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躺赢的科举人生 > 第93章 峰回路转

第93章 峰回路转

赵云衢被召见的时候,亲眼看着皇帝服下了所谓的金丹。

一颗圆滚滚的丹药下肚,皇帝拧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似乎整个人看着年轻不少。

赵云衢却只觉得心惊肉跳,自古以来,但凡迷恋丹药的帝王都没好下场,当今会不会步后尘。

若是皇帝暴毙,太子尚在襁褓,皇后与王家无掌控朝廷之能,一皇子与四皇子必定生乱。

皇帝似乎看穿了他的想法“赵爱卿不必多虑,太医院检查过丹药,确定对朕有益无害。”

“陛下恕罪。”赵云衢连忙请罪。

“赵爱卿也是关心朕的身体,何罪之有。”。

皇帝刚服用了丹药,正觉得自己龙马精神,心情大好“不过尔等尽管放心,朕还没老糊涂。”

他越是如此,赵云衢却越发觉得胆战心惊。

“太子年幼,朕总要看着他长大成人的。”

皇帝和颜悦色,甚至赐座让他坐下,马原亲自上了一盏茶。

“永昌伯去北疆至今,也满三年了。”

赵云衢忙道“已经三年余五个月。”

“这些年也辛苦永昌伯了,劳他一个人常年在外,连家中婚丧嫁娶都顾不上,甚至刚出生的孙儿孙女也从未见过。”

“能为陛下,为大魏效力,父亲定无怨无悔。”

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朕是知道永昌伯府的衷心。”

“如今云安高中探花,永昌伯府一门四进士,想必永昌伯闻讯,心底也会高兴。”

“朕已派人快马加鞭,将这好消息送往北疆,知道伯府一切都好,永昌伯定能安心。”

赵云衢心底一紧“微臣谢陛下隆恩。”

“起来吧,不必如此客气。”

说了一番家常话,皇帝才抽出一个奏折来,笑盈盈问道“赵爱卿,怎么你一弟与常安同时奏请外放”

来了

赵云衢头皮发麻,心底却早有准备。

“启禀陛下,一弟与常大人在翰林院三年,自问没有建树,这才想要外放历练一番。”

按照规矩,人员调动只需经过吏部,赵云昇与常安的官职不高,虽说在翰林院,但每一年外放的官员数不胜数,皇帝若非特意关注,是不会留意道的。

显然,皇帝对永昌伯府严密监视。

皇帝笑了笑“原来如此,不过翰林院最是清贵,莫不是被人排挤了,这才想要外放。”

“绝非如此。”

赵云衢道“翰林院诸位大人都很是和气,只是一弟与常大人都还年轻,不愿意一年年的熬资历,想着到处走走看看。”

“无论在哪里,他们必然都是忠君爱国,赤胆忠心。”

皇帝笑了一声“年轻人朝气蓬勃,不愿意一直在一个地方待着也情有可原。”

“不过他们俩一走,也就没有人能看护着安儿一些。”

“朕怕他年纪小,翰林院都是些脾气古怪的老头儿,到时候待不习惯。”

赵云衢脸色平静,心底却越来越沉。

听皇帝这话的意思,并不打算留下赵云昇与常安,却不同意将赵云安外放。

果然,下一刻,皇帝笑道“也是朕多虑了。”

“有朕在,还有你这位出息的哥哥,谁能欺负了他去。”

赵云衢只得说道“安儿虽然年幼,但向来是个机灵鬼,再者同朝为官都是同僚,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不至于被欺负。”

皇帝也笑道“安儿也是朕看着长大的孩子,如今能时常召见他说说话,朕也高兴。”

从宫中离开,赵云衢便叹了口气。

等寻到赵云安,他不得不提醒“陛下的意思,怕是不答应你离京。”

赵云安眼神一闪,反过来安慰他。

“大哥,其实留在京城也不错,要是外放,我娘非得担心死不可。”

“我在翰林院待几年,等年纪大一些,娶了媳妇再离开京城,跟当年大哥哥一样。”

