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血色王畿
大冢宰大宗正和先王先后逝去,整个洛邑都沉浸在悲伤之中,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太子进会继承王位,展开邦周新篇章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王子岸邀请太子进到他的宫中做客,太子进自然不会怀疑自己一向亲近的兄弟,没想到王子岸竟然在宴会之中安排了刀斧手,果断而残忍的弑杀了自己的兄长太子进。
其后率领着已经效忠自己的一支军队,在王宫之中疯狂杀戮,将整个王室近支屠戮一空。
那一夜,整座王畿都笼罩在血色之中。
王后楚芈在楚国精锐的保护下连夜出奔,逃往楚国。
翌日,四方诸侯留在洛邑之中的联络使臣们才得到这个消息,纷纷将这个惊天变故报告回去,整座王城都在王子岸的屠刀之下瑟瑟发抖。
不过王子岸并不是杀人狂魔,他杀的所有人都是有政治目的的,所以这些使臣很快就接到了来到王子岸的安抚,渐渐放下了心。
洛仁在赶往洛邑的路上,接到了这个消息。
“国君,镐京城传来消息,王子岸发动政变,弑杀了太子进和所有王室近支,根据传来的消息,三代以内的王室就只剩下他一人了。
王后楚芈已经在楚国精锐的保护下逃往楚国,现在洛邑在王子岸的控制之中。”
这个消息宛若雷霆一般,直接将洛仁劈的愣在原地,他嘴唇微微颤动,仿佛想要说什么。
“噗!”
鲜红的血直接喷出,洛仁竟然气急攻心直接晕了过去,近臣连忙将他摇醒,洛仁悠悠醒来,已经是满脸泪水。
“素王啊!这是天要亡我邦周吗?洛国付出那么多的牺牲,最终换来一个这样的结局,仁不服啊!”
前一刻他还畅想着再积累二十年,就率领着晋楚齐洛郑颖六国联军,配合着秦国将占据祖宗宗庙的西戎彻底赶走,完成光复大业。
结果下一刻就传来了这种毁灭性的消息,王子岸动手很快,没有火并,所以王畿的实力损失不大,但天子最重要的法理他却毁灭了个一干二净。
天下诸侯谁会服他?
没有威望,调动不了诸侯,还妄谈什么返回祖地!
邦周的国祚将会不可避免的衰落下去,这让洛仁感到恐惧。
洛国和邦周的命运绑在一起,邦周灭,洛国亡,他嘶哑的声音中满是不甘。
没人会想到,姬服因为太过悲伤,操劳洛成的葬礼以及后续直接病倒,竟然把这件事情忘了。
或许他从内心深处,也不想因为莫须有的猜测,就杀死自己的儿子吧。
“国君,现在怎么办?我们还要去镐京城吗?”追随洛仁而来的家臣有些不知所措的问道。
洛仁狠狠地拍了一下车架,痛声道:“王子岸,一个弑兄夺位的逆贼,践踏宗法,毫无德行的人,孤怎么可能去辅佐他呢?”
“那我们要去讨伐他吗?”
洛仁顿了一下,恨声道:“先王只有这两个儿子,先王自己也没有兄弟,他还将所有的王室近支都杀了个干净,即使是诛杀了他,还能让谁登基呢?
这位王子,敢于做出这样灭绝人性的事情,是因为对洛氏的行事风格很是了解,他有恃无恐的底气就在这里啊。
他杀光了王室所有可以继承王位的人,孤也没有什么办法了,回洛国吧。”
洛仁想的没错,王子岸自己清楚,天下诸侯之中,绝大部分都是利益为先,只有洛国威望高,行事以宗法纲纪为先。
但洛氏虽然维护宗法,优先级更高的是邦周社稷的存续,只要将邦周社稷和他绑定到一起,他就立于不败之地。
现实果然如同他所想的发展,洛国没有对他动手。
“国君,王子岸践踏宗法,如果不做出反应,恐怕无法交待啊。”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天下都会看洛国的反应,如果真的什么都不做,难道不是告诉天下人,宗法就是个笑话吗?
