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己巳之变前兆
崇祯皇帝在崇祯元年三月开始举行枚卜大典。
顾名思义就是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内阁成员。
这是大明开国二百多年以来,第一次面临这样的窘境,一碗抢破头的首辅大臣,居然没有人敢过来担当,别说是首辅大臣,就是连内阁成员也面临无人来当的尴尬。
没有办法以为崇祯皇帝对于阉党十分痛恨的很,恨不得从上到下一一对阉党清除干净。
如果一个人很不幸和烟档拉扯上的关系,就算你是学富五车才干十分的出众也会被清除,马上就得罢官,轻则被罢官,重则则丧命。
东林党成员抓住这个绝好的机会,只要看到一些关键的位置上还有肥差,肥缺,类似这样的位置,如果被别人占据,马上就会抱起团来向这些人发起进攻,进攻的借口,也就是将这些人想尽办法和阉党拉扯上关系,这么一来崇祯皇帝马上就会作出反应,只要一听说这个人和阉党有关系,马上就会被清除。
一时间,朝堂上下谈阉色变,只要跟阉党和魏忠贤扯上关系的官员,哪怕就是说过一句话,也会被东林党人揪住说事儿。
如此景象,大明朝堂上下彻底成了告密者的天下,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东林党人利用崇祯皇帝这个十六岁的少年,单纯的心性,以及对这世间认为非黑即白的简单认知很快,就把这朝堂上下的官员全几乎全部清除干净。
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恐怖蔓延在整个朝堂之上。
没人敢和曾经的阉党成员说过一句话,生怕被扯上关系。
而骆养性在这场风波当中连连升官,竟然快要爬到了与骆虎齐平的职位。
骆养性对抓捕回来的阉党实行严酷的报复,死在他手上的阉党,足足有十几条人命之多。
崇祯皇帝压根不加阻止这场风波愈演愈烈,骆虎对崇祯皇帝拐弯抹角的劝解,可是崇祯皇帝的固执再次是必现无疑。
他不止一次的告戒崇祯皇帝,大国若烹小鲜,不可以这样用蛮力,可是崇祯皇帝压根儿不听。
很快,这场风波不断从京城开始蔓延,很快就蔓延到了各个地方之上,进而变成了一场全国性的骚动。
短短几个月,只见被逼无奈被罢官,被杀的阉党成员足足有上万人之多。
其中不乏才干非常优秀的官员,替补上来的那些东林党人,在个人的操守上,甚至还远远不如从前的阉党。
骆虎也看出来了,崇祯皇帝这个人做事方式经常就是走两个极端。
可是如今的天下,崇祯皇帝已经得以继承大位,再加上经过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把魏忠贤这个貌似不可战胜的政敌就彻底打倒了,让崇祯皇帝陷入了一种自我陶醉之中。
的确在外朝当中,让众多大臣认为崇祯皇帝在没有任何人的支持下,独自就把阉党魏忠贤祛除干净,一度让人认为中兴之主。
大明在崇祯元年,也的确现出了中兴之象,在几个月以前陕西下了一场暴雪,这场暴雪虽然死人不少,但给久旱的陕西,带来了希望,有效地缓解了旱情。
大明京师一带入春,以来开始下起了雨,春雨贵如油,的确是一个好的开始。
这一切都让崇祯皇帝感到意气风发,正要大展拳脚,正要好好作为一番,却发现自己内阁成员不完整,后继无人了,这完全拜他所赐没有办法,翻遍史书,从左传里面得来的灵感,一场枚卜大典开始正是举行。
由于天启年间。内阁成员被崇祯皇帝一扫而空,入阁的这些官员,崇祯皇帝几乎一个都不认识。
崇祯皇帝第一个内阁首府是他用金快子从金瓶里面夹出来的,他的名字叫做来宗道。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本来装进金瓶里面的一共有八个名字,谁知道乾清宫口一阵怪风刚放进金瓶里面的一个明自,忽然被这种怪风吹走。
当举行完大典以后,确定了内阁成员首府就是来宗道,崇祯皇帝这才尴尬的发现,自己的衣袖上居然还有一张写有名字纸片。
此人才干颇高,天天因为一阵怪风,彻底无缘于崇祯的内阁,仕途竟然因为这场风,再也没能入朝为官。
崇祯皇帝的第一个内阁首府,便是李国普!