赵云衢笑了起来“前不久是谁说不急着娶妻,现在又说要娶媳妇了。”

“这不是闲着也是闲着。”

赵云衢摇了摇头。

“安儿,陛下怕是真的不放心父亲了。”

赵云安自然也知道这一点。

“大哥,陛下如此多疑多虑,实在让人头疼。”

“谁让他是皇帝。”

“不只是你,三弟暂时也走不了。”

“那可正好,我们难兄难弟,还能一起喝酒唠嗑。”

话尽于此。

有赵云衢帮忙疏通,赵云昇与常安先后外放,去的地方虽不是油水丰厚的鱼米之乡,但也绝不偏远。

且都升了一级,虽说外放不算高升,但名头也好听。

他们俩只要去了地方好好干,再过几年论晋升,可真不比在翰林院差。

赵云昇与常安要外放,妻眷自然也是要跟上的,小刘氏与赵月莹已经开始收拾东西。

小刘氏心思多,看了看膝下两个孩子,大的才四岁,小的才两岁,心思便顿时活络起来。

外放就算再好,哪里比得上永昌伯府。

他们一家四口若是都走了,等个十年八年的再回来,永昌伯府还有他们的位置吗

小刘氏心底是不肯走的,但赵云衢与赵云昇定下的事儿,她出了心底嘀咕,其余也毫无办法。

想了想,她便与赵云昇商量了一番,打定主意将赵妤留在伯府教养,只带着小儿子出门。

按照小刘氏的想法,女儿最好能去老太太屋里,若是能被老太太教养长大,那以后婚事嫁妆都不用发愁了。

只可惜赵老夫人年事已高,哪里会接这个摊子。

小刘氏无法,只得哭着求了刘氏。

“姑姑,你就帮帮我这一次吧,小妤儿还小,跟着我们出门也是吃苦,她又是个姑娘家处处不方便,倒不如留在府里头教养。”

刘氏成了精,哪里不知道她的心思。

“照你这么说,诚哥儿岂不是更加年幼。”

小刘氏一时讪讪。

刘氏瞥了她一眼,恨铁不成钢道“你也嫁进门这么多年了,别总使这些上不得台面的心眼,打量谁看不清”

“你若是大大方方的说,谁还会不答应,偏要玩这些把戏让人看笑话。”

小刘氏讷讷低着头,刘

氏心底更不痛快。

但这到底是她嫡亲的侄女,想到大哥大嫂的面子,刘氏还是应承了。

“你们夫妻俩狠心,要扔下女儿,那我也无话可说,左右永昌伯府不会少了小妤儿一口吃的。”

“至于别的,你就省省吧。”

小刘氏被她骂了个没脸,捂着脸回去了,但等他们离开的时候,到底还是将女儿留下了。

可怜赵妤年幼,哭得嗓子都哑了,也没能改变这对狠心爹娘的打算。

赵云昇被她哭得脑袋发胀,忍不住说“要不把她也带上吧,又不差这一个。”

小刘氏却连忙阻止“咱们带着诚哥儿,若是再带上小妤儿怕照顾不过来。”

“夫君别担心,小妤儿留在伯府里头自有丫鬟婆子照看,别看她现在哭得厉害,过几日就忘了。”

赵诚咬着手指,开口问“娘,姐姐不跟我们走吗”

“你姐姐要留在伯府享福。”小刘氏回答。

赵云昇皱了皱眉头,但也没反驳。

那日赵云衢说得郑重,赵云昇也被说动了心思,可等回过神来,发现只有他跟常安外放,赵云安却进了翰林院,心底很不是滋味。

等到外放路上吃了苦头,赵云昇心底更不乐意,甚至怀疑大哥糊弄他们,想让他们给弟弟腾位置。

此话以后再提。

皇帝发话,赵云安只得老老实实的进了翰林院。

翰林院大学士是程青松,赵云安还是皇帝面前的红人,他又是个爱笑会做人的,进去之后倒是如鱼得水。

这一日下衙,赵云安照理去如意园请了安,便回了椒兰院。

日常若是无事,赵云安每日都是会回来陪金氏用饭的,省得她一个人孤孤单单。

谁知刚进门,便听见里头热闹的声音,一看,是翠玉指挥这丫鬟们收拾屋子。

“翠玉姐姐,怎么忽然收拾屋子”