洛仁有些无力的挥挥手,道:“以后王畿孤不会来,以最严厉的口吻斥责王子岸,洛国对王室的朝贡也停掉。
将消息传出去,洛国百年不朝周。
以后好好发展洛国吧,王室就是一滩烂泥,靠他们撑起大旗是没戏的。”
有些心灰意懒的说完,洛仁开始让家臣给四方诸侯写信,“先向四方诸侯发一封信,说孤德行浅薄,能力不足以担任天子的卿士,所以不去王畿洛邑任职,让天子另外选择。
第二封信再言辞激烈的谴责王子岸弑兄,洛国百年之内不会再向王畿进贡。”
至于不为太子报仇,理由就很光明正大了。
虽然经常说储君也是君,但这只是尊敬的说法,程序上,太子进的确还不是君。
既然不是君,那么诸侯就没有为他复仇的义务。
况且王子岸是真的狠,他把有可能威胁他王位的王室全都杀了,就连洛侯都必须要捏着鼻子认了这个王。
家臣们只觉得这两封信非常妙,不会对洛国造成什么影响,他们根本不懂洛仁的心情。
很多人觉得没有必要这么帮着王室,但是洛氏是不得不帮,这是在宗庙之中,和老祖宗再三确认过的。
虽然老祖宗语焉不详,但深深地阴霾却印在每一任洛氏家主的头上,邦周是不同的,这是洛氏发家的王朝,因果纠缠之深,是难以想象的,想要弃之如敝屣,那是做梦。
这么多年来好不容易才将邦周的国势稍微振兴了一点,王室的军队也渐渐的恢复元气,说不准就能直接杀回镐京祖地了。
结果现在被王子岸全都毁了,心灰意冷之下,他甚至觉得邦周的天命已经不可挽回,只是希望能够多维持一段时间。
洛国的实力现在恢复的不错,但是公族子弟的大量牺牲,不是短时间之内就能补充回来的,洛仁觉得现在要专注国内了。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各国之中,各个诸侯国的反应都不相同。
晋国和齐国几乎同时痛骂王子岸,这两个国家对邦周之间的绑定虽然没有洛国这么强,但他们同样是受益于王室的。
见到洛仁的反应之后,稍微想了想就明白了洛仁的顾虑,沉默一番之后,两国国君都选择了和洛国一致的做法。
先是谴责,然后立刻停掉了对王室的进贡。
虽然慑于王室现在还不错的实力,没有拒绝承认王子岸的王位,但很明显是不准备与他有什么接触。
秦国接到了洛国不朝周的信息,秦伯造非的表情很是奇怪,他有些感伤,又有些高兴。
洛成和天子是秦国的恩人,这些年秦国的发展,这对君臣的支持功不可没。
但同时这又是一种深深地束缚,就像是拴着风筝的那条线一样。
而且洛氏一直都想要返回祖地,这与造非对秦国未来的展望是冲突的,尤其是镐京城的产出,他早就想要截留了,但是之前实在是不敢。
“王室之人不准他们过函谷关,镐京城的年贡停掉,算是报答先王对秦国的恩情吧。”
说完这句话,造非走出了大厅,他的嫡长子跟随在他的身边,望着辽阔的天空,造非还是忍不住大声的笑了出来。
“问匀,这是上天要将这片土地赐给我们啊,等孤薨了,你要继续率领着秦人在这片土地开拓。
宣公曾经说周人失去了这片土地,没想到一语成谶,现在这片土地要属于秦人了。”
颖国,洛成的弟弟洛仲数被封在这里,他的反应和洛仁几乎相同,先是气的吐血,但是紧接着他就反应过来。
楚国恐怕要北上了,作为王室的屏障之一,他有些纠结要不要出兵帮助王室。
这几国好歹都还算冷静,跟随着洛国的脚步,只是将这件事冷处理。
但楚国可就冷静不了了,拥有楚国血统的太子眼看就要登上王位,居然直接被弑杀了。
几十年的投资都打了水漂,这怎么可能不愤怒呢?
不仅仅楚王,所有的楚国臣子几乎全都心态爆炸。
这些年楚国除了拿了申国和随国几座城池之外,一直没有进攻这几个汉水姬姓国,而是向着东南方向的淮夷区域拓展。
他们就等着太子进上位,开始给楚国谋划好处,结果现在突然没了。
谁能咽得下这口气呢?
楚国高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一致通过了起兵的决策,毫不犹豫,毫不拖延。
至于洛宴的意见?
他第一个倡议伐周的!
