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从长平之战开始 > 第746章 逐鹿之战终落幕

第746章 逐鹿之战终落幕

王龁在接到齐国方面情报的第一时间,便几乎就要瘫坐在地。

不用问,身为当世第一流的统帅,他当然明白齐军十四万大军被赵军一举而灭,这对于整个战国的格局会产生怎样巨大的影响。

他也更知道,自此时开始,即便秦、楚、齐三国齐力,恐怕也依旧不会是赵国的对手。

一股深深的无力感袭上心头的同时,自责与愧疚的情绪也瞬间涌上了心头。

赵国的主力大军就在眼前,想要歼灭齐国大军,一定是眼前的新郑城内的赵军进行了大规模的调动。可惜自己却是一点都没能看出来,这叫王龁如何能不自责万分。

只是,在短暂的自责之后,王龁却是很快反应了过来。

自己得赶紧撤了!

赵国淮泗的危机已经解除,其部队一定已经归来,虽然不明确其战损如何,但想来不会太大,若是此时赵军倾巢而出,将自己的大军死死拖住在颍川郡内,等其后续大军开进,自己这三十多万大军,可就真的危险了。

而自己手里的这三十多万大军,已经是秦国最后的筹码了。

不管用什么方法,自己必须尽一切可能地保住这些军队。只有有足够的军队在,才能守住函谷,守住鄢郢两处要塞。只有守住了这两个要塞,秦国才能继续存活。

只有活下去,才有机会——赵国内部发生问题的机会。

是的,虽然王龁不想承认,却也不得不承认:如今,仅靠外部的力量,已经无力摧毁赵国这个庞然大物了。

“撤。”王龁几乎在一瞬之间便下定了决心。

一旁的蒙骜闻言明显一愣,但很快也就明白王龁的想法,虽然心中很是不甘,明明如今在颍川郡内,他们的兵力还是占着优势的。

但蒙骜也明白,王龁将军的判断和决断是对的。

随着齐军被歼灭的消息传开,自己军队的士气势必降低到冰点。而原本战力旗鼓相当的两军,也会随着赵军的援军到来而发生逆转。现在走与那时再走,结果相差的恐怕不仅仅是数万大军。

当即,想明白这一切的蒙骜也是双手抱拳便答应道:“是。”

随着王龁的一声令下,本来还在佯装撤退的秦军瞬间变成了真实的撤退。而其撤退的目标,不是正后方有着楚军兵力加持的陈都,而是路程几乎倍于陈都的郢都。

是的,王龁根本不敢让大军在陈都停留。

无他,只是王龁确信,陈都必失。既然如此,秦军又何必为楚军守城。

幸运的是,因为秦军这几日一直的拙劣表演,却是让这次的真撤退行动阴差阳错地瞒过了赵军的斥候和细作。

等赵军的斥候们终于意识到不对劲,将情况汇报到了赵括的耳中,却已经是第二天的事情了。

而城外的秦军大营,也基本成了一具空壳。

有些怒不可遏的赵括,当即抛出了赵韦的三千重骑兵,并以城内所部两万骑兵和周骐所部三万步卒为先锋,浩浩荡荡地便杀向了秦军的空营寨。

几乎是兵不血刃,不到两刻钟的时间,周骐便已经将整个秦营控制在内。

只可惜,除了俘虏一千多准备烧毁营寨的秦军之外,便是一堆并无多少用处的攻城器械了。

哦,还有一批粮食,倒也足够赵括的大军用上数日的。尽管粮食不多,却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赵括当然没有被这蝇头小利给绊住了脚,当即便命令李牧率军继续向南追击。

只是,与秦军干脆地撤往鄢郢之地不同,赵军的目标却是如今被楚军占领着的陈都。

虽然陈都对于秦军而言并不重要,但对于赵军而言,却是关系都后路,也就是粮道的安全,自然赵军是不可能放过这个重点城池的。

这可就苦了楚军了。

要知道,如今的楚军主力可还在淮泗郡呢!

