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真理的距离
长崎港是倭国跟中原王朝交流的重要港口。
这里距离宁波只有八百多公里,要是顺风而行,几天就到了。
其实长崎港之所以叫做长崎,是因为这里长期被长崎氏占据。
如今长崎港的大名就是长崎太郎,已经是长崎家第十六代传人了。
“大名,这些肯定是大明的船队,只有他们有实力制造如此巨大的海船,只是他们这一次来势汹汹,似乎不好对付啊。”
九条纯一作为长崎家的武士,亲眼目睹了刚刚没有任何悬念的对抗之后,心中立马熄了继续打下去的念头。
这帮明人,简直就像是天兵天将一样,莫名其妙的就把自己这边的几艘船只给毁掉了。
自己难不成要过去送死?
长崎太郎脸色不断的变幻,心中似乎在权衡利弊,最终开口说道:“刚刚那帮人从哪里来的?居然敢去骚扰贵客,实在是罪该万死!你立马去安排一下,以最盛大的仪式来迎接贵客的到来。”
“这些明人应该在海上航行了一段时间了,要不我等会让人多安排一些女人,这样应该可以很快的打开局面。”
九条纯一根本就不知道羞耻两个字怎么写,反正怎么做对自己最有利,他就怎么做。
“嗯,赶紧去安排吧,明人的船只很快就要靠岸了!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欢迎态度。”
长崎太郎深呼吸一口气,心里面暗自给自己打气。
这帮明人太厉害,自己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瞻墉,这几艘倭国船只根本就不够炸,反正我们还有不少手榴弹,要不直接把长崎港的倭国房屋都给炸掉了吧?”
有点没有过瘾的张軏,显然想在倭国好好的放肆一把。
反正这里不是大明,搞什么破坏都没有心理压力。
“先瞧瞧倭国人是否识时务再说,毕竟我们是来做生意的,不要总是打打杀杀。”
朱瞻墉背负着双手,看着前方正在燃烧的倭国海船,脸上露出一副渗人的微笑。
“皇孙,我们这样子,到时候御史要是知道了,恐怕就要弹劾你破坏两国的邦交了。”
杨士奇觉得作为船上年纪最大的人员,不能坐视朱瞻墉他们在倭国瞎搞。
要不然到时候朱棣问罪下来,他很可能就会成为替罪羊。
毕竟,朱棣也许舍不得惩罚自己的孙子,但是肯定不会舍不得惩罚他。
“两国邦交?倭国人要是考虑两国邦交,我大明沿海各处就不会时不时的就有倭寇出没了。
再说了,倭国内部现在也乱着呢,室町幕府的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持可比不过他老爹足利义满。
我们不给室町幕府一些压力,指不定倭国还会有更多的人去当倭寇。”
朱瞻墉虽然不算是一个倭国通,但是对于倭国的历史还是有所了解的。
现在这个阶段,正是倭国内部局面混乱的时期。
可以说,谁的拳头大,谁就是真理。
当然了,说真理就在大炮的射程之内,也是没有问题的。
而对于朱瞻墉现在带领的船队来说,手榴弹的投弹范围之内,就是真理的范围。
哪怕是在倭国,这个范围也是他们说了算。
“皇孙,码头上的倭国人似乎不像是要交战的样子,您看还有不少人敲锣打鼓呢。”
王富贵的眼神是极好的。
大家还在船上说着倭国人的事情,他却是注意到了码头上的变化。
“这些倭国人真的那么贱?被我们打了还来欢迎我们?”
张軏有点目瞪口呆的眯着眼睛,一手挡在自己的额头上,想要将码头上的情况看的更加清楚一些。
“瞻墉,是不是我们态度越是傲慢,倭国人就越是乖巧?等会上了岸,我可就不客气啦。”
朱勇此时也是跃跃欲试。
第一次离开大明,没想到经历那么的奇妙。
他对接下来的行程充满了期待。
“皇孙,适可而止啊,太子爷现在的位置已经很艰难了,要是您在倭国做的事情传回去,陛下一定会责怪太子爷教子无方的。”
杨士奇的胆子倒是够大。
这话就差点没有指着鼻子骂朱瞻墉是个孽子了。
要不然教子无方是什么意思?
“杨大人,要不是没有见到过你跟倭国人接触,我还以为你是不是收了人家的好处呢。这倭国人都没有意见,您意见那么大干什么?”
王富贵护主心切,这个时候也不管杨士奇的级别有多高了。
再大的官,也是老朱家的臣子。
“行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这样子对待倭国人到底合适不合适,等会看看倭国人的反应就知道了。”
朱瞻墉不想跟杨士奇因为倭国人的事情而吵架。
杨士奇虽然现在只是太子侍讲,但是朱瞻墉可是很清楚这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将来也是可以考虑拉拢过来的。
“皇孙……”
杨士奇还想着再劝说什么,不过朱瞻墉却是不再理会他。
“所有船只提高警戒,进入港口,准备停靠!”
伴随着朱瞻墉一声令下,船队立马朝着码头而去。
……
“你就是长崎的大名?”
朱勇和张軏几个带着一帮人先下了船,确定倭国人是真的在迎接他们的时候,朱瞻墉背负着双手,缓缓的来到了码头。
“鄙人正是长崎太郎,如今添为长崎港的大名。”
长崎太郎的态度倒是很恭敬,不过一旁的王富贵却是并不满意。
“哼,这可是我大明的皇孙,你见了居然不跪拜?”
“皇孙?”
长崎太郎愣了一下。
这么多年来,倭国这里显然还没有那么尊贵的人来过。
“当然!这位是我大明太子殿下的嫡次子,这位是成国公、这位是……”
王富贵充当起了介绍人,把朱瞻墉他们给吹嘘了一遍。
好在这年头的倭国贵族都是学的汉字,说的汉话,大家交流起来还真是没有任何的障碍。
“见过皇孙殿下!”
长崎太郎这一次倒是很识趣,确认到眼前的人是大明皇孙之后,立马就规规矩矩的行了个大礼。
当然了,这里面有没有明晃晃的拿着大刀的一大批家丁的作用,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