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六个长方体
首先被想到的偏航原因就是飞船故障——引擎的误启动、气体泄漏等情况都可能导致飞船偏离航线。当然,飞船本身也可能并未偏航,而是导航仪故障造成了错误报警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通过对飞船的全面检查,李前辰可以初步确认——这个老伙计虽然已航行了近百年,可除了一些零件的老化外,并没有任何严重问题——造成偏航的原因显然不是来自飞船本身。不仅如此,飞船的自动驾驶系统还忠实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在偏离航线的这段时间里,多次启动轨道修正引擎,尽力调整着飞船航向。
既然问题不在飞船内部,那就只能向宇宙空间寻求答案了。
“也许是一个引力源,也许又是某个‘月球飞船’,谁知道呢。”李前辰想着。
正常来讲,在宇宙中独自一人远航,孤独和无助时刻都侵袭着宇航员的精神。如果再遇到一些未知状况,恐惧等负面情绪往往会变得愈发强烈。
但此刻,李前辰却并没有感觉到什么过分的焦急和不安。这种平静的心态,本身就是一种不合常理的表现。当然,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也许是因为……刚从冬眠中醒来的缘故?还是说……经历了这太多的离奇故事,我已经很难再感受到震惊或是恐惧的情绪了?”他为自己寻找着理由。
“又或者……是那神秘的直觉在左右着我的感觉?”
形形色色的想法在他意识中闪现着,李前辰轻轻摇了摇头,并没花费太多心思来关注自己的情绪,因为他知道,飞船的偏航仍在持续,想应付眼前的异常状况,他必须集中所有的精力。
“令飞船偏航的原因,如果不是引擎故障或者泄漏等内部问题,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来自外部的引力作用。”他竭尽所能的思考着,“按照这个思路,飞船目前并没有启动引擎,再排除什么超自然神秘现象,那么偏航的原因,就只剩下了——被引力源吸引——这一种可能了。”
事实上,尽管出现了轨道偏离,但飞船的前进速度并未降低,仍是每秒钟1000公里。主引擎处于停机状态,航行依靠的是宇宙本身的帮助——惯性。
空间旅行就是这样,只需要将飞船加速到一个固定航速,剩下的交给无处不在的惯性规则就可以了。而且这个为懒惰而生的规则,在光速以下都是适用的。至于超过光速了怎么办?这个问题还是等到可以超越光速以后再考虑吧。毕竟,根据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超越光速根本就是个天方夜谭。
李前辰的推测很快得到了证实,根据偏航数据以及探测结果计算得知,在距离飞船当前位置200万公里的右前方,竟有一个重力加速度为1个g的引力源(从李前辰的角度考虑,他更乐于这样定义舷窗外的空间方向,虽然在茫茫宇宙中说“左右”并没有任何意义)。也就是说,那里如果有一颗星球,它应该和地球质量相当。
还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这个引力源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原本就存在于那里。数据显示,飞船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受到它的影响了,只不过那时的引力还非常微弱,而后才随着距离的靠近逐渐增强。
“那么,就让我来看看,你到底是何方神圣吧。”
他一边自言自语着,一边将所有的观察设备,都对准了那个计算中的位置。同时,李前辰还启动了飞船的侧翼引擎,逐步修正航行轨道。通过计算机对轨道修正引擎的精密控制,飞船航向迅速回归了正途。
几分钟后,大量的探测数据出现在屏幕上。尽管李前辰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心里准备,但那匪夷所思的探测结果,依旧让他倒吸了一口冷气——在推测中引力源可能存在的区域,竟赫然悬停着一艘“飞船”!
或者也不该称之为“飞船”,毕竟它的造型和人类心目中飞船的样子相差悬殊。
李前辰之所以先入为主的认为那是一艘飞船,是因为屏幕上显示的、根据探测结果合成的图像,这个未知物体整体上竟呈现出纵向延申的结构。
不过,与人类认知中的飞船造型不同,这艘“飞船”似乎是由6个长条状立方体组成的,看上去就像是六个长短不一的长方形、按照一定规律叠放在一起。而且这种堆叠的方式,还于无形中营造了一种优美和舒适的感觉。
他甚至联想到,宇宙中是不是还有这样一条定律——所有智慧文明的审美观,也许都是相似的。
“要不要减速去探索一番?!”李前辰犹豫了,“我所携带的燃料尽管充足,但如果选择探索未知,就必须将飞船航速降低到几乎为零的程度。而且在探索结束后,还要消耗同样的燃料为飞船加速。这对我后期的航程非常不利,万一再遇到什么突发情况,我将失去加减速的能力。
可是话又说回来,我个人的安危又能有多大意义呢!如果人类文明根据我留下的信息成功突破了屏障,我的使命就算是彻底完成了,哪怕命运终焉,也是死而无憾。如果人类文明没能成功突破屏障,那我可能就会成为宇宙中最后一个有意识的人类,我又何须独活。”
想到这里,李前辰再无丝毫犹豫,一番简单操作,刚刚恢复航向的上清号再度变轨,目标正是那艘几何形状的怪异飞船。
“过去看看吧……”
他一边操作着设备一边于心中盘算着,“我现在距离因果屏障大概0.27光年,人类舰队算上穿过屏障的时间,起码还要30多年才能赶上我,我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耽误。反正已是九死一生,也不差这一次了。”
随着飞船航速不断降低,他沉沉的靠进座椅,轻声叹息着看向了遥远的星空,寻觅起那早已无法被肉眼识别的太阳、以及自己的家乡——地球。
“武雯、艾瑞斯元首、武超主任,你们都还好吗?是否已带领人类完成了远航的准备?几百年后,咱们再次会合时,你们是否都还活着?而我的好运气,也不知能否支撑到重逢的那一天?”