一时间让众人十分的尴尬,就连皇帝也没有想到,选来选去自己怎么把这个人选上来了。
李国普之所以让皇帝十分尴尬因为他也是河北肃宁县人,和魏忠贤是同乡,虽然他并不是阉党,而且阉党魏忠贤在位时,他的官职非常的低微,从来也没有因为他是魏忠贤的同乡而受到过魏忠贤的特别对待。
可是在此时这种时局下,皇帝对于阉党的清算力度不断的加大,而朝堂上下对于阉党十分的反感,贸然选择了魏忠贤的同乡上来,实在是皇帝感到极为尴尬。
三月,这个李国普刚刚上任,五月就迫于压力便引咎辞职,不得已,崇祯皇帝又来了一次,枚卜大典,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接连来了两次,抽签决定内阁成员这是在历朝历代以来从来也没有过来的的事情,一时间让人传为笑谈。
可是骆虎并不在乎朝堂这些混乱的时局,他只在乎辽东,辽东的局势简直就是大明王朝的生死关口,因为随着崇祯皇帝根本没有办法要来这一千万石军粮,很快林丹汗在蒙古,马上陷入了众叛亲离的下场,他的手下因为没有饷银,也捞不上什么好处,渐渐的都开始脱离他而去,至此,一代有着成吉思汗的血统的英豪,成吉思汗的第二十三代子孙,就此落幕了。
随着林丹汗势力的消亡,皇太极逐渐控制了蒙古,这是骆虎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为此他向崇祯皇帝上疏,一千万石军粮无法筹措,可是蒙古的互市绝对不能停。
但崇祯皇帝并不是这么想,他给出的答复是,国朝之初正是四处用钱,能省就省。
骆虎也明白,崇祯皇帝也十分的为难,在他上位之后,很快就把各地的监军太监全部招了回来,完全听从东林党的建议,大量的减少宦官。
再加上崇祯皇帝做事往往有两个极端,他本人对于阉党十分的痛恨,自然也是非常的憎恶太监恨不得继位之初,就把宫中所有的太监全部去除掉,甚至感觉祖上留下的秉笔,掌印,司礼监一干人等根本没有任何用处,东厂一度被提上了,要遭到裁撤的命运。
一时间锦衣卫因祸得福,骆虎虽然被拔上了高位,当上的镇国将军,可他的心里一点也不轻松。
他知道如果任由崇祯皇帝再这么折腾下去,只怕是辽东的危机又要开始显现。
紧跟的崇祯皇帝在东林党一干大臣的建议下,想尽办法的省钱。
崇祯皇帝居然撤了永平四镇大量的守军,他怎么也难以理解,既然有山海关牢牢控制着,不让女真人进来,而永平四镇驻扎着大量的官兵,就显得有些画蛇添足。
很快崇祯皇帝不顾骆虎的苦苦哀求,将永平四镇的大量守军全部裁撤,崇祯皇帝继位之初,马上就召见了袁崇焕。
袁崇焕为了争取更多的饷银,在崇祯皇帝面前夸下了海口,只要给他足够多的银子,足够多优厚条件,袁崇焕向皇帝保证,五年只需要五年,就可以光复辽东。
但这只是站在袁崇焕自己的角度去想,当时的女真人确实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皇太极继位之后,先是攻打蒙古和蒙古各部和可讲和代价也是十分高昂的。
女真人要供给蒙古很多的棉花,粮食,皇太极为了争取蒙古人,可以说是倾其所有。
可是大明的天灾连连也没有放过女真人,老天爷没有因此厚此薄彼,女真人同样不好过。
大旱年年,土地并没有多少产出,还得要从牙缝里面抠出一点粮食给蒙古人,皇太极的声望很快就陷入了低谷。
可是皇太极也面临到了发展瓶颈,想要向前进攻,山海雄关矗立在眼前,宁锦防线牢牢的扼着女真人的脖子压根不能前进一步,除此之外袁崇焕在辽东也继续实行孙承宗的策略,利用修碉堡的办法,步步稳步推进。
而大明王朝及全国之力,完全支持袁崇焕的战略,一时间把女真人逼的,可以说是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女真人士兵,甚至出现了逃亡,向明军投降,有的甚至向明军乞食。
皇太极在这种情形之下,可以说是声望降到了极低极低,他迫切需要一场战争为自己,也为自己的族人挣来更多的生存空间。也为了将自己压力转嫁到别人身上。
很快皇太极和他的父亲努尔哈赤一样,将眼光投向了虚弱的大明朝。
大明朝就算是再虚弱也比女真人更为强大,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很快皇太极见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正如骆虎所料,想要借道蒙古,来一个千里大迂回,而且地点也选择好了,正是位于遵化附近的大安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