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有孕
与赵贵人对上宜嫔时的弱气不同,静嫔和宜嫔才是同一个量级上的对手。
宠爱和位分都是同一个等级上的。
显然,静嫔已经将宜嫔视作对手很久了。俗话说的好,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对手,所以静嫔几乎是瞬间就领悟了宜嫔刚才帮乌雅玉莹说话的原因。
所以静嫔专门戳人痛处,笑语嫣然的道:“说来宜嫔妹妹跟乌雅贵人也是有缘,都是这么的大方善良,刚好可以一起交流交流经验,想必能够说上很久吧。”
如果是在宜嫔和乌雅玉莹都还怀着孕的时候说这话,那意思当然是说她们可以好好交流交流育儿经验了,但是在这个时候说这种话,却绝对不可能是这种意思。
不需要仔细钻研,光是从静嫔那阴阳怪气的语气上来听,就可以知道,这摆明了是在说让她们两个交流交流怎么把孩子送给别人的经验了。
宜嫔被静嫔这话堵的气愤,却说不出话来反驳,她能否认吗?一旦否认,就意味着在全六宫面前承认她并不是自愿把五阿哥送给太后娘娘养的,之前的痛苦挣扎就全部都打水漂了。
并且如果她反驳了的话,太后不会放过她,皇上也不会放过她。
她反驳不了。
所以哪怕心里怨恨恼怒的一口银牙都要咬碎了,宜嫔还是让静嫔在那里冷嘲热讽的说她。
荣嫔是站在宜嫔这边的,看到宜嫔被堵的说不出话来,她便开口打断了静嫔,想要转移话题,却低估了静嫔的杀伤力,同样被她不依不挠的波及到了,“三阿哥在宫外那么久了,现如今都快有四岁了吧,也不知道而今还记不记得在宫里的额娘,妹妹现在一定很想他吧。”
荣嫔也不说话了。
静嫔还没有罢休,“也不知道可怜的三阿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佟佳婉音坐在上方看着下面这一场闹剧,看着乌雅玉莹的沉默,看着宜嫔的隐忍,看着荣嫔的黯然神伤,还有静嫔的得意洋洋,发下一个大炸弹,说道:“皇上昨日已经下了口谕,即日将重新组建上书房。”
重新组建上书房?
上书房是爱新觉罗家的皇子皇孙们上学的场所,在先帝时期,阿哥们数量稀少且年龄幼小,康熙更是八岁登基,加上上书房的种种规章制度并不完善,基本上可以说上书房是完全荒废了,形同虚设,根本就没有龙子皇孙在那里学习。
而现在,听这话的意思,皇上是想要把上书房完全的规范组建起来?
为什么呢?
现在这宫里到了上学年纪的皇子们,也就只有排名前三的那三位阿哥了。不过众人都知道太子的地位是特殊的,一直都有德高望重的名师为他单独授课,不一定会去上书房学习。
那么这个上书房是为谁准备的就不言而喻了。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去管刚才静嫔挑起来的机锋了,这个殿里所有人都目光灼灼的看向佟佳婉音,期待她能说出更多的消息来。
惠嫔和荣嫔在这一刻都不约而同的意识到了些什么,甚至已经有些忍不住的眼眶通红了。
快三年了,几乎没有见过自己的孩子一眼。
小孩子年幼的时候,一天一个样,三年过去了,就像静嫔刚刚说的那样,她们的孩子还认识她们吗?
谁也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康熙放出这个消息来,就证明他已经有了想要把阿哥们接回来的想法。
佟佳婉音迎向荣嫔和惠嫔热情灼人的目光,知道她们心里的紧张和焦急,含着笑冲她们点点头,嘴里轻言细语的说出了她们期待的话:“皇上近日有意迎回二位皇子。”
当真的听到自己想要听的话被佟佳婉音说出来的时候,就像一颗空荡荡的心终于落到了实处。
惠嫔和荣嫔忍了许久的泪水终于再也忍不住,相视着落下泪来。
这是高兴的。
她们实在太高兴了。
没有管其他的妃嫔们小声的闲言碎语,没有管静嫔因为她刚说的话而满脸通红的样子,两人起身冲着佟佳婉音行礼,里面饱含感激和欣喜,“嫔妾谢过贵妃娘娘,谢皇上恩典。”
不管她们曾经是怎样的为了一个男人的宠爱彼此争风吃醋,也不管她们之后会不会因为利益纠葛成为敌人,但是至少在这里,在这一刻,她们对佟佳婉音感激是最真实的。
这是两位母亲最真诚的感谢。
佟佳婉音也没有推拒她们的行礼,因为康熙突然间提起了两位小阿哥的回宫确实有她的一份功劳。
佟佳婉音并不知道在历史上这两位小阿哥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她只是昨天在看到康熙的时候,想起荣嫔每次看见四阿哥的时候都黯然神伤,便忍不住在康熙面前提了一嘴罢了。
也许是因为看到天真的胤禛,心里涌起的母爱让她的心肠变软了,便也舍不得其他的小朋友母子分离吧。
康熙同意了,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哦,其实也不算是皆大欢喜,毕竟这殿里还有几个明显不高兴的呢,比如说被打了脸的静嫔。
静嫔刚刚还在戳人心窝子的感叹三阿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宫,结果还没过一会呢,就听佟佳婉音说两位阿哥很快就要回来了,简直是明晃晃的打脸。
虽然说现在这里基本上没有几个人在关心她,但静嫔就是觉得自己感受到了很多嘲笑的目光。
她自从进宫以来,一路顺风顺水,心高气傲的很,当然不愿意就这么善罢甘休。
但是荣嫔跟惠嫔这个时候明显因为知道自己的孩子快要回来了,高兴的很,哪怕她再怎么去挑衅她们,对方这个时候估计也不会搭理。
于是静嫔很有自知之明的把枪头调转回到了宜嫔和乌雅玉莹的身上。
“看见荣嫔和惠嫔两位妹妹这么高兴,本宫也觉得高兴极了。只是看宜嫔跟乌雅贵人这表情,似乎并不为此感到高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