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岁月静好
陈初瑶噘着嘴回了一句:“我连数据格式都没看见,怎么帮你想呀?”
沈瀚泽不以为然,淡淡道:“你可以凭空想象呀。”
“你这是故意欺负人!”陈初瑶觉得沈瀚泽这副样子,根本就和眼前的环境格格不入,他哪里是温润君子,分明就是无赖。
沈瀚泽挑眉,“恩?我就欺负了,怎样?”
陈初瑶愤愤地把茶杯放下:“我先看看数据吧,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我没有心情陪你喝茶。”
喝茶是一件平心静气的事情,总会让人觉得生活慢下来,若是闲来无事,两人对饮,自然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可眼下事情紧急,陈初瑶根本静不下心来,就算是沈瀚泽不说,她也没有心思坐在这里继续喝茶。
沈瀚泽拉住要站起来的陈初瑶:“别急,先冷静冷静。”
“你怎么一点儿都不着急啊?像是没事人儿一样?”陈初瑶不明白沈瀚泽究竟何以如此淡定。
沈瀚泽笑了笑:“事情已经发生了,急有什么用。人最爱犯的错误就是忙中出错,倒不如先冷静冷静,一会儿能清晰地分析问题。”
沈瀚泽这个反应,让陈初瑶很自然地想起了那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竟忽然有些敬佩。
“干嘛这么看着我?”沈瀚泽发现陈初瑶正呆呆地盯着自己看,疑惑地问。
“你是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如此淡定吗?”陈初瑶也试着让自己静下心来,重新端起茶杯继续喝茶。
沈瀚泽想了想,“在公事上大部分如此吧,其实无人科技走到今天,遇到过很多困难,这次的事情,只是其中一件罢了,还不足以把无人科技压垮。”
“你这么有信心?”大概是自信的男人更有魅力,听了沈瀚泽这三言两语,陈初瑶发现自己更加喜欢眼前的男人了。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同,就是这次有存在于公司内部的敌人,让我有些措手不及,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面对这样的背叛。”又一壶水烧开了,沈瀚泽小心翼翼地往盖碗里注着水。
“你想好怎样应对了吗?”陈初瑶还是很担心。
“见招拆招吧。”沈瀚泽将两个人的茶杯添满,“也许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这茶水一样,前几泡总是不够稳定,中间的几泡是精华,而越到后面就越来越淡了。”
“沈总喝茶也能想到这么多哲理,真是佩服。”陈初瑶带着点戏谑的语气道。
沈瀚泽瞪了她一眼,将茶杯放下,走到旁边把电脑拿过来,“免得有人说我不务正业,我还是先看看数据吧。”
“您是老板,我是员工,我可不敢说您。”陈初瑶当然知道沈瀚泽指的是谁,噘着嘴小声辩解道。
“这么多数据,我们如果一条一条看,恐怕要看上好几个月。”沈瀚泽打开密密麻麻的数据,禁不住皱了皱眉。
陈初瑶凑到沈瀚泽身边,看着这些她并不太忙明白的车辆参数,也皱了眉:“这也太专业了吧?你明白这些都是什么意思吗?”
隔行如隔山,虽然他们是无人车工程师,对于汽车的了解也仅停留于表面,这些如此晦涩的专业术语,陈初瑶实在是看不懂。
“我之前说了让你好好学学关于汽车的知识,你一直觉得没用,这回能派上用场了吧?”沈瀚泽瞪了陈初瑶一眼,抱怨道。
“我学了,可是没学这么深。”陈初瑶底气不足,小声给自己辩解。
“看来我逼得还是不够紧。”沈瀚泽摇摇头,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去把椅子搬过来,我给你讲。”
“哦。”陈初瑶乖乖地把椅子搬到沈瀚泽身边,在离着他有几步远的地方坐下。
“你离我那么远干什么?害怕我吃了你?”沈瀚泽无奈地扫了陈初瑶一眼。
陈初瑶摇摇头,“不是。”说着,又把椅子往前拉了拉。
沈瀚泽不再计较这件事,反正她看得清楚就好。
沈瀚泽从日志里复制出一条完整的记录,对着上面的参数一条一条地讲给陈初瑶听,起初陈初瑶听得津津有味,可她对汽车的了解不算多,有些地方实在听不懂,听着听着就走神了。
沈瀚泽发现身边的人心不在焉,轻轻敲了一下陈初瑶的额头:“我亲自给你讲还走神呢?”
陈初瑶噘着嘴揉了揉被敲到的地方,“我没有,我在想怎么把这些数据拿出来分析。”
“那好,我一边讲你一边想,等我讲完了,如果你还没有可靠的办法,看我怎么收拾你。”沈瀚泽的语气很严肃,带着满满的威胁。
“哦。”陈初瑶怏怏地应了一声,俨然变成了一个乖孩子的模样,坐在沈瀚泽身边认真地听着。
虽然外面马上就要天下大乱,屋中的这个场景却岁月静好。
沈瀚泽盯着电脑屏幕,时不时地用余光看一眼身边的人,真的希望时间可以停留在这一刻,让他们都不必再去面对残酷的现实。
沈汉泽很快就把几十项数据的含义都讲完了,陈初瑶虽然没有全部听懂,但心中已经了解了大概。
“想到办法了吗?”沈瀚泽优哉游哉地看着陈初瑶问,仿佛这一切都是陈初瑶的任务,和他无关一样。
陈初瑶没有让他失望:“想到了,可以用机器学习的思想,把这些数据分类。将有关联的数据分成一类,然后将每一类数据按照时间画成图形,按理说,这些图形,在一段连续的时间内应该有同一种规律,可以通过分类的方法,来判断在哪些时间,有哪些类的图形不符合规律,把这些不符合规律的选出来,看看在那个时间段有什么操作,这样可以节省不少功夫。”
“恩,这个主意不错。不过机器学习的算法要训练模型,需要多长时间?”沈瀚泽点点头,表示赞同。
“如果抓紧时间,写代码加模型训练,三天应该差不多了。”陈初瑶认真地评估了一下工作量,她知道这个时候每一件事都是争分夺秒,先掌握证据便有主动权,因此她评估出的是力所能及范围内的最短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