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三个层次的需求
“这东西是帽筒,俗称“官帽筒”,是清代官员置放花翎顶戴用的,这个帽筒内外均着青色釉,釉色温润亮丽,晶莹剔透,积釉处尤其青莹可爱,是龙泉窑帽筒的精品。“
常闲左手取过帽筒,右手拿过电筒在上面比划:“这帽筒为传统样制,从风格看是嘉庆早期。直口,筒腹,中空,外壁上端饰双线边纹两道,两道边纹间斜划网格纹,筒壁饰六个等距、上下交错的海棠花式镂孔,这是为了便于散去帽里的汗气,同时也可用于熏香除臭,帽子也不会变形。用心巧妙,极是考究,这是真正的低调奢华。“
他微微摇头,轻轻啧了两声,似乎是赞叹,又慢慢的转动,让蒋少卿看得更清楚:“咱们再看看做工。筒腹花纹为出水芙蓉,刻法细腻,生动活泼,线条舒畅优美,是君子出淤泥而不染,又有“风荷正举”之意境,下面的游鱼是四条,分别是青鱼、白鱼、鲢鱼、鲒鱼。”
蒋少卿点头道:“嗯,这应该取的是“清白廉洁”之意。“
“不错,什么人用什么东西,帽筒既然是用来搁顶戴花翎的,那就要契合官员的身份,先人造物,一举一动皆有法度,一分一毫都有内涵,处处都是文化。“
常闲接着道:“现在的官员虽然没有“官帽”一说,可是也是要戴帽子的,尤其是我们北方,在冬天就是标配。有些着制服的单位像公检法系统,他们还得戴大盖帽。”
“不过这东西还是要看级别,要是一个科级干部,办公室规定不超过十八个平方,副科更是只有十二个平方,在局促的办公桌上,摆这么一个帽筒,似乎有些太打眼了。但是到了处级、厅级就很合适了。“
常闲拍了拍帽筒:“现在吧,帽筒难得一见,用帽筒的人也少了,刚才看到您,我就觉得合适。东西虽然不大,但这东西有那么一股清贵之气。您这么看看,想象一下,这是办公桌……“
常闲笑吟吟的用左手把帽筒举到腹部的位置,这是办公桌的高度,他面对着蒋少卿,接连后退,到五六步停住,这是门口到领导办公桌的大致距离。
“这是什么帽子呢,就当警察的大盖帽吧。“
他将右手平摊,凌空虚虚的盖到帽筒上,除大拇指外四指的前段并拢上翘。
“现在都用挂钩来挂帽子,时间长了帽子容易变形,而且一个空间凭空多出来一顶帽子,显得突兀杂乱,但是如果在桌上摆一个帽筒,帽子这么一搁,就像书房的文房四宝一样,立刻和空间融为一体了。“
“嘿,这还真是专门用来放帽子的”
蒋少卿就是干办公室工作出身,对办公室比对自己的儿子还熟,对着帽筒前后左右移动,从各个方向端详揣摩,虽然常闲手里没有实物,只是这么比和了一下,觉得把帽子放在这里,那种意境马上就出来了。
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几位重要领导办公室的立体图形,虽然有些办公室显得老旧,可是有了这个帽筒,整个办公室的档次都似乎提高了不少。
蒋少卿过去把帽筒拿在手里,感觉那细腻的胎体和温润的釉色,一拿到手上,就不想再放下来了。
“不错,像你说的,还真是不期而至,这东西与我有缘。“
蒋少卿得到这个帽筒显得很是高兴,虽然时间已经到三点多了,尤自显得神采奕奕。
“小常有心了,难怪你年龄轻轻就能做办公室主任,天生就适合在体制发展。“
他拍了拍大腿,似乎在为常闲惋惜:“你是就这一件帽筒还是手上还有“
“这东西现如今是难得一见了,手头就这个,您要是需要的话,我以后再给您寻摸寻摸。“
“我名片你有了,到时候就给我电话。“
蒋少卿是真上心,他上头领导可不是一个两个。
“就这个龙泉窑的帽筒是什么价“
“这就是个小玩意儿,不瞒蒋哥,刚才那福禄寿小弟我挣着钱了,今儿个高兴,这个咱就不谈钱了,算小弟请您喝顿大酒吧!“
常闲呵呵一笑:“时候不早了,您赶紧回去还能眯一会儿,养好精神,现在领导工作可不好做。“
