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线护送任务(二)
卫生间的走廊处挤挤攘攘,充满了吵闹,惊惶的列车员根本无法维持秩序,让车厢一阵骚乱。
新原明轻巧的从人群中挤到了最前方,站在卫生间门口,看见了里面的情况。
黑色短发、长相俏丽的佐藤美和子正神色严肃的盯着马桶上的黑色皮包,皮包上是用从报纸上剪贴下来的字拼成的一句话。
“这里面是炸弹,请不要乱动。”
佐藤美和子蹲下,贴着皮包听着里面的动静,一旁的列车员小姐不安的解释。
“是一个来上厕所的乘客发现的,当时他也吓了一大跳。这是真的炸弹吗?”
“里面确实听到有指针走动的声音。”佐藤美和子直起身子道。
“那……那这炸弹是真的?”列车员小姐恐惧的高呼出声。
“现在立马联系列车长,将列车停下,疏散群众,并打电话让警察来拆弹!”佐藤美和子神色冷静,有条不紊的下着命令。
列车员小姐连连点头,就要拿出对讲机联系列车长,新原明突然出声道。
“那个……请问需要帮忙吗?如果是拆炸弹的话,我想我能帮助到你。”
新原明主动上前一步,神情有些纠结与紧张,清冷的声音也透着犹豫,看了一眼黑色皮包,很快神色又变得坚定了下来。
“请相信我,我学过一点拆弹……”新原明放在前面的双手不自觉的抠在了一起,有些大力的将拇指都给搓红了。
佐藤美和子有些惊讶的看着面前穿着得体,身材修长,气质清贵,长相清隽的青年。
青年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与黑色休闲裤,圆润干净的瞳孔透着几分紧张,看起来太像个不谙世事的学生,或是生活优越的富家公子,甚至说不定祖辈还曾是贵族。
“我可以先看看炸弹吗?若是我不能拆的话,再叫停列车也不迟。”
新原明再次上前一步,神情真诚的看向佐藤美和子,眼神带着纯然的热忱以及一些忧伤。
“这也曾是我一直努力想做的。”
佐藤美和子有些感动于青年的热血,心下微动,叹了一口气妥协道,“可以,但是事先说好,若是不能的话,你也需要去避难。”
新原明看着黑色皮包点了点头,朝着佐藤美和子笑了起来,眉宇间带着几分纯真,无忧无虑的像个大男孩。
佐藤美和子神色恍惚了一下,但很快回过神来,与列车员一起将人群疏散开。
很快,卫生间和走廊处只剩下新原明、佐藤美和子、女列车员三人,人群的吵闹声逐渐远去。
新原明将喉结处的扣子解开,露出了白皙的脖子,同时解开两个袖口,将手表摘下放在地上,把袖子高高挽起,这才蹲下听了一会儿黑色皮包里的动静,慢慢的拉开了拉链。
在安静的到只能听到呼吸的卫生间里,拉链“撕拉”的声音响在在场人的神经上,一片紧张与屏息声中,一个土制炸弹露出了真容。
看起来像是一个四方端正的透明的盒子,里面缠绕着红黑黄绿四种路线,繁杂又混乱,似乎将整个盒子都包围了。
路线结合处是一个小的黑漆漆的四方形,里面正是炸药。它的交接处四个颜色的线更是缠的不分彼此。
炸弹的正前方亮着红色的倒计时,十五分钟。
“啊!是真的炸弹!”女列车员高呼一声,充满了害怕,突然出现的高音让新原明的手不自觉一抖。
佐藤美和子有些不满的看了一眼一惊一乍的女列车员,上前认真又担忧的询问道,“你可以吗?”
新原明心下略微一哽,点了点头。
“我可以的,只是我需要工具。时间可能也会久一些。”新原明抬起头,眼神发亮的看向佐藤美和子,充满着自信,带着一些跃跃欲试。
佐藤美和子有些无奈的抚住额头,问着列车员要来了剪刀、铁钳、扳手、螺丝刀等一系列工具。
将工具递给新原明,把列车员打发走后,佐藤美和子在一旁紧张的看着这无畏的青年,心中生出一股感动来。
新原明神情认真,细致的将工具一一分门别类的摆放好,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手表,还有五分钟列车才进入隧道。
之后列车将会在隧道行驶十分钟,而这正和炸弹上倒计时相同。
只不过,这炸弹做的也太敷衍了吧!
最多五分钟就能拆的炸弹,却要我用这拖住佐藤美和子十五分钟?
新原明面上依旧十分严肃,只是十分辛酸的在心里悄悄安慰自己,至少炸弹成功掉包了不是吗?
将炸弹仔细的观察了一番,新原明拿起螺丝刀,动作小心的拆掉透明外壳的固定螺丝,双手平稳,神色认真,看起来十分沉稳。
只是佐藤美和子依旧能从新原明那紧绷的神情和有些惨白的脸色上,看出他隐藏的害怕。
“滴滴滴”倒计时的声音在封闭又安静的空间里充满节奏的响起,宛如死神来临的倒计时。
佐藤美和子突的响起记忆里那个义无反顾上了摩天轮的黑发青年,有那么一瞬间他的背影似乎与新原明重合起来。
又是一个热血的笨蛋。
新原明很满意佐藤美和子的情绪变化,看来自己这精心设置的出场方式,让她想起了某位故人?
动作小心的将炸弹外壳的螺丝钉取下,放在地上,新原明拆弹的双手依旧平稳,同时一心两用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计划。
佐藤美和子是他用来接触柯南的关键人物,因为她除了是柯南信任的警官,还是观众眼里坚定不移的红方角色。
通过佐藤美和子将自己介绍给柯南一行人,她个人充满好感的言语,会很利于帮助自己塑造一个正面形象。
这是相比于直接接触柯南而言,风险低而收益大的一种方式。
毕竟柯南这个被作者画开挂的小屁孩,可有着比专业警官还要敏锐的观察力。
新原明才没有作死的心态,用炮灰命去和“死亡小学生”光环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