着机会外衣的危急,是否会带来新的危险,却并不是如今就可知的。
其实,这个机会也同样摆在过赵括的面前。趁着拿下了河内郡,随即进兵周朝一举拿下,不仅能再度开疆扩土,甚至还能补充赵国内部因三年对峙而导致的极度亏空。
这个选项,赵括一直都知道。可是,一方面,赵括需要的是
“得国正”,若是以赵灭周,再如何以春秋笔法抹去痕迹,终究逃不过点点汗青;另一方面,如今的赵括需要的不是功劳,得之周王畿土地,虽然会暂时有利于赵国,却大大不利于他赵括,更不利于统一的大业。
最重要的是,赵括需要内圣而外王,代北的布局显然是要更重要的一环。
而既然赵括已经注意到了这块蛋糕,自然不可能全然没有准备,只不过,就连赵括也没有想到,秦人的触手会伸得这么快。
战场或许就是这样,即便你已经算到了对方的行动,但你的动作一旦落后,那便是毫无意义!
就像是
“迟来的正义便不再是正义”。只是,到底是秦人的手快,还是赵括的陌刀更利,如今却是谁也不知。
......不知不觉间,华夏大地已经进过中秋,最后一片黄色的叶片也已经无情地离开了树梢,光秃秃的枝丫上罕见的几只松鼠正忙前忙后地为入冬做着最后的准备,大雁南飞,蛇熊归寂,又是一派万籁俱寂的萧瑟景象。
天地仿佛在此刻停滞了脚步,万物都已经做好了准备,等待着寒冷的降临,等待着冰天雪地将天地冻结。
本该在今日就誓师而出的燕军,却也没能成行!倒不是他们也在等待着冬日的来临,相反上至燕王,下至燕国的朝臣,无不期盼着这场战役快些展开。
只可惜,燕王也好、国相栗腹也罢,错误地估计了燕军动员集结的速度,没有了乐间等人的相助,光是将兵力集中道蓟城,便已经让总负责人栗腹同志焦头烂额了。
好在,乐间虽然没有相助,却也没有捣乱的意思,闭门谢客倒是令栗腹想怪罪也怪罪不上。
总算是卿秦还算给点力,终于在王上限定的时间里将兵力给凑齐了。可那边的武器分配和粮秣供应又出现了问题。
边军和蓟城军的矛盾也在一次次的武器分配中愈演愈烈,武备的充足与否,显然关系着战士的性命,自然每个将领都想要更多、更好的。
战力更强的边军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优先补给,应该配置最好最强的武器,可蓟城军自认为是王上的亲卫军,哪管你战力强弱,肯定要优先自己啊。
于是,本就互相看不上的两路兵马,差点就在军需出上演了一场全武行。
国相栗腹,对于这样的情况显然并没有太多的经验与办法,只是按照自己的一厢情愿,将各自主事的校尉各打了二十军棍,至于武备等物,也是二一添作五,平分了去。
这样看似
“一碗水端平”的做法,其实隐患巨大。先不说边军和蓟城军的人数相差悬殊,平均分根本就是不平均的问题,就说这床弩,本就没有多少架,还分作两边,边军倒还好,还知道要集中使用,蓟城军可完全没有这样的觉悟,床弩一发下来,便有样学样地如同发糖果似的,分发到下属各部。
好好的战略武器,硬生生地变成了一杆杆稍强一些的弓弩。当然,碍于国相栗腹的权威,边军的将士们明知不妥,却也只能忍气吞声。
若说武器的分配问题,还只是稍稍影响了燕军的战力,粮秣的问题就真的是生死存亡的问题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栗腹还是清楚的。眼见着调拨的粮草迟迟不能到位,栗腹甚至有种想要打开自家粮仓补给军粮的冲动了。
从各城县调集的粮秣,栗腹只是一纸公文下去,没有计划没有安排,导致不少城池的粮秣先要运到郡治中,再统一运往蓟城,这一来二去,能不慢吗!
好在的是,燕国出使秦国的使者传来消息,秦国已经答应出兵牵制赵军,正在集结行军之中,如此一来,晚上几日出兵倒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毕竟也可以稍稍等等秦军的节奏。
或许,这便是所谓的错有错着?不管怎样,无奈之下的栗腹还是只能硬着头皮向燕王申请暂缓出兵。
好消息是,燕王显然也知道栗腹到底是个文臣,处理这些军务不能得心应手也是应有之意,倒没有为难栗腹,甚至一句重话都没有讲,就又给了栗腹五日的时间;坏消息是,因为燕军开拔的延后,即便蓟城已经实行了相当严厉的宵禁手段,却也依旧没能阻止消息的外泄。
“燕军大肆集结,人数超十万,其意图不明。”的消息,如同雪片一般飞速地朝着各国国都所在地传递而去。
很快,在燕军尚未开拔之前,赵括和赵国的朝廷都得到了这个消息。可令人意外的是,不仅是赵国朝廷,就连赵括也对这个消息无动于衷,仿佛燕国的一切根本无需理会一般。
赵国朝廷上下有如此想法倒也属正常,毕竟赵国才将当世最强的秦国给打败,而燕国作为秦国的小老弟,又岂敢打连他大哥都不是对手的赵国的主意?
有着这样自大的想法,无视燕军大肆集结的消息也就再正常不过了。至于赵括那边,不是不想理会,而是没有精力再去理会了。
因为燕国这边迟迟没有行动,草原上的胡人,却没有惯着赵括的意思,依旧按照他们的既定计划,开始一路集结向南,而最近的部落甚至已经迫不及待地逼近了桑干城一线。
简直是狂妄!好在,这个消息,显然燕国的君臣都并不知道,否则的话,燕军恐怕还会继续推迟开拔的时间,至少让胡人和代地的赵军打起来再说,如此赵括势必分身乏术。
即便如此,赵括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燕军的消息既然能够传来,想必应该就快要开拔了,这就很难受了。
赵括是打胡人呢还是直接回邯郸呢?要知道,从蓟城到邯郸城可要不了太长的时间。
打胡人,一旦燕军突然出现在邯郸城,赵括又已经带兵出征,万一邯郸真出个什么意外,就悔之莫及了;带军回邯郸,当然是最为妥当的,可是师出无名,不是谁都能理解燕军集结必定是为了赵国而来的,而眼前的胡人入侵却是实实在在的。
不得不说,误打误撞中,燕军的开拔时间令赵括很是难受。当然了,若是此时燕军已经按照原计划开拔,或许赵括会更加的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