在得知赵军南下的第一时间,楚王便下令淮泗郡的大军立即回防陈都。

显然,在楚王的想法中,还是想要保住这曾经的国都,不管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和怎样的代价。

只可惜,面对赵军三十多万大军攻势,哪怕是楚军全员归来,又能坚持多久?

更何况如今手握十四万大军的田单,又岂会让那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的楚军,安然回到陈都。

没有丝毫的悬念,从第二日开始,田单便开始了对楚军的袭扰。

而在楚军终于得到了撤退的命令后,田单更是发动着自己的部队对楚军进行了一路的围追堵截。

可惜的是,赵括并没有告知田单秦军撤退和大军已经南下的消息,而在追击中的田单,也自然没有想到颍川的赵军还可以为他拦截一道,自然也就没有对楚军的突然撤退进行通报。

这也就导致李牧的大军虽然已经南下,却并没有能够在陈都城外,严阵以待地截住自淮泗慌忙撤回的楚军。

但饶是如此,从淮泗郡撤回的楚军依旧是伤痕累累。

十五万大军出城,却是只有十万大军顺利归来。

没办法,要不是在最后时刻,楚军的主将舍去了近两万兵力阻击田单,或许此时一个楚军也休想回到陈都。

只是如此一来,陈都城内便只剩下了区区十三万大军了。

十三万人,别说是面对颍川的赵军主力了,便是田单的淮泗方面军的十四万人,都够楚军喝一壶的了。

如果说淮泗郡出击的失败与损失,已经让楚王有些心惊,那么秦军三十多万主力大军不告而别,向着鄢郢地区撤离的行为,这是彻底地让楚王丧失了继续坚守陈都的信心。

就在李牧开始部署兵力准备合围陈都的过程中,楚王果断下令:弃城向南,回返寿春。

于是,无奈之下,一场围歼战被迫再度转为了追击战。

只是这次,李牧身边的部队可比田单的部队要多得多,尤其是擅长追击的骑兵。

嗯,应该说整个赵军的主力骑兵部队都集中在了李牧的手中,对于这样的追击战,自然是手到擒来。

没有丝毫的犹豫,李牧随即对麾下二十五万大军(赵括手中还有六万人,驻守颍川,尚在南下的途中),及尾随楚军而来的田单所部十万大军(四万留驻淮泗)做出如下安排:

以田单所部并五万新卒,共计一十五万为中路军,迅速进占陈都,以固守粮道而备不测;

以十万精锐大军为西路军:迅速向新蔡方向运动,趁机收复新蔡、曾城等地,追击秦军的同时,向南防御秦军反击。并彻底切断秦、楚之间的联系。

以十万骑兵作为东路军,迅速向南追击难逃之楚军所部,并伺机袭占寿春。

因为秦、楚两军都是一门心思的难逃,即便是赵军已经分兵,却也根本没有想要反击的任何企图,硬生生地就让赵军给追杀了一路。

中路军方面,几乎是兵不血刃便收复了重镇陈都;

西路军方面,新蔡、曾城也几乎是不战而降,大军一度进逼之郢都附近。

而秦军在抵达郢都之后,明显表现出了强烈的守城意志,西路军遂退回曾城,与秦军形成对峙局面。

东路军方面,虽然骑军竭力赶路,却终究没能快过楚军的先头部队,袭占寿春的目标未能达到。

但随即骑兵对还在路途之上的楚军进行阻击围歼,却是令楚军损失惨重,一十三万楚军之中,回到寿春之军不足七万。近半数或被斩杀,或被俘虏。

而就在赵军在李牧的带领下,对秦、楚联军进行摧枯拉朽的追击战的同时,河东方面的孙崮所部也终于传来了消息:大军已经尽数占领河东、河西两郡,除留驻安邑、曲阳一线之三万大军之外,其余七万大军随时可以回援。

