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治病求本
孙大夫还没有离开玉隐山庄。
不仅没离去,还接受李长风聘请,执掌了玉隐山庄的医馆。
医馆原有一名大夫和两名侍者,医术一般,不过也能当其任。因为山庄的弟子、工匠、仆役等,多为青壮年,生病的时候少,偶有头疼脑热的小病,也不难疗治。
孙大夫是大医,坐这种小医馆有点浪费。为了人尽其才,李长风选了七个聪明伶俐、有一定基础的年轻人,随孙大夫学医。孙大夫的工作也以教学为主。
孙大夫无儿无女,在京城生活了大半辈子,跟老家亲友早断了来往。他早年就跟李长风相识,也喜欢玉隐山庄的清幽,决定就在这里养老。
何青随李小去医馆,跟孙大夫谈了一下家里三个病人的情况。
孙大夫来玉隐山庄好几个月了,还没有一显身手的机会。现在难得遇上疑难杂症,自然很感兴趣。
何青表示,她这就回家去,将父母、弟弟接来瞧病。
孙大夫说:“不必!还是我去你家跑一趟吧。”
“那怎么敢劳您大驾?!”何青诚惶诚恐说。
孙大夫说:“上医治本,中医治病,下医治症。你一家三口都是寒湿之症,必有相似病因。观你精神气色,体质上中,只是略有阴虚症候,可见你父母先天体质也不致太差,之所以沉疴缠身的原因,或与居住环境有关。夫百病之生,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以望闻问切之法,只知病症;去居所看了,或能找出病因,治之于本。”
何青听得云里雾里,不过大概意思听明白了:去她家里看一看,有利于治病。
那自然求之不得。
孙大夫不会骑马,第二天,李小套了一辆双驾马车,亲自驾车,送孙大夫去何青家。
孙大夫的七个弟子都骑马相随,一起去现场学习,长长见识。
大王岭与黄雀岭相距不远,只有二三十里。李小驾车缓行,不到一个时辰,到了黄雀岭下何家村。
何青说,她老家就在何家村,村里大部人姓何,都是本家。
她又指着一座颓败不堪的瓦房说,那是她家老屋,十多年无人居住打理,就成这样了。
接下来要走山路,不能驾车。何青将马车寄放在一位族叔家,何青喊他“三叔”。
因孙大夫不惯走路,何青又请三叔雇来一顶小轿,抬孙大夫上山。
其他人都步行跟随。
山路狭窄,曲曲弯弯,路上杂草丛生,显见平时极少有人行走。
李小好奇地问何青:“何家村紧邻通往太原的官道,看上去地方不错啊,你家为什么迁居到山里来呢?”
何青说:“没办法,躲避仇家呗!”
原来,何青的父亲何炎,年轻时武功好,性格也刚烈,在太原振威镖做镖头时,遇到劫道的,不太善于圆通应对,常常与人械斗,伤人众多。
恨他的人也多,放出话来要杀他全家。为了保护妻子儿女,只好避居深山。
李小很理解何青父亲的选择。他相信,他父亲为了保护家人,也一定会殚精竭虑、不遗余力。
走了约十里,终于到了何青的家。
这是一座在悬崖腰部开凿出来的房子,里面三间石室,外面是一个砖木结构的堂屋,屋前有一个小小的场地。
屋场三面都是悬崖,只有一条长长的石阶与之相通。
石阶尽头砌了一堵石墙,墙上安了一座厚重的石门。
整个屋场就像一座堡垒,只要石门一关,外面的人很难攻进来,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小暗暗惊叹,建造这样一座房子,真不容易啊!
何青的父亲年约六十,头发花白,面容苍老,早不复当年的雄健。
何青的母亲约五十多岁,虽面容苍白,倒不显衰老,头发梳理得寸缕不乱,衣服穿得整整洁洁,颇有贵气。
何青的弟弟名不刚,年约十**岁,身材高挑,眉目俊朗,可惜面露菜色,一看就有营养不良的症状。
孙大夫替何青父母、弟弟把了脉,诊视了一番,然后背着手,屋里屋外四处瞧看,边看边给弟子们指点什么。
孙大夫看了一圈,坐下来,对何青父母说:“所谓疾不讳医,医不讳病,有话我就直说了。此地环境清幽,景色别致,偶尔来自小住,不失为休闲胜地。长住则不利于健康,寒湿之气过重,少见阳光,冬则风寒入骨,夏则暑湿郁结,伤阴伤肺。三位的病能治,但要断根,最好长住风水宜居之地。”
何炎说:“小人知识浅薄,不懂风水,请大夫指点。”
孙大夫说:“老夫在山下见了尊家老屋,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即是宜居之地。”
何炎踌躇半晌,私下跟何青和何青妈商量说,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仇家也老了,未必还有寻仇的激情。将老屋重建一下,搬回去住,应该是可以的。
何青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寻仇怕什么,我手中没有剑吗?江湖事江湖了,老是躲躲藏藏的,也不是办法。”
“说得是!该面对总得面对。”
“我们今天就搬家。先把细软拿走,去三叔家借住些日子,等新屋建好了,再慢慢来这里搬用得着的东西。”
“要这么急吗?”何炎迟疑道。
“您还有什么要想的,现在就想清楚。没什么可想的,现在就搬。”
“会不会麻烦你三叔?
“照价给房钱就是了,麻烦什么!三叔要嫌麻烦,不还有四叔五叔六叔吗?何家六房十八户,还怕找不出一个不嫌麻烦的!”
何炎见她说得在理,终于下定决心,现在就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