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对联
时间匆匆,到了年节。
白鹿原上冰雪覆盖。
路上不好走,鹿兆鹏还跟往常一样,先是去白鹿书院上课,然后再去中医堂找冷先生请教医术。
大半年的时间,白鹿书院的书,还有冷先生那儿的医术,全都被鹿兆鹏一字不漏的全都记了下来。
在中医堂几个月来,直接签到了一个技能,医术精通。
这下子,在冷先生那儿学习医术如鱼得水,很多的东西一下子就能够掌握。冷先生对这个女婿是越发的满意了。
白鹿书院的书虽然都已经看完了,但是朱举人胸中的知识够鹿兆鹏继续学的。
那些书也只是记在了心里,有着些东西没能理解,常常与朱先生探讨。每一次和朱举人的探究都会受益匪浅。
这一天回到了家中。
鹿子霖把鹿兆鹏兄弟两拉到了屋子里来。
“兆鹏,兆海,来,你俩一人写一副春联。”鹿子霖吩咐着他这两个儿子。
主要是今天路过白嘉轩家的时候,看到他家大门口就贴上来一副对联。他也是个识字的,写字一般,但对别人的字是丑是美还是能够分辨出来的。
路过的时候,正好白嘉轩坐在门口。
鹿子霖问他,“嘉轩啊,这对联不错,请徐先生还是朱先生写的?”
在他看来白嘉轩肯定是写不出来这样的字。
白嘉轩非常得意的答道:“我家女子灵灵写的,你看这字够灵气吧。”
得意的很,好像是在跟鹿子霖炫耀他有一个好女儿。
鹿子霖最爱的一件事就是和白嘉轩攀比,哪能让他这么得意。自己不是有两个儿子吗,当即回到家里来,让他两儿子写,没别的要求只要比白灵写的好就行。
准备好了红纸,毛笔,摆放整齐。
“兆鹏,兆海,给我写。”今天他非得挣回这份脸面。
鹿兆海说道:“爹,哥他写字不好看,徐先生为这事都说过他几回。”
鹿子霖摸了下脑袋,鹿兆鹏写字不行?不应该啊,徐先生和朱举人对他的评价可是很好的。
鹿兆海对他哥的字海停留在祠堂中的记忆。
“我试试。”鹿兆鹏提笔,姿势标准,不是野路子,都朱举人教的。
系统给的铁划银钩,再加上最近的练习,鹿兆鹏的书法早已登堂入室。
提笔写下,“爆竹喧天传喜庆,黄牛犁地播丰收。”
这内容写的不错,庄户人家,对现在未来憧憬。
鹿子霖在鹿兆海的头上打了一下,“兆海,哄你爹呢,你哥这字叫写的不好?”
鹿兆海凑近一点看着,心里委屈啊,几个月前他哥还因为书法的问题挨徐先生的叼。
心里想着,“我哪知道哥变化这么大。”
他也写下了一副对联,也很漂亮,不过显得稚嫩,不如鹿兆鹏太多。
鹿子霖赶紧把两副对联挂了上去,鹿兆鹏写的挂在大门口,兆海写的挂在里屋。
又走进了屋子,“兆鹏,再写两副。”
鹿兆鹏照办。
“迎喜迎春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
“日日财源顺意来,年年福禄随春到。”
“春风万里玉梅开,佳岁平安福满堂。”
...
一连写下了五副,寓意都是极好的。
鹿子霖看着满意的很,这才是自己的好大儿。
一旁的鹿兆海对他哥哥更加佩服了。
二人的年龄差距不大,鹿兆鹏大个两三岁的样子。
鹿子霖拿着五副对联就出了门去。
第一个地方就是白家白嘉轩那儿。
敲了敲门。
这个大雪天鹿子霖还要过来显摆找回脸面也算是非常有毅力的。
“子霖,来,进屋坐坐。”
“不坐,不坐,我等会儿就走。这不,咱家兆鹏娃写了几副对联,非常好,给他一些叔伯送些过去。”
从五副对联中选取了一副交给了白嘉轩。
把白嘉轩整的都有些无语,不过对鹿子霖这样的操作已经习惯了,几十年的交道,可以说是非常的了解他。
“嘉轩,你给点评点评,兆鹏的字咋样?”
鹿子霖盯着他,硬是要他说出一个好字才满意。
白嘉轩如他的意:“写的很好,比我家女子的功力高。”
这下子,鹿子霖才满意的离开。
虽然马上就要过年了,但是徐先生还没有回家。
徐先生也在白鹿书院,他跟朱举人是好基友,能做到同食同寝抵足而眠的那种。
大雪封路,鹿子霖不顾艰辛上来了白鹿书院。
见到了两位先生,随机鞠了个大躬。
“提前祝两位先生新年好。”
“乡约,你这礼节太重了。”
“不重,不重,两位先生把我儿培养成才,再重的礼也受得起。对了,这是咱家兆鹏写的对联,您二位是大家,给瞧瞧。”
从剩下的四副春联又拿出了两副来,一份给了朱举人,一份给了徐先生。
听到是鹿兆鹏,徐先生立马上了心。
“这是鹿兆鹏写的?当真?”徐先生疑惑的问道。
“对,就是兆鹏写的。徐先生,您看写的好吗?”
“好,何止是好,极好。”
听到这样的夸赞语,鹿子霖得意的很,仿佛徐先生是在夸他一样。
“两位先生,那我先下山去了。”手上还有两副对联呢,还要再送出去。
待到鹿子霖离开,徐先生有些震惊地看着朱举人,“这真是兆鹏写的?”
“当然。”朱举人非常自信的回道。
“老徐,你看看,兆鹏经我调教的这几个月来,别的不说,就这手字是不是在你那儿的时候,天差地别。”
朱先生调侃着他。
徐先生有些气人,但这是事实,鹿兆鹏还在祠堂读书的时候那个字确实不行。
可他不知道的是,至少书法鹿兆鹏大半是靠着系统,和朱举人的关系其实不大。
两位先生开始讨论起这字来。
“笔势雄健洒脱,大小,开合,跌宕有致,自成格调,粗细变化明显,更见自由,至少得有十几年的功力。老实说,我的字恐怕都不如兆鹏。”
朱举人说道:“老徐,你再摸摸这纸张的后面感受一下。”
徐先生照办,摸到了背后的凹痕,更觉震撼,“这是入木三分?”
相传书圣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这个词就那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