当然,如今的正面战场,已经根本不需要回援了。

岁至年末,随着赵军的追击停下脚步,这场波及到整个华夏的旷世之战终于以赵国的全面胜利而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可以说,只要赵国自己不作死,这世间将再没有任何一股力量能够阻止赵国一统天下的脚步。

尽管,秦军还有着崤函之故,有着郢都的坚城以及纠纠老秦人和三十多万大正规军;

尽管,楚国还有着千里的云梦泽和数百万的臣民;

尽管,齐国也还在苟延残喘着。

但这些显然都已经无法阻止赵军的脚步了。

只是,越是到如此的地步,赵括反而越来越小心了起来。

这点从李牧的追击安排也能看出来一二——兵力最多的既不是去面对战力更强的秦军,也不是去追击收获可能更多的楚军,而是稳稳地拿下陈都,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而随着战事的落幕,新的格局形成,下一步该如何行动,却是摆在赵括面前的一个两难的选择题。

嗯,应该说,摆在赵括面前的选项有很多,多到即便是赵括也有些迷茫了。

最保险的方案,当然是鸣金收兵。

原因有三:

其一,自初秋出兵以来,此战已经延绵了半年之久,战士们也大都疲惫不堪,急需修整;同时,从魏、齐、楚三国俘虏的兵员,也急需整编,一旦整编完毕,赵国的军力将再上一个台阶;

其二,随着春日的到来,春耕也就要排上日程,继续维持如今的军队规模,势必会对来年的春耕产生不利的影响;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已经占据了华夏近三分之二地盘的赵国,只要安安心心地治理好刚刚到手的河西、河东、魏国以及陈都的土地,根本不必担心会有任何的意外,也自不必追求速胜。

当然,既然是保险的方案,也势必是收获最小的方案。

此时收兵,赵国自然是得以休养生息,可问题是秦、齐、楚国也将苟延残喘。

来年再战,他们恢复的不仅是兵力,还有士气。

而在继续战斗的方案中,又有三个不同的方向:灭齐、灭楚还是攻秦?

灭齐,自不必说,其主力大军已经在淮泗郡被消灭干净。灭齐,甚至都不需要一只主力大军,便可完成。而且,赵国还有着田单这样的大杀器,甚至不战而降,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也正因为太过简单,却也是赵括最先放下的方案。

原因很简单,齐国已经废了,再给他十年也照样发展不起来,打不打都那样,根本不需要劳心劳力地去考量。

灭楚,当然也有其道理。两场追击战已经让楚国损失惨重,正是灭楚的最佳时机。

但显然,以楚国广袤的土地,加上云梦泽的地形,赵国想要彻底征服楚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更是一定需要不少的时间的。

有这个时间,赵括宁愿把它放到秦国的身上。

毕竟,就以制度而言,秦国才是唯一一个有危险的存在。

自然而然的,最后一个选择,也是赵括最为纠结的选择——攻秦。

是的,刚刚齐国、楚国,都是“灭国”,可到了秦国这里,赵括却只敢用一个“攻”字。

到底是六国之首,如今撤回的大军更是有着三十多万,任谁也没有绝对的信心,能一举而灭之。更别说,函谷关曾经拦下过多少人......

但若是此时不攻,往后再攻,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

函谷还在那里矗立着,而秦军的数量却会越来越多,尤其是秦军的士气,恐怕要不了一年半载就又会嗷嗷叫起来。

什么?

等秦国内部的崩溃?

这恐怕很难!

越是艰难的时刻,反而越是能激发老秦人的向心力和坚强的意志。

真的逼急了,老秦人再掀起一朝变法,全面向自己的赵国学习,也不是不可能,到时候还真就不好控制了。

看着眼前的舆图,面对着这两难的选择,想到自己的纠结,赵括是真的有些笑出了声——明明手握着四个二带两王,偏偏要去害怕对方的四个三?

当年长平之战,赵国国力明显要弱于秦国之时,自己尚且信心十足,如今一统之势已经明朗,自己反而没了信心?

这样不好,很不好啊!

略略踟躇了一会儿,赵括的心中终于是有了决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