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明,从尚公主开始 > 一百一十三章 接任人选

一百一十三章 接任人选

这时,卜哈丁已打定了主意,献出大部分财宝,换得一个平安的巴彦卓尔,为了族人安全,没什么舍不得的。

第二天,他一早就到了傅钟的居处,见过礼后,他诚恳说道:“我们回人,多年流浪,并没有积累多少财富,我愿意献金十万两,牛羊各五万头,只求大明庇佑,躲过了也速迭儿迫害,从此便永不生出二心。”

傅钟笑道:“暴元不止是你们的敌人,也是我大明的敌人,这点我们同仇敌忾。我也不瞒你,形势变化很快,估计也速迭儿是没有精力来对付你们回人。只要你真心归降,我不要你的金银牛马,去掉王号,改为族长就行了。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这是政治上的要求,其他待遇与羌人一样。这些金子,牛马,你还是自己留着,可按市场价格,与榆林互相贸易,换取生产、生活的资料。你们将来的生活幸福与否,还是掌握在你们自己的手里。”

卜哈丁跪在傅钟面前,像个没娘的孩子,嚎啕痛哭,天下没有这样归降的,这是两族的融合,“回人如有异心,天地不容。”

傅钟扶起卜哈丁,“我听往利夏族长说起,你们漂泊异地,辛苦倍偿,就没有重回中东的打算吗?”

卜哈丁哽咽说道:“这样的想法代代相传,所以,我们几个为头的,不敢丢了本族的生活习性与语言。只是路途太过遥远,也只是在梦里想想而已。”

傅钟:“举族迁移,目前恐怕是很难办到。其实,我们这里也不比你们中东差,留在这里也不是最坏的结局。你可以先尝试与中东联系,组成精干商队,与故乡做点贸易,既解相思之苦,又添一条收入来源,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卜哈丁:“元人盘踞西蒙,路上不安全,我们不敢这样做。”

傅钟:“元人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再过一、两年,朝廷必会剿灭这些祸害。”

卜哈丁:“若能这样,我必定按大人的意思去办。”

傅钟:“慢慢来,不要着急。我已向太子殿下请示了,将派一支军队驻守巴彦卓尔,与你们共抗也速迭儿。这样,你就可以腾出手来。先去中原腹地,看看行情,准备一些可以与你们老家交换的物资。”

一切都为回人规划好了,卜哈丁不知说什么感激之语。

朱标仔细考察了狮嘴山的现状,对傅钟羁縻羌人的政策十分看好,这也与他天性平和有关。

他对傅钟说道:“羌、回的事就这样了,你写个条陈,让内阁明发天下,形成规矩。居住境内的少数民族,都将以此为据。以贸易取代杀戮,实在是高瞻远瞩。人的头割了就再也长不出来,留下他们的命,每年收一成六的税,于国于民都有所得。”

这时朝廷认可了傅钟的少数民族政策,他拱手道:“殿下真是仁君。”

朱标:”你可别拍我的马屁,当家难呀,明年又是一场大战,不知得费多少钱粮。大明百废待兴,要想天下都像榆林一样,不知还要受多少磨难。“

傅钟自思,统一之战,势在必行,他安慰道:”,铸剑为锄应有日,前途莫遣寸心灰。“

朱标:“好一句前途莫遣寸心灰,这本是我要叮嘱你的话。榆林的事算告一段落,你收拾一下,随我回京。先成家,九妹等得够久了。她是个好姑娘,我要看着你们举案齐眉。”

傅钟:“我走了,朝中对继任之人有何打算。”

朱标:“榆林发展得这么好,想要摘桃子的不知有多少,父皇的意思是让黄子澄接手,你说呢?”

傅钟:“黄子澄状元之才,恐怕有点大材小用。”

朱标笑道:“什么大材小用,榆林知府,朝廷就是正四品的官员,打主意的也不少。你是没看中他吧。”

傅钟:“不能这么说,他的确有才,但作为方面大员,还得历练。带在我身边,老人家心里也舒服一点。”

朱标:“这你就想错了,父皇虽然认可黄子澄,却也对我说过,榆林的接手人,还是以你推荐的为主。”

傅钟原来的打算,榆林知府的继任人,肯定有一番龙争虎斗。早前准备推荐长史,也是他两不相靠的身份。既不是自己的心腹,也与朝中大佬无涉,可以推出来与朝廷打擂台。

就算朝廷一心要更改榆林新政,不用此人,他也可博得名声,为平衡起见,朝廷也会升他的官。

没想到人选问题会这么顺利,轮到了自己做主。最理想的人选当然是田蕴,可播州没有他不行,不能把他调回来。

想起杨公子一案,他下定了决心说道:“那我就推荐一人,那人原来是曾况的长史,现为吴堡县令,对榆林情况十分熟悉。”

朱标想起过吴堡时,县令太过殷勤周到,顿时有些不喜,”熟悉情况有什么用,得有自己的主见,能够贯彻你治理榆林的方针。“

傅钟其实也不太熟悉他,但他能与田蕴齐名,能力自然不可小觑。

”能不能继续贯彻榆林新政,我心里没谱,但他老谋深算,能力出众,做一个榆林知府绰绰有余。“

朱标心里感慨,虽然知道傅钟不是有二心之人,但没想到他的纯粹到了这种地步,夹袋中,竟然连个接手的人都没有。

”那就由他接手看看,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你把这话告诉他。“朱标吩咐道。

沉吟了一下,朱标又加了句:”既然是长史出身,肯定没有通过科举。五品以上,实任知府,虽不是封疆,也是方面大员,非进士不能担任。这是规矩,吏部也有难处。这样吧,我赐他同进士出身,就算过了明路。田蕴的事,也依此补办,免得吏部那帮人腹诽。“

这才是真正的言听计从,也是朱标的老辣之处。怪不得他能把朝中大臣与几个桀骜不驯的弟弟拿捏得死死的。亲手处理的事情,他滴水不漏。

傅钟知道朱标没有看上杨县令,但为了自己的推荐,做到了仁至义尽,他回道:“我会提醒他的。”

朱标:“父皇要我询问你的意见,迁都西安,你有什么看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