“嗨!一码归一码,该你挣的就是该你挣的。初次打交道,当哥哥的不说给见面礼儿,还让弟弟吃亏,有这规矩吗“
蒋少卿脸色一板,扔下三叠钞票:“哥哥替你开价了,别多说,说就是打哥哥老脸!“
说完接连两个呵欠:“就这样吧,咱哥儿俩找个时间再聚,我还真有点顶不住了,得回去眯一会儿!“
两人握个手,说了两句片儿汤话,就此分袂。
常闲这也就是看人下菜,要是换个街溜子,他敢说送人就敢要,保不齐连一块驴打滚儿都不带回的。
但体制内最讲究的就是欠人情送人情,一欠一送一来一往,中间的玄机不足为外人道。蒋少卿可是正当壮年的正处级领导,为了一个用一两顿饭钱就能买到的小玩意儿,搭上一个人情,这是不可能的。
而且既然常闲话里话外透着大气,给足了面子,那他更不能小气,让人觉得跌份儿。
送走蒋少卿,常闲也没有坐马扎,铺开两张报纸靠着墙根坐下,回味刚才的得失,这是他多年养成的好习惯,不停的分析总结自己的短板,每补齐一点,自己这个水桶就能多装一点水,积硅步,纳细流,总能致千里,成江河。
常闲发现他现在的脑子特别好使,简直是一片清明,清澈如镜,不但这段时间从牟端明那里学的,从市场上偷师的,从那些乱七八糟的书籍上学习的东西,他几乎都记得清清楚楚,甚至连以前的很多已经模糊的片段都能够回忆起来。要是现在重新高考,估计考个清北不在话下。
“嗨!我瞎琢磨这干嘛南开也不错,尤其是历史系,清北也不见得就比南开强了。”
今天蒋少卿花了大价钱淘了两个物件,能让他把钱花得心甘情愿,花得兴高采烈,这是学问,是学以致用。
营销学分析经营之神王永庆卖米的案例。
少年王永庆初涉商场,能够从群狼环伺的环境中突围,赚得第一桶金,是因为他洞悉了客户的三个层次的需求,是表面的需求、深层次的需求和意外惊喜的需求。
放到今天该怎么解读呢
蒋少卿买寿礼就是表面的需求,刚开始的那些摊贩就只看到了这一层,所以蒋少卿觉得鸡肋,当然结果不会很好。
常闲的福禄寿玉牌就是蒋少卿买寿礼深层次的需求,他买寿礼不是他自己的长辈做寿,而是他的领导做寿,或者是领导的领导或长辈做寿。
蒋少卿级别不低,他的领导就更是显赫,大路货肯定是不能出彩的,所需的寿礼一定要符合身份,有来头、有说法、有讲究,才能在领导心里得一个能干的好印象。满足了这个深层次的需求,才能让客户眼前一亮,价格才能高。
帽筒则是量体裁衣的最适合蒋少卿身份职务的需求,而且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还有这样的需求,他不知道,他的领导只怕也不会知道。
东西虽小,正是扰到痒处,运用得好的话,在领导那里的得分搞不好还要高于那个福禄寿,意料之外的惊喜总是比意料之内的欢喜来得猛烈深刻的。
所以蒋少卿不但要走了这个,还预订了单子。
常闲通过玉牌只是做了一笔好生意,通过帽筒却是真正结交了一个场面上的朋友,多了一份宝贵的资源。
……………………分…………………界……………………线………………
写了一周了,跟朋友们打一个招呼吧!
作为一个“高龄”的新作者,有点不知道怎么跟读者沟通,毕竟,这是一个新的领域。
以前科举的时候,童生头发再白,也得乖乖的让人家叫“小友”。
我有这个觉悟。
我打字很慢,幸运的是脑子也不快,这样勉强做到了和谐统一。
请诸君体谅老同志,咱们慢慢来分享收藏的世界,共同去仰望我们华夏伟大的文明。
谢谢各位的抬爱,将我拙劣的文字放入书架,更谢谢您的推荐票,尤其让我感激的是,居然有朋友天天给我评论加油,真是与有荣焉!
与诸君定一个君子之约:
以后每天早晨更新一章,给诸君每天的工作学习加油喝彩,要是有幸收到了打赏和月票,就加更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