早在准备阶段,李前辰就规划好了这次遥远的旅程。根据当时屏障边缘的扩散范围,想要穿过这个神秘的逆转区域,至少需要2年时间。而为了打破屏障的因果逆转效应,在这两年时间里,他就必须借助冬眠暂时停止自己的意识——包括消失于混沌的过程。
这显然是一次危险的尝试,没人知道,当生物体以冬眠状态进入屏障后,醒来时还能不能顺利恢复意识?甚至就这个计划能否成功,他自己也没有十足把握。
好在命运之神再次眷顾了他,预料中的风险并未降临,他最终还是成功突破了屏障,从冬眠中顺利醒来。不仅如此,在穿过屏障后,飞船的速度和航向也未曾发生丝毫改变,依旧按照预定轨道向着目标比邻星飞去。
李前辰曾试图向地球发送信息,他使用了几乎所有频段的电磁波、各种强度的激光光束等一切可以想到的通信手段,但都以失败告终——无一例外的,这些信号被屏障逆转了回来,而且是瞬时完成。也就是说,屏障并没有向外围扩散——任何企图进入其内部的过程会被瞬间逆转。
随着航行距离的日趋遥远,他终是放弃了与人类联系的尝试。无奈之下,也只得再次进入冬眠,并将时间设定为了100年。按照李前辰的计划,如果不出意外,两次冬眠后,人类舰队应该就能追上他的飞船。而他为自己准备的物资和燃料,也足以坚持到胜利会师的那一天。
但世事无常,如今这突如其来的离奇变故,让他不得不停止了前进的脚步。
减速和靠近引力源的过程持续了12个小时,上清号几乎是兜了个圈子,才最终达到那个几何型飞船附近。看着屏幕里不断扩大的影像,他终于得以近距离观察这艘“飞船”的细节。
震撼的感官刺激碾轧着他的心灵,这个巨大的沉默物体仿佛拥有某种魔力,让本就被固定在座椅上的李前辰,竟下意识的向后仰起身体,呼吸都变的压抑和痛苦起来。
它的总长度跨越了5000多米的空间范围,六个长方形结构交错叠放在一起,最长的竟有3000多米,短一些的也在1000米左右。李前辰并不知道,这种体量的飞船在宇宙中算是何等规模,但跟自己驾驶的上清号相比,那绝对称得上庞然巨物。
它通体黑色,本身并不发光。虽然也能反射光线,却微弱到几乎和宇宙背景色融为一体。它的表面看起来异常光滑,每个长方体似乎都是一体成型的,即使面与面的交界处也如切割般整齐,看不到任何接缝、凸起或是凹陷结构。
这个巨大的几何体堆叠物,就这样静静悬停在宇宙空间,不知已存在了多么久远的岁月。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远超人类科技水平的造物,仅凭它的制造材料和加工技术就不知领先了人类文明多少年、又或是多少万年。
虽然被巨大的压迫感笼罩着,虽然对面前的一切一无所知,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李前辰还是下意识的发动了引擎,设定了一个螺旋形轨道,向远处的几何结构缓缓靠近过去。而随着距离的拉近,更多细节也呈现在他的面前。
李前辰看到,原来组成这艘几何飞船的六个巨型长方体,并不是靠某种连接物固定在一起的,而是彼此间留有几十米的空隙。也就是说,要么这些长方体本身就是相互独立的,要么它们就是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链接在了一起。
这种匪夷所思的飞船结构,尽管难以理解,却是可以被接受的。设想一下,如果造成上清号偏航的引力源,就是眼前的几何体飞船的话,那这种能凭空产生一个地球引力的文明造物,还附带有任何难以理解的技术和能力,都是不足为奇的。
一般来讲,面对这种未知文明造物,低层次观察者应该心怀警觉才对,谁也无法预料,这到底是一个和平使者、还是代表毁灭的死神。但李前辰那谜一般的直觉,此刻竟再次发挥了作用——没有任何理由,更不需要任何的理论依据,他就是觉的它是安全的、是值得信赖的。如果有可能,哪怕进入其内部,李前辰也会欣然而往。
于是,在潜意识和人类探索本能的影响下,他谨慎驾驶着上清号飞船,再次靠近了那些长方体,将距离最终拉近到10公里之内。
在这个位置上,借助上清号强大的照明系统,李前辰已经可以用肉眼辨识细节。他此刻才发现,这个几何体飞船的表面,并不仅仅是光滑那么简单。如果非要形容这种表面材质的话,它给人的感受应该是——不可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