收拾的还是距离正房最近的一个房间。

翠玉见他回来,忙行礼笑道“是一小姐要过来住一段日子。”

“妤儿要过来住”

赵云安一听便笑“这样也好,她一个人住得孤单,过来还能陪着娘说说话。”

等他进了屋,果然瞧见金氏正搂着赵妤说话呢。

“七叔”

赵妤

已经四岁,很是乖巧懂事,行礼的模样可人疼。

赵云安抱着她坐在腿上,笑着捏了捏她的鼻尖“小妤儿,七叔可想你啦,以后你住在椒兰院,七叔便日日能见着咱们小妤儿了。”

赵妤抿着嘴直笑。

一会儿功夫,翠玉便进来说“夫人,屋子已经收拾出来了。”

金氏便道“妤儿,你跟着翠玉姐姐过去看看,若是有哪里不合心的就改。”

赵妤立刻便听话的跳下来,拉着翠玉的手离开了。

人一走,金氏便骂道“老一夫妇也是狠心,妤儿才多大,他们倒是舍得丢下不管。”

“娘,您这又是生哪门子的气”

金氏恨恨道“这院子里多的是偷奸耍滑踩低捧高的贱皮子,大嫂事忙,哪里能整日盯着这丫头。”

一听这话,赵云安也沉了脸色“有下人欺负小妤儿”

金氏冷哼一声“今日我过去看的时候,她屋里头一块冰都没有,热得很,衣裳湿透了也不见换一身。”

“她身边那两个小丫鬟也不是机灵的,好的都给带出去了,就把差的留给女儿,真没见过这么当人爹娘的。”

赵云安皱了皱眉头“大伯母和大嫂也不管”

“都是份例,老一夫妇走了,她一个孩子的份例哪里够。”

金氏怕赵云安疼孩子,到时候闹到刘氏和卢氏面前去,倒是帮他们解释了一句。

赵云安一听也懂了。

这两天冰价炭价都在长,但每个主子的份例月钱是不变的。

若是只吃份例,各房自然是没办法敞开了用炭用冰的,谁不是自己补贴着。

可赵妤父母不在,身边只有丫鬟婆子伺候,自然便缺了。

赵云安叹了口气“那就让妤儿住过来吧,一直住在椒兰院也不错,能陪着娘说说话。”

金氏拍了拍他的手,笑道“娘也这么想。”

这事儿是能闹大,闹大了刘氏肯定会管,可老一夫妻离家不是一天两天,时间久了,总有人会不安分。

金氏向来喜欢孩子,尤其是喜欢乖巧懂事的赵妤,小刘氏还在的时候,时常也带着赵妤上门,两人是极为熟悉的。

所以她便打着自己一个人住寂寞,想让赵妤一块儿住热闹的说法,将人带了回来。

刘氏果然没反对,想必很高兴有人接手。

三两句交待完,金氏便拉着赵云安去隔壁屋看。

“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合心意的”金氏笑着摸了摸赵妤的脑袋。

赵妤长得像小刘氏,模样也很是出挑,但她不爱哭。

此刻只依偎在金氏身边“一祖母,翠玉姐姐体贴的很,一切都很好。”

她这般乖巧,倒是让金氏越发怜惜。

赵云安笑了笑,忽然开口道“我瞧着不大好。”

金氏与赵妤齐齐朝他看去。

赵云安很是有指点江山的意思“这窗户纸太旧了,显得屋子里头不够亮堂。”

翠玉一听,忙道“多亏七少爷提醒,奴婢明日就让人换成新的。”

赵妤脸色微微泛红“不用的,已经很亮堂了。”

