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施压
李安是从王府的时候就跟着皇上的老人,自然了解皇上对和亲一事的态度。而皇上对和亲一事的态度,便是对待坤宁宫和储秀宫的态度。
“怎么啦?李总管。坤宁宫的不能收吗?”那小太监一头雾水,从前也见过其他小太监为别宫送礼,向李总管打听皇上的行踪。
如今,自己只是打听一下皇上对和亲一事的态度,怎么就像是惹了砍脑袋的大祸似的啊。
李安在宫中多年,自然知道身为小太监的不容易。他摇摇头,正要指点眼前这年轻的小太监,眼角的却瞥见他们讨论的正主已经来了。
李安撇下小太监,三步并作两步的下了台阶,一脸的谄媚的笑着道:“皇后娘娘怎么来了。”
他说完,跪在地上,却是行了大礼。
“哟,李总管是皇上面前的红人,用不着给本宫行这么大的礼的。”慕容诗吟皮笑肉不笑的道。
李安暗自叫苦,往常自然是不用的,可自己刚刚站在殿外拒绝小太监那一幕,不知这位正主看进去多少。
“娘娘金尊玉贵,自然是值得的。”李安低着头,仍是不敢起身。
“行了,李公公,还是进去通报吧!难道让娘娘陪你在这儿站着吗?”搀扶着慕容诗吟的荷香道。
李安连忙爬起身来,道:“不敢,不敢。奴才这就去。”
他转身就往殿内小跑,却赶上煜王殿下正好出来。
楚霖烨见到慕容诗吟,嘴角扯出一丝笑。他走上前,躬身做礼,道:“皇嫂的气色看上去不太好,看来近日又操心了不少事儿吧!”
慕容诗吟眉头微皱,心下疑惑。往常与这六王爷井水不犯河水,一直以礼相待。今日见面,竟然出口讽刺。
“王爷想多了,本宫每日待在后宫,不及王爷要辅助皇上处理政务来的操心呢!”
“娘娘,皇上喊您进去呢!”李安站在殿外,大声喊道。
“王爷慢走!”慕容诗吟微微一笑,从楚霖烨身旁走过。
楚霖烨出了宫门,并没有回府。而是打马,去了镇国将军府。
经过也邺城赈灾一事,连峰对楚霖烨的偏见消除了许多。因此,一听到下人说楚霖烨来访,便备茶接见。
楚霖烨进了正厅,左右扫视一圈,见只有连峰一人,于是道:“事情紧急,本王就直说了。丞相伙同文武百官逼迫皇上于和亲一事就范。连二小姐,何在?”
连峰听完,气的一拍桌子,道:“慕容这个老匹夫。处处与老夫作对。别的不会,竟会耍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这若是在战场上,老夫早将他砍了。”
“连老将军,如今不是置气的时候。百官上奏,不是小事,皇上急需一个交代。”楚霖烨语气里已经带了些许焦急。
“老夫明白,只是你有什么事跟老夫说即可。清儿一个小姑娘,也不好直接跑到朝堂上说自己不嫁吧!”
对于连峰的耿直,楚霖烨有些无语,只得耐心解释道:“本王已有对策,只是还需要连二小姐亲自配合啊!”
连峰这才恍然大悟,赶紧起身带着楚霖烨前往清洛院。
两个人来到连清的房间,才发现连清并不在房间,只有瑟儿和她怀内的云络。
“小姐呢?”连峰冲着瑟儿问道。
瑟儿被突然发问,一时想不出编排的理由,便支支吾吾的道:“小姐……小姐……”
“事关你家小姐的终身大事,你若是不怕你家小姐远嫁,便尽管继续耽误。”楚霖烨使出激将法。
瑟儿一听,果然面露焦虑之色,“小姐,在西厢房。”
楚霖烨与连峰对视一眼,都觉得有些惊疑。只是和亲一事紧急,他们也没空深思,便直接奔向了西厢房。
守在门外的筝儿大老远就认出了自家老将军的身影,赶紧跑进房间报信。
“小姐,老将军来了,还有煜王殿下。”
连清已经为连清输完真气,正在跟他了解丞相府的详细情况。
她听到筝儿的禀报,对着床上的连英吩咐道:“我出去挡一下,若是能将他们引走,你便可以好好休息。倘若不能,我会叫筝儿先进来,你便躲到床底下。”
连英连声应好。
连清便随着筝儿,出了房间。正巧就在门口,碰上了连峰与楚霖烨。
“父亲,你找我啊!”连清挽住连峰的手腕,就把他往外拉。
楚霖烨站在门口,望向屋内,筝儿却站在门口,挡住他的视线。她低着头,不敢看楚霖烨的眼睛。
“是你和亲的事情,慕容的那个老匹夫居然敢伙同文武百官逼皇上答应你和齐国太子的婚事。”连峰气愤的说道。
饶是连清心内已经坐好最坏的准备,听到这还是有些不舒服,但是当她转头,看见站在门边的楚霖烨,心里居然稍稍安定了些。于是她道:“想必煜王殿下有了什么对策了吧!”
连峰闻言,笑道:“我的清儿真是冰雪聪明,煜王殿下前来就是专门给你解围的。”
连清挑眉望向楚霖烨,心道,还不快过来,望半天也不让你进去。
“那快请煜王殿下进正屋说话吧!”
楚霖烨心里奇怪这小狐狸鬼鬼祟祟的在搞什么名堂,但是没有办法。眼下还是和亲的事情要紧。
他于是放弃追究那西厢房,跟在连峰父女的身后。
第二日,早朝上。
楚瑜坐在帝座上,扫视着文武百官,朗声道:“关于昨日众位秦家递上来的折子,朕都看了。”
慕容丞相递了一个眼神给尹太傅,尹太傅于是上前,道:“不知皇上考虑的如何了?东庭与齐国和亲,百利而无一害,有利于两国长久邦交。”
楚瑜笑了笑,道:“爱卿说得很好,只是这和亲一事于我朝来说,是大事,是国事。虽然连清并不是公主,但是依照祖规,朕要前往天坛祭祀神明,禀报此事。”
慕容丞相一听,面露喜色。这是变相同意亲事了。这皇帝果然还是年少,经不得大臣们全体上奏的压力。这便妥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