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金蛟(2)
三
“就不能吃顿饺子再走么?”我坐在副驾驶打着呵欠,“好歹歇歇脚补个觉,疲劳驾驶可是大忌。”
月饼仰脖灌了瓶红牛:“你要是困了就去车厢睡会儿。回古城搜集的线索足够多了,也确定了奉先和木利夫妻没什么问题,抓紧时间吧。”
月饼不这么说我心里也有数,且不说那股神秘力量处处抢占先机,如果真是月野他们几个人,说不得也要抓紧时间行事,才能弄清楚其中的谜团。我们在图书馆确定了任务目标和蒙古草原最著名的那个人有关,根据那个人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月饼推翻了“任务目标在离河”的观点,认为真正的任务目标应该是千年来最神秘的历史谜团——那个人的陵墓所在地。
据说那个人死后,他的后代用两片厚木板按人形大小凿空,把遗体放入,再将两块木板合上,制成“棺材”。然后把棺材放在一辆平板牛车上面,对着牛屁股捅上一刀,牛吃痛拉着车狂奔,棺材落在什么地方就是安葬地。定好了地点,奴隶们挖一个很深的坑,把棺材埋进去。
棺材入土,奴隶们五花大绑平躺在草原,眼睁睁看着士兵们纵马来回驰骋,被马蹄践踏得血肉模糊,与踩得稀烂的青草一同融进土里,士兵们随即封锁住这一地区,不准任何人入内。这种人血、油脂灌溉的土壤异常肥沃,来年青草长得极为茂盛,完全看不出陵墓痕迹,只是青草叶边会长出一圈淡淡红晕,枯荣三年消褪,直到这时士兵们才会撤走。
为了避免祭祀时找不到地方,陵墓初建成时,士兵当着母骆驼的面杀死小骆驼,来年祭祀的时候,由思子心切的母骆驼寻找墓地。
若是母骆驼死去,再换一对骆驼母子进行这个异常残忍的寻墓方式。
按照前几次任务的经验,线索藏在那个人陵墓的可能性极大。
我琢磨着这个可能性还算靠谱,心里多少有些很难形容的兴奋。如果现了那个人的陵墓所在地,就算不能公布于众,也有种“解决了历史谜团”的参与感。
下面问题来了,陵墓究竟在什么地方?那个人所建立的朝代短短百年,号称草原最辉煌的“黄金家族”就此分崩离析。尤其是朝代即将灭亡的那几年,战火连天,估计没有人记得“杀小骆驼,母骆驼寻墓”的祭祀方式,这条唯一的线索算是断了。
我们总不能跑到草原,坐着牛车,牛停哪儿就是墓地位置吧?这也太草率了!
各国考古学家对墓地位置有四个推断:一是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南,克鲁伦河以北的地方;二是蒙古国杭爱山;三是中国甘肃的六盘山;四是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境内的千里山。
根据史料记载,那个人在远征西夏时受伤,1227年盛夏季节在六盘山避暑养伤时去世。按照黄金家族的风俗,去世三天就应送回草原下葬,是怕尸体腐烂,灵魂无法升天。考古学家将陵墓的地点推测于六盘山,考虑的就是“去世三天下葬”这个因素。可是按照路程距离推算,以当时的人力物力,完全可以在三天内把那个人的尸由甘肃六盘山运至草原,所以最有可能的地点就是千里山。更何况六盘山当时属于西夏境内,还没听说哪个朝代的君主战死敌国,连尸也捎带手埋在那里,于情于理也说不过去。
从千里山格局上看,沟谷浅缓,地势平坦,西有大河,东为山屏,山虽不高,却形如王座,山前草原纵横开阔,正应了“王气居中,西兵东庭,国运昌平”之相,倒是君主陵墓的上佳走势。
何况《元史》中记载,“太祖二十二年围西夏,闰五避暑于六盘山,六月西夏降,八月崩于萨里川哈剌图行宫,葬于起辇谷”。起辇谷正是千里山中的千里沟另外一个称呼。
科普完毕,还有件事不得不说。
之所以毫不犹豫排除前两个推断,倒不是其他原因,只是我们总不能开着福特房车大摇大摆冲过国境线,直抵蒙古国吧?那真成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四
古城距离千里山不远,月饼一路开得风驰电掣,到了山脚下还不到零点。
正是深冬季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象压根儿没有,北风卷着积雪打着旋儿,地面凝固着一层掺杂黄泥的积冰,黄白相间,显得无比肮脏。远眺千里山,乌黑的山体覆盖着斑驳白雪,稀稀拉拉的树木横生竖长,更是杂乱不堪,早就没了曾经的雄浑之势。
很难想象,这是叱咤风云的一代天骄葬身之地。
我下意识地望向北斗星方向,墨黑色的夜幕笼了层乌云,许多星星隐约不见,那颗死兆星却依旧耀眼。我联想到贺兰山的经历,一阵冷风吹过,顺着衣领灌进身体,忍不住打了个哆嗦:“这里不会有什么人熬、雪女、阴尸之类的玩意儿吧?”
