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出得邯郸登祭坛
巨大的马车缓缓从宫门之中驶出,随即王宫之上便传来一阵呜咽的号角。
那当然不是战斗的冲锋,而是祭天的鸣奏。
紧接着,鱼贯而出的护卫对于百官又为这悦耳的鸣奏增添了几分铿锵的色彩。
一众的兵卒在前方高唱着:“王,出!祭,天、地!”
紧接着,伴着哒哒的马蹄声,道路两旁早已准备好的额火盆中瞬间丢入了无数竹筒,爆竹之声,响彻宫门之前!
驮着赵括的战马们显然早就经过而来无数的训练,即便身边无数爆竹声传来,依旧没有丝毫的慌乱。
显然,负责护卫的赵韦等人也是想了诸多的办法的。
踏过爆竹声声,一行人已经来到了宫城之外,李牧已经带着大军在此恭候多时。
眼见着马车驶来,李牧随即举起了手中的令旗。紧接着,王城之外,并排而立的上百面大鼓齐齐躁动了起来。
“咚......”
“咚......咚......”
自王宫而至城门楼上,如同号令一般,有慢及快,由小及大,似有排山倒海之气息,更有震天撼地之魄力,端是振聋而发聩也。
端坐车辇之上的赵括,透过重重帘幔,静静地欣赏着眼前阵阵擂鼓与爆竹的共鸣,宛如回到了小时候的过年时节,那个趴在窗沿上的小孩,隔着并不太清晰的玻璃窗,静静地看着窗外那鞭炮齐鸣、烟火璀璨的欢乐情形!
只是,赵括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马车在擂鼓与爆竹声中继续前进,很快到了邯郸的闹市区域,由于祭天的缘故,邯郸城当然解除了宵禁,此时虽已至子时,闹市之中仍旧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便说是万人空巷也不为过。
按照平原君的方案,为了保证赵括的安全,显然是要净街的。但赵括自然是不许的。也因为赵括不许净街,王宫侍卫们只得在马车到来前,在前方开道。
好在邯郸百姓自然也是非常的懂事,听着那擂鼓阵阵,便已经自觉地将道路中央给让了出来。人们翘首以盼着等候着赵括的到来。
随着鼓声愈来愈近,愈来愈响,邯郸城中的人群也越来越激动了起来。
整个邯郸城,十数万的百姓,竟是没有一个如往常的过年一般,在家宅中静静守岁。
“祭祀天地”的消息,虽然没有人特意地传播,却早已在整个赵国大地上传扬了开来。
漫说是邯郸城中百姓,就连远在百里之外的上党、代郡也有不少人纷纷携妻带儿,往着邯郸城里头赶。为的就是能够参加他们的王上赵括的“祭祀天地”的仪式。
赵括之于赵国臣民之威望,可见一斑也。
终于哒哒的马蹄声伴着巨型马车的出现,将热闹的人群,推向了高潮!
“大王万年!”
“我王万年!”
“大赵万年!”
涌上街头的百姓们,尽情地呼喊着心中的愿景!高昂的欢呼声,甚至渐渐将随行的鼓乐给压了下去。
端坐马车之中的赵括,随即站起了身,甚至命令赵韦撤去繁复的帘幔。
这才单手轻轻地挥舞,向他的臣民致意着。
这是啥,这是百姓的拥戴啊,是千金、万金都不换的拥护啊!
饶是赵括面上稳如老狗,但颤抖的手还是难以掩饰心中的激情澎湃。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有此民心者,我大赵,我华夏,自当万年,也必定辉煌万年!!!
随着百姓的呼喊,就连驾驭马车的赵平也感受到了别样的气息。
不由得,驾车的身子也变得更加挺拔了!
而跟在马车之后的平原君等人,看着这比肩继踵的场景,心中也是颇为的感慨,也就是这位王上吧!哪怕是赵武灵王在时,亦不曾见此万人空巷之景也!
伴着人群的欢呼,马车继续前行,赵括一行穿城而过,一段不长不短的距离,却足足走了有近半个时辰,而临近城门,人群却依旧未散,更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赶到城门口,想要赶上最后的机会......
