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三章 朕就只是个陪衬
延平十年,盛夏。
李重回到了洛阳。
李重再次回到洛阳的时候,这洛阳的人口,也似乎比以前多了很多。
回到了家里,问了问拿着扇子正在那里扇着的李丽质她们,才知道今年洛阳又搬来了十万户人。
当然!
这个肯定是强制性的。
其中有不少是富户,也就是商人,还有一些从事各种行业的匠人。
李重便暗道难怪。
他就说,这洛阳的百姓怎么好像一下子都富起来了。
原来是这个原因啊。
好好地焚香沐浴了一番。
然后……
又跟李丽质弄得不得不再洗了一遍。
第二天。
这才进宫向李二汇报自己在辽东的所见所闻。
「稚奴过得还好?」
「还行,妃子不少。」
实话实说,李重对此不由得有些担心。
不过……
为了繁衍后代,这似乎也是没有办法了。
而且……
估计是在李治的带坏下,四小只都已经有了姬妾。
当然!
李重自己也有不少,因此,他也没有办法去指责别人。
唯一让李重比较担心的,就是他们能不能清楚大局。
懂得什么叫做轻重。
听说李治在辽东那边过得还行,甚至,除了王后,都有了四名姬妾当妃子。
李二也是慢慢地放下了心。
大概是在李二看来,这并非是什么不好的事。
「那他治国如何?」
李二又问道。
「国家应该治理得还行,虽说我没有到过他们的朝堂,对他们的朝臣也仅仅只是匆匆看了看,但是至少,百姓都过得很安乐,国家政令,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昏政。」
「你那四个儿子呢?」
「我那四个儿子,也就那样,普普通通,大儿子李昂然成了辽国的宰相,跟房玄龄差不多,李悠然成了李靖差不多,李纯然更像个军人,李幼睦则最像年轻时的我,喜欢躺在科学院里煮茶睡觉。」
「你自己倒是可以去见一见你自己的儿子,朕是想见也见不着。」
李重;「你这不是年纪大么,我怕你出去了,在海上出事,而且,你身体太弱,万一舟车劳顿,病了怎么办?那史书上,就是你去辽东打了一仗,然后回来以后,你就开始服食丹药,然后……你就死了。而且……在你死之前,你好像还得过一次痢疾。」
所谓痢疾,一般是由细菌引起的,是一种肠道传染病。既有急性,也有慢性之分。
通常具体的表现,就是腹痛、腹泻,还有大便中带有脓血。
这种病,往往是通过食用生冷的东西,或者是饮用了不洁的水源而造成的。
而众所周知,唐代贵族都喜欢吃鱼生一类的东西,这大概也是后世日本寿司的起源,或者说日本人那么喜欢寿司的原因。
李重猜,到了李二生命的后期,由于一方面,年老,抵抗力衰弱,然后,又吃了不干净的鱼生,于是……….
这痢疾也就找上门了。
若是年轻人得了痢疾,那说不定凭借着自身的抵抗力,再加上中药的固本培元的作用,说不定抗一抗,一两周过去,这病慢慢地也就好了。
然而,李二毕竟是年老了。
他可未必能够扛得住。
而且……
李重现在严重怀疑,李丽质就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才腹痛死的。
像现在,公主府从一开始就不让吃鱼生,甚至是生冷的东西,所以李丽质到现在可以说一点事情都没有。
后世因为有抗生素,甚至就连在河水里面都能检测到微量的抗生素,那这些痢疾自然也就销声匿迹了。
可在古代,古代可没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
虽说李重说是这样,但是……
李二也还是很想去见见李治。
毕竟,李重都去了,为什么他不能去?
如果现在不去的话,那以后估计也就更加没有机会了。
李二紧接着便道:「反正朕也活不了太长久了,就算是在路上死了,也没有什么可惜的。」
李重:「……」
「可以让李治回来啊。而且……你有没有想过,还有皇后呢。」
其实李二就是想去辽东看看。
毕竟……
他都还没有去过辽东。
不过一想到,皇后确实是个问题。
随后他又十分果断地放弃了。
实话实说。
李二现在越来越觉得做陛下没有意思。
因为他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
对于朝中的大臣,说实话,以前他还能励精图治,对每一名官员的优缺点,都能有所了解,甚至,把这些官员的优点缺点都挂在屏风上,经常时不时看一下,对于表现好的,予以擢升,对于表现不好的,予以贬斥。
但现在嘛……
他已经完全没有了那个心情,或者是精力。
年纪大了,是一方面;心中松懈了,觉得无所谓了,又是另一方面。
因此……
到了这一年,李二也是很认真地对李重道:「你说,如果让太子全权代理国事,会如何?」
所谓全权代理国事,就是他真的什么都不管了。
不管是官员任用,乃至于军国大事,他都不管。
李重听到这,也是心中一惊。
然后很是气死人不偿命地道:「我不信陛下你能有这样的觉悟。」
李重这话一说。
搞得李二都不知道接下来要跟他说些什么。
当初,玄武门之变,是他逼着太上皇册立他为太子,然后再逼着太上皇把所有国家大事都交由他去全权处理。
他自然不希望,自己后世的子孙也像自己这么做。
所以……
如果他能主动让位,当然,这或许只是他自己的美好幻想罢了。
不过……
这至少算是一种赎罪。
他是考虑了很久,才跟李重这么说的。
结果……
他刚刚说完,李重便这么说。
你让他接下来该说什么才好。
不过确实!
李重说得也对。
古往今来,根本没有哪个皇帝能有这样的觉悟。
除了他李世民。
然后,李二便深吸了一口气,又长长地呼了出来,等平复完了自己的心情。
这才道出心中的无奈:「我的精力一天不如一天,对那些国家大事,也不太想上心了,我觉得都是你给惯的。贞观以前,房玄龄的功劳最大,贞观前十年,魏征的功劳最大,而在魏征死后,你的功劳最大。尤其是如今大唐之所以能如此太平,你的作用不可忽视。可也因为这样,你让朕没有了目标。」
「大唐今后要变得如何,全在你的脑海中,朕就只是个陪衬。」.
摆烂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