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追爱之穿越千年到辽国 > 第四章:年轻的大辽新帝后(01)

第四章:年轻的大辽新帝后(01)

潢河左岸,上京临潢府,大辽都城。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定都立国至辽景宗耶律贤即位不过才五十余年的时间,上京城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了,其繁华富庶程度虽远不及南方的赵宋王朝的都城东京汴梁,却也不可小觑。

早在辽太祖称帝建国之前,基于对汉族农耕文化的认同和学习,在身边的汉族士人的帮助下,阿保机已经在潢河左岸修建了三十个类似于中原汉人式的城郭。

这些城郭中既有结实舒适的房屋,也有喧闹方便的街市,甚至还有孔庙、道观、寺庙等文化交流场所。

有些规模大的城郭甚至还有宽大的城市街道和城市间的马路、驿站等设施,丝毫不逊色于中原王朝的城市。

这些星星点点的草原城市,像是文明的火种,伴随契丹民族的发展而逐渐扩散开来。

而城市中方便快捷的交换场所,既是各个草原民族见证和学习中原汉民族先进文化的地方,更是联系和维护草原各民族间重要的经济文化纽带。

所以,此刻的上京城的城市规模早已经是今非昔比:整个城市周长超过二十七里,城墙高两丈,城市的各道城门外均建有瓮城,而瓮城外更建有类似于中原城市的马面,以增加城市的防卫功能。

作为一个草原民族,能在北中国的千里大草原上修建如此一座大城,当属不易。

大辽国的京城分为皇城、内城和汉城三部分。皇城在北,又称北城,类似于一个正方形的外形结构,四周筑以高达三丈的围墙,城墙皆以黄褐色夯土筑成,下宽上窄,顶部宽约两米,底基宽约十二至十六米不等。

南墙长约一千五百五十米,西墙长约一千八百余米,东墙长约一千四百五十米,北墙长约一千四百七十米,整个皇城占地面积接近六百公顷。

皇城四面各设一门:西为乾德门,东为安东门,南为大顺门,北为拱宸门,各门宽约二十五米至三十米不等。

皇城内设有辽国的各类官署衙门与寺院,如正南街东依次就有留守司衙门、盐铁司、南门、龙泰寺、临潢府衙等。

皇城中有南北向和东西向的街道各两条,将整个城市分割成了

“井”字的形状,所以如果站在高处俯瞰整个皇城,就会发现皇城十分整齐。

大内虽是京城的一部分,其实并不是独立的一部分,而是属于皇城的一部分,位在皇城中部偏北的位置上,规模尚小,南北长约六百米,东西长约三百米。

大内亦有门三道:南曰承天门,建有阁楼;东曰东华门;西有西华门。

大内建筑仿中原汉族形制,亦是前殿后宫,前殿建有三大殿,即开皇殿、安德殿、五銮殿,三大殿北部是为辽国后宫。

契丹俗皆以东向为尊,故三大殿皆坐西向东。汉城,位在上京城南,故又称南城,南北两城之间以高大的城墙为界,也近正方形,东西宽约一千七百米,南北长约一千一百米,面积与皇城相若,城市四周以夯土筑成,且各面均开有城门。

汉城,顾名思义,乃是在上京汉人聚集区域。汉内设有驿馆,用以招待外邦使节。

其中,还有回鹘营,是用以招待回鹘商贩的地方。汉城内手工业发达,尤其是冶铁业、制瓷业、玉器古玩甚是著名,他们制造的兵器、甲仗是辽国士兵的最爱,他们制造的黑白釉瓷器虽不及宋朝的五大名窑,却也是当时首屈一指的精品,且极具民族特色,比如黑白釉瓷的皮囊壶。

这种皮囊壶因形如契丹人随身携带的皮革缝制的水囊而得名,其造型为扁体、直身,下部丰满,壶两面随形起线,如缝合皮革的痕迹,口部一端有直立的短流,中间凹下,另一端翘起与流口平齐,形似驼峰,两侧有圆孔,可系绳提拿。

早期造型壶身较短,下部肥硕,因形如马镫,故又称

“马镫壶”;中期以后壶身增加,缝合痕迹也逐渐消失。此外,汉城里人口众多,宦者、翰林、伎术、教坊、角觝、儒者、僧尼、道士,各色皆有;邑屋都肆齐全,商业亦十分兴旺,来自中原与草原东南西北各地的商旅往来其中,络绎不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