只是,从王宫到城门,距离虽然不算太近,却也不算太远。
在一阵阵的“大王万年”的呼喊声中,赵括一行人终于缓缓地驶入了城门洞中。
转瞬之间,邯郸城已经在赵括的背后了。城内的狂欢依旧在进行着,只是赵括的身前,已经不见了诸多的百姓,早已等候的三千大军开始接替为赵括开路。
为了安全起见,城外的道路上早已被大军坚壁清野。没办法,野外不比城内,黑暗之中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若是任由百姓前来,恐怕非得要数万大军维护秩序才可。
即便是与民同乐也需要有个极限。
随着三千骑军接管了行军队列,原本热闹的场景顿时消散了不少。
三千铁甲,都是从各军之中挑选出的精锐部队,一个个人高马大,很自然地就将赵括与随行的百官牢牢护在中央。
在队列的外侧,更是两人一组,一人持刃一人持火把,杜绝掉一切可能的意外。
也正是这道火焰,直接将邯郸城的热闹缓缓蔓延到了祭天地的高台之上!
即便行军的队列已经扎实到可怕的地步,但李牧尤嫌不足,在那未知的黑暗中,周骐和孙崮各自掌握这一万多精兵,随时可以在盏茶的功夫抵达大部队,进行增援。
换言之,为了这次的祭典,李牧调集了三万多精锐兵马驻守邯郸。
而与此同时,在上党郡、在代郡,甚至是新附的武阳等地,所有的赵军都在三日前便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
但凡有人敢破坏这次的仪典,李牧当时就要让他知道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可以说,为了这场祭典,赵国从上到下都已经竭尽了全力。而这样的一次动员,几乎不亚于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调动。
能够在如此繁复的调动之中保证方方面面的安全,作为安保负责人的李牧,显然是居功至伟的。
也因此,李牧算是彻底的得到了几乎所有赵国大将们的认可。尤其一直在李牧身边查缺补漏的廉颇和田单,更是对李牧夸赞有加。
所有人都知道,下一任的上将军已经在祭祀的行进中,悄悄出炉了。
很快,在大军的护卫下,又经过了大半个时辰的跋涉,三千大军终于护送着赵括和百官来到了高耸的祭坛之下!
说是祭坛,倒真是有些简陋。简单来说,就是邯郸东北方向上的一座并不算是十分高大的土堆。
选这个地方,也没有旁的原因,有一定的高度,能节省材料,距离邯郸城也不近不远,不会让所有人舟车劳顿。
虽然这土堆没有泰山那般的雄壮,但在赵括的心中却已是足够。
至少对于现在的赵国而言,足够了。至于泰山封禅,那是之后的事情了。
当然,要祭祀天地,也不能全都是一堆土而已。在虞卿的监工之下,只用了短短的三日,便已经将土堆夯实,随即又在这被夯实的土堆之上,以黄土堆砌出了高台一座,高台之上再置铜鼎、几案、滴漏等物各一。
嗯,这就是赵国的祭坛的全部了。
显然,虞卿也力行着赵括要艰苦朴素的要求。
终于,三千大军在祭坛下停驻,随即李牧手中令旗一挥,上千战兵纷纷队列而出,将那祭坛团团围住,随即又将所有篝火重重点燃。33
你还别说,烈火之下,这简单的土堆竟然是有着说不出的威武和霸气之姿。
待战兵将祭坛重重包围了之后,李牧这才翻身下马,赶到平原君的面前,道:“禀首辅,祭坛已准备完毕。”
随即,平原君淡定地点了点头,这才上前两步,对着马车中的赵括禀告道:“请我王登台。”
言罢,众臣在平原君的带领下,纷纷一揖到底。
随后,赵括自马车而下,瞥了一眼还有些高耸的祭坛,淡定地说道:“诸卿请起,随寡人一同登坛。”
“是。”众臣纷纷应和道。
随即,赵括左手握着长剑,右手微微背在身后,大步流星地就向着不远处的祭坛上走去。
与此同时,平原君在右、廉颇将军在左,各率文武百官紧紧跟随在赵括的身后,缓步走向了高台。
很快,被夯实的土堆已经走完,剩下的高台自然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去的。
当即,赵括领平原君、廉颇与虞卿三人拾级而上。
平原君与廉颇自不必多说,那是赵国文武的首席,自然要随着赵括一起登台。
至于虞卿,却是仪式的主持者,因此也有幸跟随着赵括一道等台。
只是这区区的荣誉,便已经羡煞了不知多少赵臣。
一步,两步,三步。
赵括缓缓地等上台阶,不疾不徐,赵括知道,随着自己一步步登上高台,历史也在这一刻彻底地改写。
赵括要做的,就是稳住!
稳稳地登上高台,稳稳地完成祭天,稳稳地革新赵国......
少倾,四人已至祭台之巅。
高台之上,三牲之礼早已摆在了案几之上,而一旁的虞卿也缓缓地走早了铜鼎的面前,转过身,面朝着赵括等人。
一时间,高台之上,万籁寂静,更有凉风习习,只有那铜壶滴漏,滴滴答答地为祭祀计算着时间。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