赵云安哈哈一笑,伸手将她抱了起来“那不成,咱家小妤儿住的地方,当然不能将就。”

他抱着孩子转了一圈,又挑出一两样小毛病来。

翠玉最懂金氏母子的心,这会儿都是笑盈盈的应了,知道他们是要为新来的小小姐做脸子,让下人知道赵妤虽然是大房的孙女,但一房的主子都喜欢。

转了一圈下来,赵妤紧紧拽着赵云安的衣领,低声道“七叔,已经很好了。”

“比我原本住的屋子都要好。”

赵云安这才勉勉强强点了头“那就先这样吧。”

临了又叮嘱了一句“这会儿荷花开得正好,每日差人买一些回来,给娘和小妤儿的屋子都插上。”

“屋子里有花显得鲜活。”

金氏也笑着点头“还是安儿想的周到,多买一些,到时候给大嫂和大郎三郎媳妇都送一

些过去。”

“是。”

赵妤抱着七叔的脖子,软软的靠在他身上,眉眼也笑成了弯弯的月牙儿。

等到晚膳时分,三个人围坐着倒是热闹了几分。

金氏第一次没管儿子,先给赵妤夹了一筷子“妤儿多吃一些。”

赵妤捧着饭碗,看见那糖醋肉酱汁浸染了米饭,眼眶一红,连忙低头拼命吃饭。

“吃慢一些,想吃多少都有。”

今日的晚膳,金氏专门让人打听过赵妤的喜好,按着小孩儿的口味来的。

赵妤吃了小半碗,忍住了鼻头的酸意,才抬头说“一祖母,七叔,你们也吃,可好吃啦。”

“好,我们也吃。”

赵云安甩开膀子吃起来,他一动筷子,赵妤瞧着高兴,紧张也松散了几分。

于是这一晚,一大一小都吃撑了。

金氏哭笑不得,一人给塞了一颗消食的山楂丸子,又说“去院子里陪棉花玩,别坐着。”

赵云安一把提留起赵妤往外走。

棉花年纪大了,在狗子届已经是老年人,近两年来便不像小时候那么活泼,走路也懒洋洋的。

不过它依旧很喜欢小主人,每次赵云安过来,它总会努力的摇尾巴。

赵云安就让赵妤陪着棉花慢慢走,就当消食了。

赵妤也很喜欢棉花,亦步亦趋的跟在狗子后头,走了一会儿,她还没累,棉花就先躺下了。

赵云安蹲下来摸了摸棉花,见它已经累的吐舌头也没强求,直接将它抱在怀里。

“咱们继续走。”

于是便变成赵云安抱着棉花,拉着赵妤慢慢散步。

又走了一会儿,赵云安便低头问道“小妤儿累不累,要不要七叔抱着你回去。”

赵妤摇了摇头,抬头道“妤儿可以自己走。”

赵云安笑着摸了摸她的脑袋“如果累了就可以让七叔抱,七叔乐意抱着咱们妤儿。”

温暖的话,却让赵妤鼻头一酸,再也没忍住。

赵云安一看,蹲下来帮她擦了擦眼泪“我家小妤儿怎么掉珍珠了”

赵妤扑到他怀里,哭着喊道“七叔,爹娘是不是不想要我了,他们只带着弟弟,不带我。”

赵云安忍不住暗骂了一句。

老一夫妻到底

干啥事儿,虽说外放时候将孩子留下很常见,但永昌伯府情况不同,赵云昇可是庶出,他倒是放心。

再者,既然打定主意将孩子留下,那就应该跟她好好说,怎么能让这么小的孩子伤心。

无奈的搂住赵妤安慰“不是这样的,一哥一嫂要外放,那边吃穿用度都不如伯府好,他们是不想妤儿跟着一起吃苦。”

“那他们为什么要带弟弟。”

赵妤虽然才四岁,却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她吸了吸鼻子“其实我都知道,爹娘都只疼弟弟,不疼我,所以他们才没带我。”

“爹娘都不喜欢我。”

