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朝会挖坑,群臣入瓮
翌日。
不到四更天,赵顼便被喜子唤醒了。
宋代朝会,定在五更三点。一些距离远的大臣,三更天就要起床。
赵顼打着哈欠,心中想着,待自己真正手握帝王大权那天,先要改的就是朝会时间。
四位漂亮的宫女为赵顼洗漱穿衣的同时,外面的早餐也已准备好了。
四样羹汤,八样果脯,十余份点心,简约而不简单。
吃饱后,赵顼又喝了一杯参茶,不由得精神了许多,然后便准备上朝了。
与群臣的第一次正式朝会,他还是相当重视的,昨晚入睡前还特意打了个腹稿大纲,准备牛刀小试一下。
大约一刻钟后,群臣齐聚紫宸殿。
赵顼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出现在龙椅前。
这时,百官齐齐行跪拜礼。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百官齐呼。
大宋日常朝会,百官基本是无须行跪拜礼的,但今日是赵顼第一次上朝,礼节自然不同。
“众卿平身!”赵顼毫不怯场。
紧接着,便是属于韩琦的时间。
韩琦代表中书门下,开始向赵顼汇报一系列事件。
如:先帝丧事,一切从简;立安国夫人向氏为皇后;晋封弟灏为昌王,子煦为延安郡王……
这些都是板上钉钉,早已确定的事情,赵顼要做的就是不断点头。
很快,这些杂事便结束了。
百官都一脸期待地看向赵顼。
大家都在期待这位少年便有大志的新官家在第一次正式朝会上,会说些什么。
赵顼看向百官,笑容和煦。
“昨日,三司使向朕汇报了去年的朝廷收支,收入9000万贯,支出9500万贯,一年便亏空了500万贯。若长此以往,恐怕距离亡国也不远了!”
“支出的9500万贯,军费占一半,百官俸禄占三成,岁币占一成,其它占一成。诸卿认为,应该缩减哪一项?”
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百官都低下了脑袋。
其实,大家都大概知道这个数据,大宋从先帝时基本就是寅吃卯粮了。
但大宋的经济一直是上升的,汴梁城也越来越繁华,只是开销实在太大了!
要有靠谱的解决方式,他们早提了。
太祖皇帝有令,不可与民争利,税赋自然不可增,那就只能节流了。
但缩减哪项都不合适。
众臣没想到,赵顼在此刻就将这个伤疤揭开了。
赵顼从龙椅上走了下来,继续说道:“朕以为,应先缩减岁币!”
此话声音并不大,但让所有的朝臣都打了一个寒颤。
百官齐齐看向赵顼,皆是一脸紧张。
缩减岁币,就意味着引战。
这位新官家该不会刚登基就要向西夏或大辽开战吧!
刚才还将头快埋在衣领里的韩琦,迅速出列,拱手道:“陛下,岁币万万不可减少啊!”
“陛下,此时绝对不能开战!”三朝元老富弼也站了出来。
唰!
唰!
唰!
紧接着,几十名官员纷纷出列高呼。
“陛下,岁币万万不可减啊!”
就连大宋最高的军事统帅枢密使文彦博,也出列反对。
因为他很清楚,大宋根本打不赢。
打不赢的后果就是,赔钱割地,然后岁币增加。
赵顼见群臣心情激动,不由得流露出一抹不易觉察的笑容。
他根本没有想要挑起战争,如今的大宋,还不能发起战争。
他想让群臣误以为他要发动战争,其实他想要动的乃是军费和官员俸禄。
大宋冗员冗兵冗费太严重了。
唯有精兵简政,才能让国库有盈余。
但这个相当于砸了文武百官饭碗的方法,直接提出,只会引得群臣不满。
故而他以岁币为突破口,请群臣入瓮,让他们提出精兵简政策略。
赵顼重新坐回龙椅,道:“岁币可以不减,那如何贴补国库的巨额亏空呢?”
此话一落,一些聪明的臣子已经明白了。
占据支出大头的,除了岁币,那就是军费和官员俸禄了。
一些大臣再次将头低了下去。
缩减俸禄,百官肉疼。
而缩减军费,更是不行。
因为大宋的士兵,兼具着种田、基建、维护治安、抗险防洪等多项重任,并且好多文官的俸禄都是用军费补的窟窿。
不然,国库的窟窿会更大。
并且,即使群臣损害自己的利益去补这个窟窿,那也远远补不上。
窟窿太大了。
何必呢!