月饼检查背包里的装备:“说不定还有吸血鬼哦。”
我灌了口二锅头暖暖身子,听了这句话差点把酒呛进嗓子眼:“月饼,你丫也学会忽悠了?吸血鬼是欧洲的好不好?闲得没事跑千里山来一场‘说吸血就吸血的旅行’,估计国境线都过不了就被凡赫辛用银枪做了吧?”
“也就南少侠的脑洞能把这么多事儿凑到一起,”月饼扬扬眉毛,眯眼望着千里山,一把摁住我的肩膀。
我没反应过来,“噗通”跪进雪窝子,膝盖又疼又冷:“你丫干嘛?拜山神啊!”
月饼伏低身子,指着千里山东边半山腰:“看那边。”
我顺着方向看去,只见十多个忽忽闪闪的火苗在山间若隐若现,火苗间距大约一米,隐隐看到一队人在山间穿梭。
“他们也找到这里了?”我想到那股寻找任务线索的神秘力量,说不定月野也在队伍中,忍不住有些兴奋。
“还不好说。”月饼挎上背包,“抓紧时间。”
我收拾着装备,又多瞥了那队人几眼,忽然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一时间愣住了神。
月饼见我戳着不动,伸手在我眼前摆动:“想女神月野清衣了?那还不麻溜的?”
我从月饼的指缝往山间看去,心中一动,终于明白了哪里不对劲。
想通了这一点,我忍不住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月饼,那队人,可能不是人。”
月饼愣了片刻,眯眼望去,长长吸了口气:“冥人赶山?”
我仔细数了数,18支火把,正应了“冥人赶山”所需的“双九互阴阳,千里寻坟场”这句话。
我之所以觉得不对劲,是因为古城图书馆有本《寻墓密扎》,详细记载了古往今来各种探墓术。常见的“观星定穴”、“望山启墓”、“探土搜陵”暂且不提,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冥人赶山”。
“冥人赶山”的由来倒也有趣——
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自称“天公将军”,率领信徒动“黄巾起义”,不久张角病死,义军被东汉军队镇压。张角死后,他的《太平要术》为夏侯氏所得。
这本书可是大有来头!据说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
张角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
言讫,化阵清风而去。张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
为“太平道人”。
《太平要术》分为“天、地、人”三卷。天卷以星辰变换,气候更迭推知人间气数,朝代兴衰;人卷记录了符水治病,咒语祛邪种种法门。最神奇的当属地卷,书中详细记载了百川名山的格局走向,以及如何操纵“冥人”寻墓探穴。
“黄巾之乱”带来的影响实在太大,东汉朝廷将《太平要术》列为禁书,十多个赝本全都销毁,民间私藏此书者必诛九族。夏侯氏得到真本,秘密研习,推知曹家幼子阿瞒(曹操)必为一方雄主,主动与曹家交往靠拢,将此书送与曹操,算是交了投名状。
曹操得了《太平要术》,依天命而行,短短几年崛起中原,又凭此书喻示打赢了历史中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大败袁绍,确立了一方霸主的地位。
及至三国时期,连年战乱,国力消耗甚巨,曹操建立虎贲军,意为“如同老虎勇猛地奔走追逐野兽”,明着是亲身禁卫军,暗着却是依照《太平要术》的“地卷”四处寻墓,挖掘陪葬品充斥军资。
“冥人赶山”则是“地卷”中最诡异的寻墓方法。
所谓冥人,是在掠国夺城之后,选皇族或者达官贵人血脉的后裔,自三岁起豢养在体型相仿瓦瓮,荫于地下三丈的暗室,终年不见阳光。每日以尸液浸泡,喂食同族的人骨、血肉捣成的糊糊。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加大瓦瓮,直到冥人十六岁时,五脏六腑、血脉筋络完全纳入尸气,与死人无异,才从瓮中取出,用细竹筒刺入筋脉,注入红花、接骨丹、藕梗、鸡爪等药材研磨的浆液,促使肌肉迅速生长,使萎缩的胳膊、双腿能够自由行动。
冥人常年浸在尸液,不见阳光,双目看不见东西,瞳孔为白色,皮肤早已泡得糜烂不堪,根本不能接触阳光,只能夜间行动。冥人虽然手脚能动,关节却是坚硬无比,走路宛如僵尸,直着腿儿左右摇摆肩膀,必须由赶尸人用铁丝穿过锁骨,尾相连才能统一行走。
入山探墓,冥人体内尸气与地下陵墓的尸气产生共鸣,倒有些类似于“杀死小骆驼,用母骆驼寻找方位”的原理。至于举着火把,是为了用阳火驱散杂乱的阴气,避免冥人被外气干扰。
这种探墓术不仅消耗时间财力,又过于残忍,而且培养冥人的成功率极低,早在三国末年就已失传,没想到居然在千里山遇到了。
我之所以想到这是“冥人赶山”,一是这都什么年代了,二半夜的一群人不用手电筒居然打着火把,这不是脑子进水么?二来这群人走路姿势很奇怪,彼此始终保持着相同的距离,这完全不符合队伍夜里走山路的常识。尤其是月饼把手指竖在我眼前的时候,挡住了周遭的虚光,勉强能看到这群人的肩膀处连着一根极细的绳子。
“八族里除了魇族,谁还擅长赶尸?”我脱口问道。
月饼摸摸鼻子:“不知道,反正不会是蛊族。”
就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看到了更诡异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