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分而治之
没等太久,回京的第三日,傅津川就受命前往宫中参与议事。
大明宫的谨身精舍的外殿中,左右仆射李辅之、谢佥两位宰相领衔的六部尚书以及御史大夫等文官。
辅国公杨继勋、信国公汤显宗以及一众国公、侯伯还有在京殿帅。
文武大臣几十人,分作两边,并没有让殿中显得拥挤和狭小。
殿中的正北方向悬挂这一张巨大的天下舆图,包括北境的金帐汗国,西海高原上的青唐,佛宗控制下的西域诸国,以及天下之中大晋王朝。
而在巨型天下舆图的旁边,还有一张稍小的舆图,这张图的主要呈现的是大晋西部的山川河流,城池关隘。
囊括了剑南、山南、陇右、朔方、河西、关中以及刚从江南道分出来的黔中道。
“荆州都督王鹤臣追击逆贼成浚所部,在巴山一带奋战月余,击败逆贼成浚和刘台卿所部万余人,而后逆贼成浚所部又流入了山南道的忠州和万州...”
“方虬和方蛟所部,在关中为王雄毅所部镇国军击破,而后又在梁州与雄武军大战一场,不胜之后入蜀,并与原来在蜀中作乱的张侠所部汇合,蜀中目前的红莲军,已经将近十万人...”
“西虏在年后发布征召令,十五以上男子和六十以下男子全部都要参加集结,按照青唐人的时间来看,正好是红莲军进入关中的时间...”
“大元帅行已经令夔州都督朱灵石率军去剿灭流入忠州的逆贼成浚所部,王鹤臣率军退回了荆州,程锦堂率军正在商州待命,关中的援军已经入蜀...”
为众人宣读军情的是牛道骞,从工部迁任兵部之后,这位牛尚书的气度越发的威严。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yeguoyuedu 】
他本就身材高大,声音浑厚,就外表仪容而言,若是换上一身甲胃说他是个大将军也不违和。
道君皇帝和左仆射李辅之都非常看重他,宰相之位与他来说,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所以牛道骞也是朝野皆知的“储相”。
“臣以为,剑南道确需大将坐镇,不过若授以节度使,还需慎为之。”
说完了军情之后,牛道骞又一次重复了自己的意见。这也几乎是代表着大多数文官的意见。
剑南道从地理位置上说,南接南诏,西接青唐,作为边陲要地的确需要重兵把手,而原本以南京留守司统兵的权力格局已经无法应对现在的状况。
但蜀中特殊的地理位置,却又不得不考虑。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无论是出川还是入川,都要面对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蜀中可以作为一个四塞险固的独立王国。
历代可是有不少据有蜀中为乱者,朝廷想要剿灭往往需要花很大的精力以及人力物力。
所以文官的想法是节度使不能设,派遣一个临时的行军总管或者都部署,统领战事即可。
而武将们的想法自然是与之相反的。
毕竟多出一个节度使,对于勋贵武将门来说,就等于多了一个权柄极大的位置。
大晋的文武百官就在此事之上形成了巨大的分歧,从一个月前接到了河西以及陇右方面的情报之后就开始围绕这件事争论个没完。
所以在牛道骞说完之后,辅国公杨继勋立即出言道:“如今战事紧迫,剑南道又是边镇要地,正该设一节度,统管军务。非节度使无以统摄诸军。”
随后文武大员们就围绕这件事是各抒己见,基本是就是文官言说要慎重,但没明着反对。
武将这边是一力主张剑南道建节。
傅津川之前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小朝会,所以他也没有贸然插话,就坐在父亲身后的位置上,一言不发的观察着堂内的形势。
道君皇帝端坐中位,不置可否,也始终没有表露自己的倾向。
文官之中李辅之和谢佥并没有参争论,始终保持着宰相气度。
武将勋贵这边,作为当朝第一名将的定国公冯神绩没有来参加议事,因为去年的一场大病,一直到现在,久卧病榻。
英国公傅懋修则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同样没有开口说话的意思。
至于傅津川的外公辅国公杨继勋,还有同样是勋贵老臣的信国公汤显宗是武将之中最主要的摇旗呐喊者。
道君皇帝自然能明白这些人的现在的争执是为了什么。无非是文武之间的争权夺利。
看着场下众人也有些心烦气躁,在众人之间扫视了一眼,然后问道:“英国公以为如何。”
傅懋修听到询问这才进言:“臣以为,可先设剑南节度,统管蜀中战事,等到时局稳定之后,将起一分为二,以免有人据川蜀地势险要为乱...”
这番话却是让道君皇帝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倒是不错。
虽然没有明着表态,但堂中不少人,都看的出来陛下其实已经心里接受这个提议了。
议事之后,文武大员三三两两的从大明宫走出来。
辅国公和信国公走在最前面,傅津川落后半个身位陪着外公说话。
十几步的距离之后,是傅懋修跟李辅之还有谢佥三人并肩而行。
“剑南道的局势不容乐观,英国公或可往蜀中一行。”
傅懋修听到李辅之的话之后直接摇了摇,“李相高看我了,我虽然知兵,却不善用兵,现在剑南道需要有一位名将坐镇,我若去剑南道,怕是会误了国事。”
“令郎如何?”
傅懋修笑道:“若是说道用兵,自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李辅之和谢佥闻言都笑了笑。如同傅懋修这般武勋重臣,很痛快承认自己这个“名将”“不善用兵”,还真是有些坦率。
而且这个青出于蓝的比喻也是极为恰到好处。
“听说定国公最近不太好?”另一边的谢佥问道。
同为武勋世家,消息比较灵通的傅懋修叹了口气:“可能就在这几日了。”
谢佥和李辅之闻言都有些暗然。
虽然文武殊途,但这两位宰相还是对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定国公有些唏嘘之意。
定国公在去河东之前,一直是殿前司都指挥使,殿帅之首,更是大晋公认的第一名将,
作为武勋将门的代表人物,跟李辅之、谢佥这些代表文官的宰相们自然是不可能井水不犯河水的。
虽然在朝廷上自持身份不会公然争吵,但私底下的争锋是绝少不了的。各自代表着朝中的文官武将两大群体。彼此之间争的其实也不是钱财、田产这样的小利,而是权位,是背后的许多个家族的进身之阶。
所以他们对冯神绩这位当今武勋之首没什么怨念,有的只是立场不同,不得不为之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