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全功
乾隆五十年八月初九,扶桑天皇派遣使臣请求投降。愿去帝号,称臣纳贡。
途迪不允!令调三百余艘舰船满载炮弹补给赶赴扶桑。
乾隆五十八年十月初一,扶桑天皇死,满门被乱民所灭。乱民派代表请大军入主扶桑。
途迪允之,命舰队在东京湾新建一港口,名为定倭港!大军在此进行驻扎。
岛上的乱民武士人竟相食,人口,十不存一。
据后来有人统计,原本天皇时代,扶桑总人口两千余万。
可是等到后来,大清灾后重建的时候,岛屿之上的人口,满打满算也不过二百多万。
这还是算上了野人之后。
这些人,死在火山地震之中的人口,其实并不多。影响的也不过二三十万人。
可是,富士山的喷发导致的对人心的打击,才是人口锐减的关键所在。
没的两千多万扶桑人中,有十多万是火山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弄没得。
有四五百万是因为大清的火油弹引起的大火烧没得。
剩下的一千多万,是因为自然灾害和大火引起的粮食锐减导致的灾荒和人与人之间的争斗而死的。
在大清,有灾荒,国家会赈灾。
可是如今的扶桑,没有人顾得上这种事。
哪怕是他们的粮食和田地,也被一场大火烧个精光。
如今正值秋冬交际之时,天干物燥。若无外来的粮食进来,现在的这些人,最起码有一半人熬不过这个冬天。
扶桑,可不止被火过了一遍啊!
铁甲船沿着海岸线发射火油弹,中小型战舰进入内河对沿途发射火油弹。
扶桑的每一个角落,都被火油烧的透透的。
乾隆五十一年三月,途迪命福尔康为第一任瀛洲总督。负责组织剩下的一百多万原住民开始灾后重建以及矿山开采等工作。
而三十万军士,也在各自军官的带领之下,分为四十多个五百人队赶赴各地,收缴府库,查封矿山。
这些可都是大清皇家公司的财富。
这件事由和珅督办。而福康安,则是领兵给福尔康站台。
五月,途迪用船,迁来了一百多万朝鲜移民和一百多万绿旗之人。
把他们安置在了本岛之上。相互混居。而原本的扶桑土着,纷纷被贬为奴隶,作为矿山开采,挖窑修路等事。
而他们的后代,也将世世代代如此,永无翻身之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皇阿玛!”
途迪手中拿着汤匙,给半躺在船上的乾隆进奉汤药。
“这药不苦!”途迪尝了一口,然后喂给了乾隆。
“如今,扶桑已然抵定。以儿臣看,我大清目前能够扩展的极限已经到了。”
“说说吧,你的想法。”
乾隆的脸上,已经有了老人斑。纵然保养的再好,岁月也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痕迹。
他老了!
“皇阿玛,我想,十五弟和十七弟已然年壮。您看,是不是把他们分封到海外,让他们的家奴,先去打一番天下。将来称孤道寡,也省的受制于我这个兄长,兄弟阖墙。”
“永琪,难道,你容不下你的兄弟吗?”
乾隆叹了口气,看着自己这个最得意的儿子。
“皇阿玛!”
途迪放下手中汤药碗,摇头苦笑。
“不是儿臣容不下自己的兄弟。而且生于皇家,身为皇子,我们有我们的责任和担当。我不想未来史书上说您是圣君,我是明主,然后我的兄弟碌碌一生。只要他们想,儿臣愿意给他们一个不平凡的机会。成皇成祖,或为我大清之蕃屏,儿臣愿意给他们这个造化。到时候,虽然兄弟天各一方,但是我们爱新觉罗却遍布天下。”
“皇阿玛,这是儿臣的责任!”
乾隆死死的看着途迪,一言不发。很久很久!
“永琪,你打算给你的弟弟们提供什么帮助?”
途迪听见乾隆的话语,知道这个老人的心,动了。
虽然,他是一个权利生物。虽然,他是皇帝,帝国的统领。
但是如今,他只是一个老人,一个偶尔泛起了人性光辉,想起了自己儿子的老人。
“皇阿玛!儿臣所能提供的,并不多。唯有人口,和扶持。并且,除了第一笔投资以外,剩下的,需要他们花钱进行购买。让我大清的商品,可以享有同样的通商权利。”
“换算成钱!”
乾隆不耐烦听途迪说那些七七八八的事。很干脆的问了一句。
“皇阿玛!儿臣能够为弟弟们提供五百万两白银的扶持。但也仅仅是这五百万两。如果他们选择了这笔钱,那么他们和后代将失去大清所有的权益。”
乾隆半是了然,半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五百万两,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有这笔钱,足够武装出一只万人大军维持十年的战斗力。
大清起家的时候,还没有这么阔绰呢。
“你觉得,老十五和老十七,他们适合去哪里建国?”
“皇阿玛,您看,就是这里!”
途迪用手一指,正是美洲大陆。
“皇阿玛,这块大陆足有七八个大清大小。咱们商时,先民迁居到此,在这里安居乐业。可是一两百年前,西夷人来到了这里。大陆上的先民,万不存一。如今,这里已经是西洋人的乐土了。他们每年,在这里搜刮上千万两的黄金和以亿来算的白银运回到他们的国土之中。”
“皇阿玛,这可都是咱们中华的故地啊!”
“什么?”
乾隆听闻途迪的话,勐地撑起身子,药都不喝了一下子精神起来。
“你的意思是,这片土地的银子比扶桑还要多?”
“皇阿玛,所谓扶桑,不过和云南彷佛罢了。而这商州故土,可是有着咱们四五个大清大小。正好比萤火之光怎能与皓月争辉!”
“永琪,湖涂啊,你湖涂啊!”
乾隆看着地图,用手指比比划划的说道。
这种王道之基,岂能假手于人?
若不为我大清直辖,日后必成大患。
“皇阿玛,此时商州之上,多为英法两国殖民地。我大清鞭长莫及,来不及决策。还不如分封皇子,让他们去开疆扩土,宣扬威风。等到三百年后,或许我大清的正统在彼,也说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