不过,大宋还是有爱名不爱财的臣子。
一个身材胖胖的官员站了出来,拱手高声道:“陛下,臣以为,我朝官员薪俸远超前朝,待遇过于优渥,应缩减官员俸禄。另外,我朝每年向辽、西夏交巨额岁币,以保边境平安,既无战乱之忧,军费便应减少!”
其声音脆亮,犹如洪钟。
此人名王陶,字乐道,官居御史中丞,御史台老大,乃是朝中有名的言官大炮。
怼皇上,怼中书,怼三司,怼枢密院。
朝堂之上,没有他不敢弹劾的人。
赵顼听到此话,不由得心中一暖,朝堂上还是有人能领会圣意的。
但此法过于武断。
他刚刚登基,先减百官俸禄,又减军费,相当于将朝廷的文武百官得罪完了。
朝廷高官可以为了朝廷盈余,不在乎那些俸禄。
但底层官员,大多数都是靠着俸禄维持生计,若俸禄大减,他们除了生出懒政之心,还会将魔爪伸向百姓。
这是赵顼绝不愿意看到的。
群臣再次低头。
在他们眼里,王陶的建议就是动摇国本,完全是莽撞之言。
紫宸殿又安静下来。
这时,作为百官之首的韩琦只能硬着头皮搭话了。
“陛下,国库亏空并非一朝一时形成,只要国无战,民无灾,朝廷便无虞。当然,臣等也一直在思索国库盈余之策,此事需要徐缓图之。”
这番说辞不痛不痒,说了等于没说。
赵顼摇了摇头,道:“不行,今日必须要论出一个结果,不然就按照朕的建议或王中丞的建议去做。”
听到此话,一直眯着眼的枢密使文彦博缓缓睁开眼睛,露出一抹亮光。
他缓缓出列,道:“陛下,臣有一个建议,或许可行。”
“枢密使,快快讲来!”
赵顼有些兴奋。
文彦博这个老狐狸最能揣摩圣意,也是平日里最有主意的。
文彦博不紧不慢地说道:“与其百官降俸,缩减军费,不如裁减无用之官,无用之兵,精兵简政,是为上策。”
听到这话,赵顼心中狂喜,这就是他的想法。
大宋的闲官与无用之兵都太多了,若能大量裁减,那将是大宋之福。
“不过,此举必然造成兵、官不满,易生动乱。臣建议,必须秉公按律,建立完善的裁官裁兵机制,贤者上,庸者下,无用者,只能为民。另外,需对留任官兵,给予俸禄补助,以安天下士子与官兵之心!”
“秒哉,不愧是老狐狸,想得真是面面俱到!”赵顼心中道。
赵顼内心喜悦,但在脸上并未显露出半分,他看向群臣,道:“朕以为,枢密使此策可行,诸卿可还有良策?”
不远处,比文彦博还要老狐狸的富弼,此刻已经看明白了。
今日,官家就是要行精兵简政之举,这已经不可避免了。
毕竟,无论是缩减岁币,还是官兵全员降薪,造成的破坏性都太强了。
既然无法反对,那就做第一个支持者。
富弼当即大步走到大殿中央,拱手朗声道:“陛下,老臣支持枢密使的计策!”
韩琦、欧阳修、曾公亮三人在富弼表态后,哪里还不清楚当下的形势,当即也都拱手道:“臣附议!”
这四人,乃是大宋朝堂的晴雨表。
他们都点头了,朝中众臣自然也无异议了。
“臣等附议!”群臣异口同声,他们都觉得此事应该不会涉及到自己。
赵顼顿时笑了。
“韩相,那如何建立公平的裁官裁兵机制,朕便交给中书了,三天后呈上详细的条例,可有问题?”
“臣遵命!”韩琦高声道。
此刻,韩琦的心正在默默流泪,那些被裁掉的那些官兵最先骂的肯定是他。
紧接着,便散朝了。
富弼、韩琦、欧阳修、文彦博、曾公亮等人一起朝着外面走去。
欧阳修突然开口道:“诸位觉得,咱们的官家如何?”
曾公亮捋了一把胡子。
“官家变法图强之心,犹如磐石,且有不输于秦皇汉武的气魄,看来大宋要变样了!”
听到这话,其他几人的表情都变得严肃起来。
到底会变好还是更糟,大家心里都没谱儿。
毕竟,仁宗朝期间,范仲淹发起的庆历新政,也有精兵简政的举措,但由于仁宗心软,摇摆不定,涉及人员太多,就搁置了。