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惦记的感觉
薛湛轻轻的笑了一声,两个人没说几句,苏子衿便睡着了,整个人像只猫儿一般缠在薛湛的身上,如今苏子衿对他倒要比以前在乎是显而易见的。
他也是第一次知道被人挂念,惦记着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这个冬天虽然很冷,可是他的心却很暖。
因为桃花镇最大的水库有一处塌方的缘故,第二日全镇的男人都拿着锄头,背着篓子赶到了水库,给堤坝加固。
要知道这水库里储存的水可是供全镇上引用,浇灌和洗衣的,一旦水库堤坝塌陷,那冲出来的水,可是能将最低洼处的人家给淹没,眼看着要到年关了,镇上的劳动力也都停歇在家,此时不趁着这个空档将堤坝加固,如果到了来年开春,雪水化冻,那临近水库的人家可是糟了大殃。
薛湛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走了,而那个时候苏子衿迷迷糊糊的只看到自家男人穿衣服的身影,等在一睡醒,天色便已经大亮,忙急急忙忙的起身,现锅里还有一碗热着的稀粥,里面还放着一个剥好的鸡蛋。
苏子衿会心一笑,吃完早膳,苏子衿便将屋中打扫一通,接着便从嫁妆的箱子里拿出一块儿头巾包住自己的头,随后挎着一个针线篮子就出了门。
她现在要去实现她开服装店的第一步,就是去帮镇上那些富人家做针线活。
苏子衿锁好门,拐过巷口的时候,一盆冷水冷不丁的从苏子衿面前泼过,苏子衿虽然躲闪及时,但是衣角上还是沾了不少冷水。
“呦,是薛家媳妇啊?我倒水的时候没注意,不好意思啊!”张家婶子对着苏子衿讪讪的说道,那副神情哪里有道歉的样子,分明就是看着苏子衿走到自家门前,故意泼出去的。
苏子衿冷冷的看了一眼张家婶子,没有说话,挎着针线篮子便出去了。
苏子衿这一走,张家婶子便在背后小声骂了起来:“呸,这小狐狸精,趁薛铁匠不在家,又要出去骚去了!”
说着便将自己的门给关上了。
桃花镇分为富人区和穷人区,仅仅是一街之隔,苏子衿穿过喧闹的集市便走到了富人区。
这里的住宅俨然要比穷人区的宽敞,雅致许多,建设的也错落有致。
苏子衿一连敲了几家富户的门,却都被无情的拒绝了。
眼看着就要到中午了,苏子衿却是一个活儿都没有接到。
“小言,这件衣服可是我找城里的裁缝师傅做的,你一定要找一个靠谱的裁缝将领口给缝制好,不能看出一点儿痕迹,你听到没有?”一道软柔好听的声音从前面传来。
只见一幢碧瓦红砖的宅门大门口,一个梳着两个羊角辫的小姑娘站在红漆的门口,连连点着头。
苏子衿连忙走了过去,却见门内站着一位十八九岁,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姑娘,红粉敷面,身量纤细,这么大冷的天气却只穿着一件薄薄的湖色春罗衫,外披着一件嫣红色披袄。
还没走进,苏子衿便闻到那姑娘身上传来的扑鼻香粉味儿,光是看这打扮,这举止,这穿着,苏子衿也知道这姑娘是做什么的。
“姑娘,能让我看看嘛?”苏子衿眼里没有任何鄙夷,语气诚恳的说着。
柔儿一双巧笑倩兮的美目落在苏子衿的脸上,许是因为长时间对着可人曲意逢迎,露笑脸,此刻神情上却是一片冰冷,即便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可是看上去却带着些疲惫的感觉:“你是绣娘?”
苏子衿点点头。
“小言,拿给这位姑娘看看!”
苏子衿接过衣裳,这衣裳光是从手感判断,布料一定是上好的云锦,而这上面的花纹都是掺和着不同颜色的针线,一阵一阵的缝制出来的,针脚极为的细密工整,那用大红针线绣出来的牡丹,仿若开在胸口一般,极为的灿烂。
可见绣娘的功力十分的高深。
“男人的劲儿总是那么大,心又急,总是会将我的领口给扯坏,你看看你能否将这领口无痕的衔接起来?”柔儿软绵绵却又透露着疲惫的声音在苏子衿的耳边响起,语调不高不低,可是却像是灌了迷药般,听在人的耳中一阵酥软。
苏子衿细细的看着这件衣裳的领口,说实在的她的针脚实在没有办法和一般的绣娘相比,想要将被领口毫无痕迹的缝制起来,且看不出一点儿痕迹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不是普通的麻布,而是上好的云锦。
“姑娘,这领口被扯得太厉害了,想要缝制起来没有任何痕迹是不可能的,若是姑娘信我,我在领口处绣上一些图案用来遮挡,保管姑娘不会影响这件衣裳的美观!”苏子衿眼中带着期翼,她相信她可以。
柔儿轻轻扯了扯嘴角,像是在笑:“只要不影响这件事衣裳的美观便随姑娘处理,不知道姑娘要几天时间?”
苏子衿想了一下:“给我三天时间!”
“好,那倒是我便让小言在这等着你!”柔儿一双杏眸在苏子衿的脸上扫视再次扫视了一眼:“姑娘白日来是最好的,毕竟这种地方……不适合清白家的女子来!”
苏子衿笑笑:“好的,那我三天之后的中午便到这来送衣裳!”
说完,苏子衿便将衣服小心的叠好放在了针线篮子里。
柔儿望着苏子衿离去的背影,伸手抚了抚自己的面容,她是这清雅阁盛名五年的花魁了,可是刚刚的那个女子,虽然穿着打扮普通平凡,甚至还有故意扮丑的倾向,但是那双水汪汪的剪瞳,却甚是动人,清婉、明媚!
回到家苏子衿便开始急急忙忙的做午饭,她还要去到水库给做活的薛湛送午饭,若是送迟了,怕是薛湛会挨饿。
等苏子衿做好饭,拎着饭篮子朝水库那里走去的时候,碰到了不少提着饭篮子给自家男人或者儿子送饭的妇人。
“哎,你看,你看,那不是……薛家媳妇吗?”苏子衿从她们身旁走过,便立刻听到一阵议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