洛氏子弟一向对自己的身份摆的清楚。
洛仁直接原路返回,没有去杀王子岸为太子进复仇的原因很简单。
太子进还不是王,而他已经是洛侯了,所以两人之间没有直属的君臣关系。
洛宴也是同样的道理,他现在是楚臣,这件事情楚国吃亏太大,而且当初就是他代表王室给了楚国承诺。
现在楚王没有丝毫怪罪,对他已经是非常大的恩典与信任。
所以他的态度是一定要摆出来的。
虽然他知道出兵不会有什么结果,这些年王室的实力恢复的很不错,即使经历王子岸这件事,只要不是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王室是能完全能应付的。
论做王的天赋,王子岸确实比他的哥哥要强,至少这一场政变称得上快准狠。
汉水诸姬的反应与楚国完全相反。
实际上从从楚国和王室结盟开始,他们就有些慌了。
毕竟这几个国家从建立开始的任务,就是为王室防备楚国的,现在突然告诉他们,对面和我结盟了。
如果不是王室强势,这几个诸侯心态都要崩了。
这些年来,申侯等人可以说是备受煎熬,时时刻刻担心被王室背刺,用他们来交好楚国。
这让申侯、随侯、唐侯三人心中对王室很是不满。
虽然二十年年来,王室没有这方面的意思,洛氏在王畿之中掌控大局,但这并没有让他们放下心来。
毕竟新的天子是楚侯的外孙,到时候肯定是偏向楚国的。
到时候王后再给他灌输一些思想,他们这三个和楚国毗邻的诸侯肯定要吃大亏。
没想到王子岸直接弑杀了太子,这瞬间解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不管其他诸侯怎么看,申侯、随侯、唐侯三人喜出望外的派出了国中大臣,携带者大批的贡品前往王畿洛邑,承认王子岸的王位。
天底下这样的诸侯还是不少的,尤其是上一次利益获得的不够多的那些诸侯,都指望着新王上位能够获得更多。
面对着复杂的局势和洛国暗中的表态,除了楚国,其他诸侯国也就偃旗息鼓,没再声张。
但是很多人都意识到,这种践踏宗法制度的人居然能够做王,一下子让很多人心中活了起来。
洛侯不再担任天子卿士,郑侯敏锐的感觉到这是一个上好的机会。
郑国是距离洛邑最大的姬姓诸侯国,在诸夏列国之中也有足够的分量。
只要自己现在到洛邑之中支撑王子岸,那么投桃报李,王子岸一定会回报给自己权力。
洛国虽然不朝周,但以郑侯对洛国行事风格的了解,
最终一定会默认王子岸的王位,那么一旦他能够担任执政,一定能为郑国获得无数的好处。
虽然不可能获得像洛国那种超然的地位,但这些年在洛成的执政之下,王畿的财富可不在少数,对于扩大郑国的实力和影响力都是有极大作用的。
整个诸夏列国,晋国、齐国、洛国保持缄默,楚国怒而兴兵,郑国站队洛邑,宋国、陈国伺机观望,秦国、费国还在与戎人血战,一群小国惶惶不可终日。
这种诡异的氛围,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将整个天下笼罩在其中。
……
对“血色王畿”的记载,周王朝官方史书中,对于悼太子进的薨逝缘由是懿王崩殂,于是伤心过度而死,所以最终僖王登基。
但是这种掩人耳目的手段太过粗糙,得益于洛氏皇族对史书的保存,我们能够看到,很多诸侯国的史书中都明确记载了“岸弑太子进”。
这种直呼其名,不为尊者讳的行为,证明僖王的作为严重挑战了当时的道德底线。
从僖王弑兄开始,整个春秋的历史都笼罩在暗杀的阴影之下,仅仅粗略统计有名有姓的诸侯就有上百位死于刺杀或者直接弑君,历史彻底滑落向礼崩乐坏的深渊之中。
当然,这件事情最严重的影响莫过于洛国不朝周,这对周王朝的统治造成了沉重打击,随后各国诸侯的表态,证明了一件事情。
一旦洛国迫于周礼与周王室断绝外交关系,周王室维持统治的整套体系都会在瞬间崩塌。
这也印证了笔者的观点,被史学家津津乐道的所谓懿王中兴,就像是建造在沙滩上的城堡,不过是在洛国付出血的代价之下的回光返照罢了。——《周王朝兴衰史》
春秋最经典的弑君环节开始,在接下来的三百年里,大概会有一百多位国君死于臣子、公室子弟之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