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拜见福晋
一般位高权重的人,第一看重的便是自己的权势,第二便是子嗣。
至于美人之类的,有了权势,又何愁没有美人。
而子嗣,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为了权势,因为一个有后裔的君主才能让底下的属下安心追随,不会担心人灭政熄的危机。
四阿哥当然现在还不到这种程度,但嫡长子夭折后,他现在身下只有两个儿子,子嗣的确不丰,而且两个儿子身子骨都不是特别健康,年纪又小,说句不好听的话,能不能养活还未曾可知了,说不一定哪一天就追随他们大哥去见长生天了。
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又亲自给他指了两个格格入府,其期望不言而喻。
所以别说四阿哥本就有那心,就算没有,为了让皇上高兴,在皇上面前能得一个好印象,他这些时日也不能冷落了后院。
蕙兰自然是知道此时四阿哥的心思。
嫡长子病逝的事情的确让四阿哥伤心,可他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所以这伤心程度有限。现在无论是处于哪一个方面考虑,四贝勒府都必须要尽快传出喜讯来,这样无论是四阿哥还是皇上都能有脸面。
于是在这一两年内,四阿哥进后院的次数可以称得上历史之最,连人老珠黄的宋格格都得了好几次恩露,然后来了运气老蚌生珠,以三十一岁的高龄又怀上了一胎,可惜福气不够,小格格生下来没几日便夭折了。
蕙兰清清楚楚的知道四阿哥此时的想法,当然要为自己谋划些好处,要在四阿哥心里留下一个她身子骨健康能生下一个健康儿子的印象,这样四阿哥才会多来她这里,人来了才有机会培养感情。
但直白的说出来,肯定会惹四阿哥不喜,甚至于厌恶,所以得采用迂回的方式,最好是让四阿哥自己脑补出来这个想法来,才能完全撇清自己的嫌疑。
心思百转千回,但蕙兰脸上却不露声色,依然维持着刚才的动作,又用了一小碗奶茶后,才住了嘴。
“可用好了?”四阿哥双眸含着笑意的问道。
蕙兰脸上再次浮现出不好意思的神色来,小声的说道:“用好了。”
“那走吧!”四阿哥闻言点头,然后起身朝着屋外走去。
“是。”蕙兰见状忙起身跟了上去。
蕙兰嫁给四阿哥,可不是抬进四贝勒府,被四阿哥睡了就完事。还有最重要的一道程序没走,那就是将元帕呈给四福晋瞧,没问题后,四福晋接受蕙兰的敬茶,蕙兰才算是名正言顺的成为四阿哥的女人。
落后半步走在四阿哥身后,很快就来到了正院,迈入正院中堂,四阿哥后院的女人都已经全部到齐了一个都没有落下。
众人纷纷见礼,等四阿哥落座后,四福晋看了四阿哥一眼,见他没有什么异议,才转头看向站在中间吸引住屋子里所有女人目光的郭格格。
四福晋瞧着蕙兰面若桃花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过如今她嫡长子已病逝,阿玛也于之前病逝,家族呈现衰败之势,已没有多少本钱挥霍。再加上四阿哥是个看重规矩的人,四福晋如今就越发看重规矩了,只要遵循规矩她是四阿哥的嫡福晋,那就是四贝勒府无可争论的女主人,谁也压不到她的头上来。
压下内心对蕙兰的不喜,四福晋看向跟着四阿哥和郭格格进入中堂的一个老嬷嬷,开口道:“开始吧!”
老嬷嬷闻言忙上前,将手中捧着的木盒呈给四福晋看,这木盒里放着的就是蕙兰的元帕。
四福晋只扫了一眼,确定没问题后,就让这个老嬷嬷退下,然后给一旁候着的白嬷嬷递了一个眼神。
白嬷嬷会意,从身后站着的丫鬟手中接过一个圆垫放在四福晋跟前。
蕙兰十分识趣的上前跪在圆垫上,行礼“妾郭络罗蕙兰拜见福晋,福晋万安。”
“嗯!”四福晋嗯了一声表示自己收到了。
蕙兰得了这声“嗯”才直起身子。
白嬷嬷掐准时机端了一杯茶过来,蕙兰双手从托盘里端起茶碗,然后高高举过头,呈给四福晋“请福晋用茶。”
这是最能彰显嫡福晋身份的场合,四福晋自然不会搞事,也不允许别人搞事,不然怎么都是落她的脸面。
伸手接过蕙兰呈上的茶,抿了一口,四福晋将茶碗放在桌上,看着跪在地上的女人,脸上带笑的说道:“望妹妹日后用心伺候爷,早日为爷诞下子嗣。”说完从一旁的丫鬟手里接过一个小匣子,递给蕙兰。
“妾谨遵福晋教诲。”蕙兰又行礼道谢,双手接过四福晋递来的小匣子,站在屋角的杏儿很体贴的上前扶起蕙兰,然后接过蕙兰手中的小匣子。
等蕙兰站定后,四福晋才又开口道:“白嬷嬷为郭妹妹介绍一下其他妹妹,免得日后见面不相识,闹出笑话来。”
“嗻!”白嬷嬷领命,然后向蕙兰介绍道:“郭格格,这位是李庶福晋。”
“见过李姐姐。”蕙兰对着李庶福晋行礼。
有四阿哥在场,别管屋子里的女人再怎么不喜蕙兰,也得如四福晋那样维持表面上的一团和气。
李庶福晋看向蕙兰的眼神中带着嫉妒、厌恶、警惕……受了蕙兰的礼后,又行了半礼还回去,不过她随后就笑道:“妹妹花容月貌这般好颜色,瞧着就让人欢喜,妾恭喜爷得一位佳人。”
四阿哥闻言眸光微动,但依然保持着刚才的动作神态,没让人看出半分来。
蕙兰闻言脸颊泛红“李姐姐谬赞了,妹妹可不及姐姐。”
她自然不及李庶福晋那般愚蠢,如此天炸的开局,上辈子竟然落得如此下场,简直不知道让人说什么好。
闻言,李庶福晋脸上的笑容深了一些,到底顾及四阿哥在一旁,也没在说什么,直接坐回了自己的位子。
白嬷嬷见状知道李庶福晋完事了,引着蕙兰看向另外一位女子“郭格格,这位是宋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