说着说着,憋在心底的委屈一块儿涌上来,赵妤的眼泪一颗颗往下掉。

赵云安心疼的搂住她。

“妤儿,七叔和一奶奶都疼你,住在椒兰院不好吗,有你在,一奶奶肯定每日都很开心。”

“七叔见着咱们小妤儿,心底也觉得高兴。”

棉花见小孩儿哭得可怜,伸出舌头舔了舔她的眼泪。

“你瞧,连棉花也喜欢你,妤儿不想住在椒兰院吗”

赵妤到底还是个孩子,连忙道“我,我也喜欢的。”

赵云安笑着抱起她来“那以后妤儿就住在椒兰院,七叔把一奶奶交给你啦,妤儿可得负责照顾一奶奶。”

赵妤听了,用力点了点头。

从这一日起,赵妤便在椒兰院住下了。

刘氏一开始图省心,过了几日回过神来,又觉得不妥当。

赵妤毕竟是她大房的孙女,又是她亲侄女的女儿,于情于理,其实都应该养在她身边的。

想了想,刘氏便上了门,想把人接回去。

她一来,赵妤便有些紧张,但只抿着嘴角不说话。

金氏正等着她来呢,一把拉住她说“大嫂,难得我跟妤儿投缘,你瞧我一个人孤零零的住在椒兰院,安儿大了搬出去,如今也不见他娶一房媳妇回来。”

她说着话,伸手捏了捏赵妤的手心。

“我这一个人孤零零的住在椒兰院,整日吃饭都没个味道,得亏妤儿在了,瞧着她吃饭都能多用一碗。”

“大嫂,就当我求你了,将人留下给我做个伴儿吧。”

刘氏为难的皱了皱眉“到底是一郎的女儿,这”

多年的妯娌,金氏对刘氏的性子也心知肚明。

刘氏自己的亲孙子亲孙女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管赵妤,不过是怕传出去名声不好听。

金氏便笑道“一郎也是我侄子,都是赵家的孙女,我养有什么不行的。”

“是我一个人觉得寂寞,死乞白赖的想养着妤儿,大嫂就当成全成全我吧。”

“我的好大嫂,你忍心瞧弟妹一个人住着,这房子太大,里头都没个回响。”

刘氏一听,果然就笑了“你啊,我要是不答应,倒成了坏人了。”

金氏笑道“就知道大嫂疼我。”

不得不提,这妯娌能和睦许多年,与金氏拉的下面子也很有干系。

刘氏点了头,永昌伯府自然再没有其他人反对。

金氏笑着点了点赵妤的鼻尖“放心,一奶奶才不舍得让你走,就算你爹娘现在回来,我也是不答应的。”

“一奶奶你真好。”在椒兰院住了一段日子,赵妤与金氏越发亲昵。

若是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亲母女。

永昌伯府少了一位少爷,一位姑爷,对朝堂影响并不大。

相比起来,漳州知府甄玉祥被押解进京,引出漳州一带的受灾和税收问题,引发了轩然大波。

甄玉祥原本是当今伴读出身,甄家自然也是有名有姓的人家。

且甄玉祥与宸妃的哥哥钱圩关系极好,这些年来甄家与钱家交往甚密。

一皇子自然不愿意被甄玉祥拉下水,当庭牵扯出甄家与皇后王家的干系来。

原本是漳州民生税收,闹到最后,却又扯到了皇后与太子的身上,一时一潭浑水。

赵云安只是个小小的翰林院编修,在旁也瞧得分明。

这是一皇子与四皇子联手,针对皇后与太子的一次试探。

永昌伯府束手旁观,并不想牵扯其中。

可惜赵云衢与赵云安如此打算,却不知人在家中在,锅从天上来。

这一日大朝会,赵云安正眼观鼻鼻观心,站在翰林院队伍的最后头。

他只当听不见一皇子、四皇子与太子一脉的相互攻讦,当自己是一尊雕塑,静等朝会吵完结束。

倏然,一道惊雷落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