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针灸狂人杨济时
袁表坦诚的说道,意思虽未改变,但态度已然不同。
金英点点头,不再说什么,张寿峰呵呵笑着,也不知是笑自己还是笑他人。
好一会,宫门出来的人渐渐少了,无论是左长安门还是右长安门,都是好一会才会出来另一个官员。
张寿峰知道徐春甫此刻已经进宫,或许正在等候太后召见,或许已经谈上了。而他的心再一次揪了起来,若事不成,他将带着张介宾还回山阴,从此隐姓埋名,直到潞王就藩。
在等待中,又有几人出来,张寿峰不认得,金英确认得,见来人走近互相行礼。
“子才,近来可好?继洲,年余不见,精神更佳了。诸君安好!”
“梦石兄,别来无恙?”龚延贤说道。
“梦石兄,一年未见,可想死弟了。”杨济时打着招呼。
“见过梦石先生!”其余太医行礼问好。
张寿峰、袁表瞪大了眼睛,都没想到金英这般受人尊敬。
传统医学本就是越老越吃香,金英今年七十六,正是一位医者的最佳年龄。再小些医学素养沉积不足,再大些,身体状况支持不住。
面对一群平均年龄在五十左右的太医,金英称得上是他们的前辈。是与龚延贤之父龚信同辈存在。
互相见完礼,金英问道:“继洲,不知最近在研究什么?”
一旁的龚延贤说道:“老哥哥怎么不问我?”
金英见他一脸的快问我,笑骂道:“你,我还不知道,一准在鼓捣你父亲那些行医笔记,何必多此一举。”
龚延贤今年五十五,与杨济时同龄,互相都较着劲,作为现今太医院公认医术最精湛者,二人都想一较高下。多年下来,二人都大有长进给,放眼天下,能稳稳压他们一头的,当世只有万密斋一人。
就连金英和龚信,单论医术,也不敢说能稳操胜券。至于李时珍、徐春甫,当下和未来地位崇高,但就医术而言也要逊色他们三分。
万密斋现在能稳压他们一头,靠的也是经验积累,现在他已经七十八,还年长金英两岁。比龚杨二人足足多了二十几年的行医经验。
杨济时比之龚延贤,还要活泼三分,见状打趣道:“子才你那点破事,非要闹得人尽皆知,这会儿又怪没人来问你,你说你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龚延贤一听,顿时急了,立刻说道:“老哥哥,好叫你知晓,这家伙近来入魔了,整日介地找着我们针灸,你是不知道,太医院那帮医士医生,一个个见着他就躲,最怕上的就是他的课了。哪怕我们医者不惧针,也耐不住他三百六十穴轮番上阵啊!”
金英一听,笑骂道:“神农尝百草,我医家自古便如此,你竟如此俱怕?”
“老哥哥,这哪是尝百草,简直是在玩火自焚,他在太医院翻箱倒柜,倒腾出数十年前高武前辈的《针灸聚英》一书,非得尝试动、退、搓、进、盘、摇、弹、捻、循、扪、摄、按、爪、切这十四种手法。
就这还嫌不够,非要再来个组合手法,烧山火,透天凉!你尝试烧山火、透天凉也就罢了,他还要结合自己家传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来一个融合再创新。
你要创新也没问题,但你得遵循我们的针灸禁忌吧,可他倒好,越是禁忌他越要去尝试,还美其名曰打破迷信,批判继承。
我们可以把身体拿给他练手,但不能致性命于不顾,让他胡乱折腾吧!”
随着龚延贤的控诉,众太医都忍不住打了个寒战,也都纷纷控诉起来,显然都是杨济时疯狂针灸的受害者。
张寿峰惊呆了,原本以为自己的医术还算可以,就比金英差那么一点,可谁知来了京城,一个个都比他强太多了吧?
这都是一个什么时代,敢滥用刀圭,甚至连自刎之人也敢去救,关键还能救回来一些。敢大胆尝试针灸,连失传已久的烧山火、透天凉也要重新推演出来,并且敢于想针灸禁忌发起宣战。还有号召众医家结社互助,集众人之智,一同救死扶伤。
张寿峰发现自从到了京城,虽然没有刻意去结交,可见到的,听到的医中名家太多太多了。
袁表此刻感觉,自己弃医是正确选择,他可做不了这般疯狂的举动,敢于向未知,向权威,向过去无数医家公论宣战。
杨济时就这样任由他们控诉,待他们说得差不多,才缓缓道:“没事儿,好好的发泄发泄,等回去咱们再来试试我的新想法。”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安静下来,一个个惊恐万分的望着杨济时,恨不得离他远点。
虽如此,可该扎的还是少不了,他们不是愚夫愚妇,也都知道杨济时此时每进一步,后世医家就将少犯无数的错,可能因此挽救无数生命。
金英见状点了点头,笑道:“抱怨抱怨也是好的,抱怨完该干嘛继续干嘛,该针刺的,还得让继洲针刺。你们怕,我可不怕,继洲,我把话撂在这儿,我这副身子随你扎。
我幺孙,还有介宾也都给你扎。我知道穴位在男女儿童身上各有差异,你可以慢慢探索定穴。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我一家老小都鼎力支持。”
龚延贤讪讪道:“老哥哥啊,我也就这一说,岂会不知继洲此举于我们医家有莫大好处?不然也不会轮番让他这么反复折腾。”
其余太医也纷纷表态,自己只是发发牢骚,并非不知好歹,做那扯后腿之人。
有明一代,是针灸学在古代最后的黄金时期,研究出了20多种复式补线手法,并围绕这些手法问题展开了学术争鸣。当然除了针刺,灸法也发展迅速,还整理出了不属于针刺部分的“奇穴”一类。
如果说百家争鸣于战国,儒释道争鸣于魏晋南北朝,那么儒之争鸣在宋,医之争鸣在金元,而针灸争鸣就在明代。
明代针灸最高成就,一个是高武和他的《针灸聚英》,另一个便是杨济时和他的代表作,当然此时他还在融会贯通之中疯狂试错。
杨济时闻言笑了,他算是又领先了一回,压了龚延贤一头。他二人便是这样,你超我赶,向着医学至高境不断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